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测试】银行系统项目-性能测试压测,场景设计分析...


前言

1、性能测试的四个方面

完整的性能测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测试策略制定;
2)性能脚本编写;
3)被测系统监控
4)性能瓶颈调优。

2、测试需求分析

1)业务场景分析

测试银行核心系统时将柜员签到、签退、业务操作、批量等众多交易放在同一场景中执行,这样的场景在现实中是否存在?

测试POS、ATM等渠道时将查询、动账类交易各按50%的比例分配,这样的比例是否正确?

所有的性能测试都是以复现实际业务场景为目标。因此业务场景分析和选取务必严谨。业务场景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考虑:

时间角度:

分别以一年、一月、一天的角度观察,被测系统是否存在业务高峰时段。各高峰时段的重点交易是什么,交易比例如何。

空间角度:

根据各分行业务特点不同,被测系统是否存在不同的高峰场景和交易,操作交易的柜员数量及一般操作时间是多少。

业务场景分析阶段应向业务、研发、运维等多部门了解被测系统需求,但就数据准确度而言,应多参考生产日志。

对升级改造类系统,场景分析的数据可从老系统的生产日志中获取;对新开发的系统,分析数据可从业务上有关联的其他系统中获取,同时参考业务部门意见。

典型业务场景可以不止一个,但一定要明确各场景中的交易和比例,不要模拟一个不存在的大混合!

2)负载目标计算

与项目管理中的SMART原则类似,业务场景需转换成可量化、可衡量、可实现的负载目标才能进行性能测试,而负载目标要根据不同场景分别计算。

根据上阶段收集到“原始”数据,本阶段可计算或指定出各种间接和直接的负载目标值,一般负载目标多从两种角度考虑:

前端角度:

在线用户数量:间接负载目标值,可理解为所有能操作被测交易的用户(柜员)数量。
平均操作时间(思考时间):间接负载目标值,与在线用户数量一同计算业务并发数量。
业务并发数量:典型场景中集中操作(不是绝对并发)交易的用户(柜员)数量。

后端角度:

每秒交易数量(TPS):根据日志计算出的被测系统应承受的每秒交易数量。
交易响应时间(TRT):与TPS对应,负载场景下交易应达到的响应时间。
吞度量(Throughout):LoadRunner中吞度量是以每秒收到的字节数计算,其实TPS也是吞吐量的一种,根据不同被测系统计算对应的吞吐量。

系统并发数量:区别于业务并发数量,系统并发数量更趋近于绝对并发。对长连接系统来说系统并发就等于允许的连接数,对短连接系统来说更多取决于架构。

被测系统CPU、Mem、Disk等指标值:多为指定值,如CPU利用率不高于80%等。

前端负载目标需要通过大量、广泛的业务和日志统计才能得出,如需记录下高峰时段操作交易的用户数量、估算用户状态比例、统计操作习惯等,由于考虑到人的因素,因此前端负载很难计算精确。

前端负载目标适合交易关联不大、操作用户分散、无具体业务量要求的系统,如内控管理、培训考核、网银主页等(以B/S架构为主)。

后端负载目标则比较容易计算,如当前某省对公汇兑类交易日均8万笔,则TPS=80000/(66060)=3.7笔/秒(对公按6小时计算);

核心系统联机交易平均响应时间在3秒以下等。后端负载目标适合交易关联度大、操作用户相对集中、有具体业务量要求的系统,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为主。

负责目标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被测系统计算合理的目标值,同时还需考虑2/8原则,未来业务量、用户量扩展等因素,这里不做赘述。

3、测试环境设计

1)硬件环境设计

大部分性能测试的硬件环境与生产相去甚远,受品牌、型号、部署方式(集群个数减少,软负载均衡代替硬负载均衡)等多种因素限制,无法直接将测试环境下的性能结果向生产环境做比例放大。

因此硬件环境设计主要关注应用架构与生产环境一致(如应用、数据库服务器必须为集群方式),尽量减少性能测试中的硬件资源瓶颈(如数据库存储必须为SAN,发压与被测系统间网络带宽必须为1000M)。

2)软件环境设计

软件测试环境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基础配置:

确认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被测系统的版本与补丁与生产环境一致,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的内部参数应根据测试硬件环境做适当调整,可参考生产中的设置比例。

数据库分区、索引等必须与生产或预计投产时一致。

外联系统:

尽量减少外联系统,因为外联系统越多,测试链条越长,环境越难维护,问题越难定位。可适当在被测系统中做挡板程序,模拟与外联系统的应答,但必须保证被测系统中的逻辑分支没有被屏蔽。

3)铺底数据策略

性能铺底数据量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会对测试结果产生极大影响,是场景设计阶段的重中之重!测试前对铺底数据的构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表分区情况:

确认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或预计投产后)的表分区和索引分区规划一致,结合表清理策略确认典型场景中各分区、各表中的数据存量大小和分布情况。

表清理策略:

确认生产环境(或预计投产后)的数据库表(尤其业务热表)清理和备份策略,与表分区情况配合,预铺数据并确保测试数据库表中数据存量与生产保持同一量级。

表维护策略:

确认当前生产数据库表(尤其热表)和索引统计值更新、rebuild和reorg等操作的频度,在数据预铺中适当更新统计值,切勿在测试环境中频繁执行统计值更新等操作,造成虚假的性能表现。

如下图,更新统计值后表和索引的相关信息会统计正确,性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合理的业务数据:

确认铺底数据中的柜员、行部、角色、权限、待处理任务等业务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切勿为图省事而创建超级行部、全能柜员和过量的待处理任务。

4、测试场景设计

1)发压数据策略

测试发压数据应在数据铺底时一同考虑,但发压数据需要和压力工具配合使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表分区情况:

确认发压数据覆盖各表分区,且在分区中也需尽量离散,不要集中操作(主要是查询)同一范围内的数据。

表维护策略:

通常生产环境中数据库表在日终结束后执行统计值更新,对应第二天营业时的数据状态,除柜员签到外,其余典型场景均发生在更靠后的营业时段。

因此不要在刚刚执行完统计值更新的环境中执行正式的性能测试,建议再执行一段时间的数据预铺,模拟行部营业一段时间后的业务,这时再执行正式的性能测试,并记录结果。

被测交易分支:

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多的阅读被测交易源码,或向开发人员了解程序逻辑和交易分支,确认发压数据可覆盖程序中所有重点路径。避免造成该复现的问题没有复现,该出现的瓶颈没有出现。

合理的业务数据:

与发压工具配合,确认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同一柜员并发操作交易,没有超出合理范围的待处理任务,以日峰TPS为负载目标时不要同时执行疲劳测试,这样会导致交易量远远大于实际。

2)测试并发设计

并发设计与负载目标紧密关联,同样可分为前端、后端两种方式:

前端角度:

使用工具模拟的并发数量代表业务并发用户数量,一个并发进程或线程即模拟一个操作交易的柜员,脚本中设置thinktime模拟平均操作时间,维持典型场景中各交易的用户比例,并做等比例递增,关注此时被测系统的处理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受thinktime和响应时间等影响,业务并发数量≠系统并发数量,所以不能在结论中说“被测系统只能承受XX并发”。

且业务并发数量与在线用户数量的换算不可能完全精确,所以也不能用类似10个业务并发即代表100个在线用户的粗略换算为结论。

后端角度:

使用工具模拟的并发数量不代表用户数量,也不完全等价于系统并发数量,它仅通过并发的形式对被测系统产生压力。

由于后端角度更关注TPS,因此并发递增时各交易之间的并发比例可能会变化,响应时间变慢的交易会增加更多并发以维持预期TPS。

后端角度重点关注并发增加时的TPS和响应时间变化趋势,确定被测系统的处理能力。

5、测试策略维护

测试策略应在测试执行前确定,执行过程中不做大的变更,但仍需根据测试结果不断反思和维护策略,确保性能测试能够真实复现生产场景。

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最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学习知识架构体系图

一、Python编程入门到精通

请添加图片描述

二、接口自动化项目实战

请添加图片描述

三、Web自动化项目实战

请添加图片描述

四、App自动化项目实战

请添加图片描述

五、一线大厂简历

请添加图片描述

六、测试开发DevOps体系

请添加图片描述

七、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

请添加图片描述

八、JMeter性能测试

请添加图片描述

九、总结(尾部小惊喜)

不要被现实的限制所束缚,勇敢地冲破自我设限。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追求梦想,只有拼尽全力奋斗,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莫让失败打败你,每一次跌倒都是站起的力量。坚持努力,积极进取,相信自己的潜能,勇往直前,终将成就不凡的人生传奇。

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奋斗不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前进的脚步。坚定信念,毫不气馁,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