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自学使用,无商业用途)

1.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

1.简介

1905年4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指导其照相师刘仲伦用一台极其原始的法国手摇摄影机和十几卷胶片拍摄了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演出的《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这是我国电影史上由中国人第一次拍摄的影片,此后任庆丰又拍摄了《长坂坡》,《青山石》,《艳阳楼》,《收官胜》等京剧片段。

2.拍摄条件及局限

据记载,这几部中国电影史上的处女座都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以较为原始的方式拍摄的,在照相馆天庭廊柱的两端挂一块布幔,演员在布幔前随着戏曲音乐的伴奏进行表演,摄影机固定在一个相当于舞台观众看的最佳位置,利用日光进行拍摄,由于手持摄影机用力不均以及天气等原因,胶片的运动速度和感光效果也颇不理想。

然而就是这小小的拍摄电影的尝试,竞选告了日后辉煌灿烂的中国电影诞生。1909年,因一场起因不明的大火,任庆泰的丰泰照相馆一蹶不振,而任庆泰的拍片活动也就此宣告终止。

3.历史意义

《定军山》的摄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而且第一次拍片就把电影这一舶来品和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相结合,是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

2.《难夫难妻》

中国电影史名片,拍摄于1913年,郑正秋边距,张石川和郑正秋共同导演,是以新民公司的名义,通过承包的方式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的,这部影片和黎民伟的《庄子试妻》一起解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难夫难妻》以封建包办婚姻为题材,表现从媒人撮合开始,经过各种繁文缛节,直到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为止的故事,影片以嘲讽的方式,对包办婚姻的各种繁文缛节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体现了郑正秋改良社会,教化群众的认识。

《难夫难妻》的诞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有了具备情节的短故事片,而且有了事先写好的电影剧本,并有专人指导,张石川和郑正秋分别只会摄影机位置的移动和演员的表情动作,从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两位导演,这在中国电影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当时影片的编导者对电影还知之甚少,影片的拍摄也是在像文明戏舞台上排戏,演戏一样的表演,在亚细亚露天影棚拍摄,用固定机位的一个完整的镜头记录下来,《难夫难妻》的拍摄尽管还十分原始,但它毕竟开辟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三大四小

是指1922年左右,中国电影制片业摆脱了贴附和附设状态,独立自资的民族纸片业于上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格局,即以明星,大中华百合和天一为首,长城,神州,上海影戏,明星为辅的三大四小的主干企业格局,其企业的大小由资本金存量所决定,同时中国电影逐步完成了由短故事片向长故事片的转化。

4.《庄子试妻》

《庄子试妻》中国电影史名片,拍摄于1913年,由黎民伟边距,黎北海导演。这部影片是由布拉斯基提供资金和设备,华美公司以承包的方式合作摄制的。

影片取材于传统戏剧剧目《蝴蝶梦》中“扇坟”一折,描写庄子诈死,化作楚国王孙,试探妻子是否守节的故事。

①影片全部由实景拍摄,片中的任务穿清朝服饰,其中还用了特技摄影,让庄子的鬼魂在片中忽隐忽现。

②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田氏的婢女,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③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

与《定军山》相比较

首先它包含了基本的电影导演活动,即指挥演员表演和调动摄影机

其次,有了比较简略式的幕表式剧本。

再次,出现了初步的摄影,美工构思,还使用了特技。

和《难夫难妻》对比

从取材上《难夫难妻》面对现实,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尝试从更贴切社会的文明戏切入电影。

《庄子试妻》转向传统剧目,但也试图让它比较接近生活。

从文化和价值取向上看,前者表达了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体现出“西风东渐”之下对妇女命运的关怀,后者则囫于传统的观念,但故事的喜剧性及其善意的结局使影片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5.《黑籍冤魂》

1.影片简介

中国电影史名片,由张石川和管海峰导演,拍摄于1916年,具备了一般故事片的基本形态,为长故事片拍摄提供了经验。

2.影片细节

影片依据文明戏演出本改编,讲述的是吝啬愚昧的父亲曾和度为了让热心公益的而在不再慷慨助人,劝逼他吸食鸦片,最终导致曾加家破人亡的故事。

该片完全保留了文明戏《黑籍冤魂》原有的思想内容,它通过一个殷富之家,最终家破人亡的衰败过程,指出鸦片可以害人杀人,可以国破贾汪,揭示了吸食鸦片的社会性危害,具有较强的写实意义,起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6.任彭年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上海人,毕业于上海英华书馆,曾随美国《龙巢》剧组实习,加入上海商务印刷馆后1918年在该馆的活动影戏部工作。

1919年导演闹剧风格短片《死好赌》、《得头彩》,警示题材影片《猛回头》、《李大少》,神怪片《车中盗》、《清虚梦》开古典小说改编之先河。

1921年为中国影戏研究社指导故事片《阎瑞生》引发轰动,开始实事电影先河。

1926年创办东方影片公司,同年拍摄影片《工人之妻》。

1928年更名为月明影片公司,因拍摄13集武侠片《关东大侠》成为我国第一代武侠片导演。

任彭年以拍摄武侠侦探等商业题材电影为主,其早期作品,开中国电影类型化之先河。

7.《阎瑞生》

1.简介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杨晓忠编剧,任彭年导演。

2.影片细节

影片描述了在上海轰动一时的一桩大案,银行职员阎瑞生由于欠下巨额赌债,铤而走险,设局杀害佩戴贵重饰物的妓女王莲英,案发后阎瑞生外逃,但最终被擒获 ,因此又被视为“实事影片”。

影片的创作人员力图 使情节与事实酷似,成片的主要情节,基本上再现了作案的全过程,摄影和表演也同样追求纪实性,所有的场景都尽可能的实地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从而使影片更接近生活原型,与此同时,它又以展览的方式渲染了犯罪过程。

3.轰动效果

这种剧作素材的新闻性和处理方式的纪实性,为影片带来了颇为轰动的营业效果,影片连映一周,获利四千余元。

《阎瑞生》的轰动与商业成功促使明星公司将1921年发生在上海的另一桩命案搬上银幕,这就是《张欣生》。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同样采取实景拍摄,在镜头上处理,在镜头上注重景别的变化,还大量运用大段的闪回,体现了善恶相报的构思。

这两部影片被称为实事影片,他们的拍摄意味着中国电影人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业特性的敏锐认识,他们借助于具有轰动的社会新闻题材,以保证影片的上座率。

8.中国早期叙事电影

191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成为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与《庄子试妻》一起揭开中国早期叙事电影的序幕。

《难夫难妻》以喜剧嘲讽的笔触描写了包办婚姻的过程,其镜头固定不变,演员全部来自郑正秋的文明戏社团,具有社会批判意识,包含叙事潜能。

《庄子试妻》由黎民伟编剧,黎北海导演。

取材于传统曲目《蝴蝶梦》,描写庄子诈死试探其妻子是否守节的故事。

影片全部实景拍摄,并运用特技摄影,由黎民伟的妻子闫珊珊出演,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女演员,同时该片也成为首部在国外放映的影片。

1922年明星出品,张石川导演,郑正秋编剧的《劳工之爱情》标志着中国电影短故事片的成熟。

9.张石川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中国电影第一代导演的代表,原名张伟通,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实业家。

1913年与郑正秋合作拍摄《难夫难妻》,开中国叙事电影之先河。

1916年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导演并主演了在舞台上轰动一时的文明戏《黑籍冤魂》,揭露了鸦片的毒害。

1922年与郑正秋等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任总经理,主张“处处为兴趣时尚”,拍摄《劳工之爱情》等喜剧片。

1923年导演了郑正秋编剧的《孤儿救祖记》,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基本确立,获得了商业艺术的双重成功,此后又和郑正秋合作编导了《玉梨魂》、《盲孤女》、《最后的良心》等二十多部影片,基本上遵循郑正秋“正剧长片”的拍片仿真。

1927年电影业不景气,他又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连拍了18集,掀起了中国影坛拍摄武侠神怪片的热潮。

1930年,他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而后又编导了六集影片《啼笑因缘》。

1932年后支持左翼电影工作者任明星公司顾问,拍摄进步影片,他执导了其中的《脂粉市场》、《前程》、《压岁钱》等影片。

1937年上海沦陷,张石川以抢出来的机器和底片作价,加入刘氏兄弟创办的国华影片公司,导演《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等片。1932年进入中华联合纸片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分厂厂长兼导演,制片部长等职,导演了影片《芳草碧血》,《燕归来》等。

作为电影企业家,他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以娱乐片为主,寓教于乐,其影片故事性强,剧情发展过程清晰,通俗易懂,深受小市民欢迎。他开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影演艺训练班,着力培养发现新人,除了影片摄制外,他也重视发行,着力发展院线,他还改进拍摄设备,与国际接轨。

10.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早期的开拓者,中国电影第一代导演的代表,著名电影编剧和导演,主张改革旧剧,提倡新剧,认为戏剧应是教化民众的工具,后任《民言报》剧评主笔,并主办《民立画报》和《民权画报》。

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并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2年与张石川发起组织明星股份有限公司,郑正秋任公司协理,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同时担任边、编剧,导演,并任喜剧短片《劳工之爱情》的编剧和演员,这是中国目前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一部故事片,

1923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摄制完成。上映后引起轰动。1924年,他也为明星公司编写了第一部有关妇女问题的剧本《玉梨魂》,保持了他的批判锋芒,代表作《二八佳人》,《血泪黄花》,《自由之花》,《姊妹花》,《再生花》等。

他的电影手法平易细致,形式生动明白,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的影片故事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他本着“为弱者鸣不平”的创作主张,拍摄了一些反应弱者生存状况的影片,寄予了深厚的同情,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叙事模式。

11.黎民伟

香港电影之父,中国早期电影的拓荒者,著名编剧,导演,演员。

1913年与亚细亚公司拍摄香港第一部影片《庄子试妻》,与其兄弟黎北海合作导演,被誉为“香港的卢米埃尔兄弟”,其妻子严珊珊因出演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女演员。

1923年与其兄创立明星公司,是香港最早的制片公司,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胭脂》,北上后民新拍摄《玉洁冰清》(卜万苍导演),《木兰从军》(侯耀导演)等名作。

与罗明佑共同成立联华影业,推出《神女》,《渔光曲》等左翼进步电影。

除故事片外,黎民伟拍摄了大量价值极高的纪录片,成为中国早期纪录电影大师,为中国的 纪录片做出了贡献,也记录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战争的珍贵资料,黎民伟跟随孙中山纪录北伐,剪辑成《勋业千秋》,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影响深远的影片,黎民伟记录了日军1932年在上海的暴行和1937年上海“813”事件的《沪淞抗战纪实》等,由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利用电影政治宣教第一人,其电影思想的核心是电影救国,导演数量不多,但都别具一格。

12.但杜宇

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开拓者,导演,编剧,摄影师。少年时因绘画时尚女性出名后,自学摄影技术,创办上海影戏公司。

与其妻子殷明珠合作拍摄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之一《海誓》,开创中国早期的艺术化倾向,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色彩,注重光线构图,力求每个角度都尽善尽美,但对于电影形式的过分追求,削弱了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布景服饰上过度欧化,削弱了观众的认同感,1923年导演的《古井重波记》,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是中国最早的在艺术上比较完整的爱情片。

导演《小剑客》,《盘丝洞》,《媚眼侠》等武侠神怪片,这些影片都是单纯追求票房价值,而不注重思想内容,尤其是取材于《西游记》的影片《盘丝洞》,虽然在市民阶层中反响颇大,但受到当时进步舆论的指责。

但杜宇的电影收到了西方美学观念的影响,开启了电影界美学观念的新形态,一生培养了众多明星,电影演员和导演,他们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就了中国早期电影业的繁荣,作为这些明星演员的培养着,但杜宇可谓是中国早期电影业的“功臣”。

13.《孤儿救祖记》

1.简介

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讲述祖孙媳三代的 充满心酸的家庭伦理故事。

2.成功原因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成功主要归之于以下几点:

(1)剧作内涵与社会思潮的应和,郑正秋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融入影片当中,取缔封建遗产制度和倡导平民义务教育,这是当时颇为时尚的思想。

(2)在内容层面,《孤儿救祖记》以家庭伦理题材为切入点,将社会矛盾转化为家庭矛盾,以改良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以调和人生的方式调和社会矛盾,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更容易戏剧化的处理矛盾,增强影片的观赏性。

(3)编剧技巧上,郑正秋借鉴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传奇方法,运用悬念和突变手法使人物命运之“奇”与情节安排之“巧”相交织;而在故事的进展中,又穿插以“科诨”性细节,使剧情张弛有致。

(4)在人物处理上,运用善恶对比原则,并着力塑造了美丽温婉,忍气吞声的受虐型女主人公形象,这些无疑十分容易唤起观众的同情。

3.历史意义

首先,《孤儿救祖记》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树立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其次,《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创作中举足轻重的制片机构,而且作为一个电影“事件”,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最后,《孤儿救祖记》以其深刻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特色,商业效益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使其成为中国电影从尝试时期走向自觉的艺术探索发展时期的里程碑作品,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的确立。(影片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届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4.亚细亚影戏公司

1909年由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创办于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外商投资的制片机构,曾拍摄短片《西太后》和《不幸儿》,《偷烧鸭》等片。

1912年,布拉斯基将公司和部分资财转移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美国人依什尔和萨弗,但此二人不谙中国国情,遂邀请上海洋行广告部买办张石川担任顾问拍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香港华美公司合作《庄子试妻》,1914年歇业。

1913年张石川邀请郑正秋等人组织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资金和技术则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提供,之后郑正秋离开新民公司,在张石川的主持下,亚细亚影戏公司接连拍摄了二十余部短影片,《活无常》,《五福临门》等近20部短故事片,内容多数庸俗无聊或滑稽打闹之类,但对电影表现手段的应用起到了学步和探索的作用,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胶片,来源断绝,亚细亚影戏公司即告歇业,新民公司也随之解体。

此外,1913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九龙弥敦道创立了华美公司,华美以摄制新闻片起家,同时也是香港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 。1914年布拉斯基离港返美,华美影片公司宣告结束,布拉斯基在香港拍摄的《偷烧鸭》使香港本土有了电影,同时赋予了一批电影爱好者如黎民伟,黎北海等人基础的操作经验,为香港电影的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

15.国片复兴运动

是罗明佑1930年10月在联华期间发起的,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商业浪潮,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在相对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强压下,电影以自身的规律和市场调节自觉的发展,在这一商业浪潮中,完成了古装片和武侠片的类型发育。随着复兴国片口号的提出,电影警示劝善的教化宣传效果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认可,国片复兴运动下拍摄国片的四大纲领是,一,普及社会教育,二,对抗外片垄断,三,提倡艺术及道德,四,尊重演员人格,代表作品有《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

16.国产电影运动

1.定义

出现于上海,受《孤儿救祖记》,《空谷兰》的高票房,高利润的刺激,是中国电影的制片业整体发力所出现的一个国制影片的电影运动,是一个集中试制的电影现象。

2.内容表现为:

国产长故事片数量激增,新成立的影片公司层出不穷,影片为具有严肃制片态度的文艺片形态,企业资本状况改善,管理水平,摄影棚设施,技术实力提升。电影文化建设日趋繁荣,电影刊物创办如雨后春笋。

3.意义

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电影运动,使中国电影产业格局基本稳定,人才群落生成,产品定型。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逐渐远离“文明戏”,电影化程度整体提升,电影文化建设也迅速繁荣起来,涌现出许多电影杂志。在国产长故事片上,总体呈现出主体严肃的文艺片为主的样式形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早期中国电影人才结构的双重性和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手段与方法上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17.文艺片

1.定义

是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泛指制片态度严肃,主题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形态样式,是中国电影传统的主导性样态。

2.形成原因

中国电影人才结构的双重性,即知识分子与商人身份的两相重叠; 影片传奇叙事的生成,“世道人心”的严肃制片态度与广有市场的影片传奇叙事的化合,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手段与方法方面的影响。

18.新兴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

新兴电影运动是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统一领导下,在上海开展的进步电影运动,摄制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影片,提倡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的主张,提出了理论战线的建设和对各种反动电影理论及作品斗争的任务。

左翼电影提倡现实主义基础下的写实原则,要求真实的反应30年代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手段,把真实呈现在银幕上。如《狂流》中,以写实笔触描写了大水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春蚕》以及生活流的方式,记录了30年代农民丰收反成灾的残酷现实。此外,还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原则,记录了30年代农民丰收反成灾的残酷现实。此外,还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原则,反映了30年代的社会现实,并利用浪漫主义诗情,代表作品《大路》,《风云儿女》等。

最后大大提高了电影的创作质量,进步左翼作家如夏衍,田汉等为各大公司提供剧本,拍出了思想意识新鲜,题材内容丰实,时代色彩强烈的新电影。

30年代的新兴电影运动是中国电影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世界电影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可以说30年代的中国电影传统直接对战后40年代的中国电影,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19.蔡楚生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和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进入明星公司后,成为郑正秋的助理,并深受他的大众电影观的影响。

1931年进入联华公司,早期影片《南国之春》和《粉红色的梦》,由于梦幻般的欧化场景和唯美雅致的情调,遭到左翼影评人的批评,得到了粉红色导演的称号。

1933年加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蔡楚生的创作立场发生了转变,《都会的早晨》是他的一部转折之作,标志着其转变的是开始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反映社会问题。从整体上说,蔡楚生的创作思想是普遍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

左翼电影时期的代表作《渔光曲》讲述海边渔村一对渔家儿女,小猫,小猴与船主少爷何子英在旧时代的不同遭遇,蔡楚生通过对他熟悉的渔民的苦难生活和青年知识分子改良中国社会的梦幻破灭的描写,艺术的展现了社会现实,《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荣誉奖,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

蔡楚生在联华时期的创作,还有《新女性》和《迷途的羔羊》,《迷途的羔羊》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片。

抗战爆发后,南下香港积极开展抗战电影创作,编导《孤岛天堂》编剧《游击进行曲》。

战后回到上海,加入昆仑公司,与郑君里合作执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实事片的巅峰之作,创下战后电影票房纪录,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成熟。

蔡楚生善于编制故事和描写人物命运,他的电影情节生动,意境深沉,富有情趣性和世俗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结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厚的生活。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又使他的电影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20.声片默片

1929年美国影片《飞行将军》的放映是外国有声电影正式输入中国的开始,蜡盘配音是早期有声电影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明星公司合作百代唱片公司,193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友联公司合作大中华唱片厂1931年完成《虞美人》。第二阶段,片上发音以华光影片公司名义出品1931年《雨过天晴》,是第一部可以片上发音的影片,天一公司成功发行《歌唱春色》,声片逐渐走向成熟,默片的生产和制作也没有停滞。从《歌女红牡丹》开始,声片默片共存的情形长达刘妮娜,1936你年后声片逐渐取代默片。

在有声片艺术探索的早期阶段,有声片的创作往往依赖无声片的创作经验,声音只是在无声电影中被纳入的一种元素与影片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仅仅是简单联系。

例如第一批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虞美人》,《歌唱春色》等,都是依靠穿插大量戏剧唱白片段或歌唱舞蹈场面来标榜有声。《春蚕》和《渔光曲》等也是仅仅用伴音来增加一些效果。

1934年,电通公司出品,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的出现,声音逐渐被纳入电影艺术的整体把握之中,理论也开始认识到有声片是声音与影像的新组合。

1937年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影人已经从深化诸多因素之间丰富多样的组合方式,完成了从无声电影艺术观念到有声电影艺术观念的全面转换。

21.教育电影运动

教育电影运动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教育救国”理念的深入,“乡村建设运动”实践的开展,国外利用电影手段辅助教育成果的诱发,1932年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倡导和推广教育电影的摄制和理论研究,拍摄了《西湖风景》,《首都风景》等影片。

宗旨是研究利用电影辅助教育,宣扬文化,并协助教育电影事业的发展。旨在宣传中国历史的光荣,灌输科学的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发扬牺牲奋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恢复固有的公民美德。

22.大后方电影

大后方电影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中心,包括湖南,湖北局部以及未沦陷的中西部广大地区的概称。

大后方电影从概念上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企业建设,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活动的总称,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历史现象,是中国电影史以来的制片业和电影文化圈转型和西移的产物,是战时发生于这一区域的电影历史现象。其电影出品的类型主要是纪录片和教育电影,以及带有历史价值的纪实性故事片。

​ 大后方纪录片品类丰富,许多种类在中国电影史上尚无先例,除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以外,风光纪录片,史实专题片,人物传记纪录片等种类先后出现,还催生了大型综合性纪录片,代表作品有郑君里的《民族万岁》,表现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抗战救亡中的积极表现,郑君里认为,纪录片就是对实际事物进行组织和布局。还有徐苏灵的《西藏巡礼》,全面介绍西藏的自然风光,达赖喇嘛坐床大典,《华北就是我们的》立体展现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风貌。此类纪录片从民族大事记和民族战争的宏观角度切入,侧重于真实取向的内里,在运用手段上融报道性,说明性,抒情性,政论性于一体,以真实统和的深度综合,实现了战时记录电影质的跨越也表现了中国纪录电影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战前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教育电影已有广泛的摄制和放映基础,并且这一势头在战时大后方阶段得以延续,代表作有《谷雨》,《炼钢》,《造船》,《三峡风光》等。这些教育定义主要有两种生产渠道一是中制,中电的教育宣传部。二是以金陵大学理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和行政部门制作团队。

此外,战时大后方地区共拍摄了十多部故事片,代表作品有《中华儿女》,《八百壮士》,《东亚之光》等。这些影片大多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探索通俗化与民族化的电影表现,整体上形成了纪实性故事片的类属倾向和风格特征。故事表现上,一方面与战前国防电影有这抗战救国主体的贯通。另一方面又有着形式和美学特征的明显差异,和战前历经左翼思潮影响下的逐步形成的对比模式为基础结构形态的影片相比。大后方故事片的纪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电影从观念到风格趋向改塑,这显然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闪光点。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