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训练 day24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二叉搜索树的插入操作、删除二叉搜索树的节点】


一、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LeetCode 235

Leecode链接: leetcode 235
文章链接: 代码随想录
视频链接: B站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示例: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8
输出: 6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8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6

思路

这道题其实跟那道二叉树最近公共祖先类似,有取巧的地方,即:题目要求需要找最近的祖先,那就直接找第一个处于两个节点值之间的节点,该节点一定是公共祖先直接返回该节点即可,至于为什么第一个一定是公共祖先,这是搜索树的性质决定的。这是题目没有告诉的规律,需要自己理解。

实现代码

//cpp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if(root == nullptr) return nullptr;

        if(root->val > q->val && root->val > p->val){
            TreeNode* left_c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p,q);
            return left_c;
        }
        if(root->val < q->val && root->val < p->val){
            TreeNode* right_c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p,q);
            return right_c;
        }
        return root;
    }
};

个人问题

没有想到这种解题思路,未写出代码。

总结

比较简单虽然代码不多,但需要对二叉搜索树的特性比较了解才能写出代码。


二、二叉搜索树的插入操作-LeetCode 701

Leecode链接: LeetCode 701
文章链接: 代码随想录
视频链接: B站

给定二叉搜索树(BST)的根节点 root 和要插入树中的值 value ,将值插入二叉搜索树。 返回插入后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输入数据 保证 ,新值和原始二叉搜索树中的任意节点值都不同。

示例:

输入:root = [4,2,7,1,3], val = 5
输出:[4,2,7,1,3,5]
解释:另一个满足题目要求可以通过的树是:

思路

跟递归遍历搜索树类似,需要插入的值比当前值小就往左子树走,反之往右子树走,遇到空节点创建新节点并返回新节点的指针然后接住即可。如果递归函数不要返回值,那就要保存父节点指针。

实现代码

需要返回值

//cpp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if(root==NULL){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return Node;
        }

        if(val<root->val) root->left = insertIntoBST(root->left,val);

        if(val>root->val) root->right = insertIntoBST(root->right,val);

        return root;
    }
};

不需要返回值

//cpp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TreeNode* parent;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int val) {
        if (cur == NULL)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if (val > parent->val) parent->right = node;
            else parent->left = node;
            return;
        }
        parent = cur;
        if (cur->val > val) traversal(cur->left, val);
        if (cur->val < val) traversal(cur->right, val);
        return;
    }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parent = new TreeNode(0);
        if (root == NULL) {
            root = new TreeNode(val);
        }
        traversal(root, val);
        return root;
    }
};

个人问题

个人开始使用无参数递归,但发现比较难写,使用有参数后直接代码通过。

总结

简单题,本体没有具体递归的遍历顺序,所以中间节点没什么需要做的事情可以空不写内容。


三.删除二叉搜索树的节点-LeeCode 450

Leecode链接: LeetCode 450
文章链接: 代码随想录
视频链接: B站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root 和一个值 key,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 key 对应的节点,并保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不变。返回二叉搜索树(有可能被更新)的根节点的引用。

一般来说,删除节点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
如果找到了,删除它。

示例:

输入: root = [5,3,6,2,4,null,7], key = 0
输出: [5,3,6,2,4,null,7]
解释: 二叉树不包含值为 0 的节点

思路

题目就是找节点然后删除节点,如果没找到节点,则返回root;如果找到节点且为叶子节点,那就直接返回空节点,因为删掉了返回给父节点的孩子节点肯定为null嘛;如果找到节点不为叶子节点:1.左右孩子都不为空,那就让左孩子节点换到右孩子最左下的位置。2.其中有任意孩子节点为空,那就返回那个不为空的孩子节点给父节点接住。

实现代码

//cpp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deleteNode(TreeNode* root, int key) {
        if(root == NULL) return NULL;

        
        if(key>root->val) root->right = deleteNode(root->right,key);
        if(key<root->val) root->left = deleteNode(root->left,key);

        if(root->val == key){
            if(root->right && !root->left){
                return root->right;
            }
            else if(!root->right && root->left){
                return root->left;
            }
            else if(!root->right && !root->left){
                return nullptr;
            }
            else if(root->left && root->right){
                TreeNode* n = root->right;
                while(n->left){
                    n = n->left;
                }
                n->left = root->left;
                return root->right;
            }
        }
        return root;
    }
};

个人问题

编写代码时在处理左右孩子都不为空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到底是该右孩子直接顶替还是左孩子顶替。

总结

总体难度偏中等,需要考虑的情况虽然多但是都比较容易想到,主要还是代码实现上思维有局限。遍历顺序似乎没那么重要,个人用的后序,卡哥用的前序。

  • 22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好的,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广度优先搜索(BFS)是一种图搜索算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迷宫问题。在迷宫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下面是用 Python 实现 BFS 解决迷宫问题的示例代码: ```pytho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表示迷宫,0 表示可以走,1 表示障碍物 maze = [ [0,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 # 定义起点和终点 start = (0, 0) end = (4, 4) # 定义四个方向,上下左右 directions = [(-1, 0), (1, 0), (0, -1), (0, 1)] def bfs(maze, start, end): # 定义队列,初始时将起点加入队列 queue = deque([start]) # 定义 visited 集合,用于记录已经访问过的位置 visited = set([start]) while queue: # 取出队列中的第一个节点 node = queue.popleft() # 如果当前节点是终点,返回到达终点的最短距离 if node == end: return distance[node[0]][node[1]] # 对于当前节点,遍历它的四个方向 for direction in directions: # 计算出下一个节点的坐标 next_node = (node[0] + direction[0], node[1] + direction[1]) # 如果下一个节点不越界且没有访问过,并且可以走(maze[next_node[0]][next_node[1]] == 0),将它加入队列和 visited 集合 if 0 <= next_node[0] < len(maze) and 0 <= next_node[1] < len(maze[0]) and next_node not in visited and maze[next_node[0]][next_node[1]] == 0: queue.append(next_node) visited.add(next_node) # 如果没有找到到达终点的路径,返回 -1 return -1 # 计算每个位置到起点的最短距离 distance = [[float('inf') for _ in range(len(maze[0]))] for _ in range(len(maze))] distance[start[0]][start[1]] = 0 bfs(maze, start, end)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迷宫,然后定义了起点和终点。接着,我们定义了四个方向,上下左右。接下来,我们定义了 bfs 函数,用于实现广度优先搜索。在 bfs 函数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队列和 visited 集合,用于记录已经访问过的位置。然后,我们将起点加入队列和 visited 集合。接着,我们进行循环,取出队列中的第一个节点,遍历它的四个方向。如果下一个节点不越界且没有访问过,并且可以走,我们将它加入队列和 visited 集合。最后,如果没有找到到达终点的路径,返回 -1。 最后,我们计算每个位置到起点的最短距离,并调用 bfs 函数求解最短路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