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无敌哥
原文地址: https://www.tasktop.com/blog/end-manufacturing-line-analogy/ 本文翻译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原文作者 Mik Kersten 出版了《Project to Product》
本系列共四篇文章,分别是
- 01 从项目到产品:软件需要从物理产品交付中学到什么?|IDCF(点击查看)
- 02 《价值流动》从项目到产品:生产线类比的终结|IDCF
- 03 《价值流动》从项目到产品:到底是什么应该流经软件价值流?|IDCF
- 04 《价值流动》从项目到产品:软件时代需要价值流架构师|IDCF
我最近参观了宝马集团在莱比锡的工厂。我的目标是和宝马集团的 IT 领导人一起头脑风暴,探讨如何将生产线与软件生命周期无缝集成在一起。我也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宝马如何处理汽车生产,因为我正在为我即将出版的新书《Project to Product》定义流框架。参观包括沿着工厂的生产线走10公里,工厂领导解释每个涉及汽车生产的系统、流程和工具。那次访问比我读过的所有关于精益流程的书籍更深刻地影响了我对精益生产的理解。
该工厂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设施,在技术和可持续性方面领先于业界,每70秒生产一辆宝马1系或2系汽车。它还拥有令人惊讶的创新型 i3和 i8生产线。走进中央大楼(参见图1) ,你会有一种观看星际飞船建造设施的感觉,同时也会有一种大型科技创业公司的感觉。开放式办公室位于生产线露天部分的下方,生产线将汽车从汽车修理车间移动到工厂的瓶颈地带,然后再移动到装配大楼。
图1: 宝马集团莱比锡工厂的中央枢纽大楼。该工厂每70秒生产一辆宝马1系或2系汽车。(来源: 宝马集团,经许可使用。)
当我向工厂领导层提出数以百计的问题时,我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