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
巴贝奇:发明分析机和差分机
图灵: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界最高诺贝尔奖:图灵奖
冯诺依曼:(电子)计算机之父
1、计算机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采用十进制,无存储器且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
第一阶段:元器件采用电子管;存储设备采用延迟水银线;软件方面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第二阶段:元器件采用晶体管;存储设备采用磁芯和磁鼓;软件方面出现高级语言
第三阶段:元器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存储设备第一次采用半导体;软件方面出现操作系统,使用高级语言
第四阶段:元器件采用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设备采用半导体;软件方面使用高级语言,出现微机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多多网智微)
巨型化,多极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
3、计算机的分类
1)按结构原理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模拟计算机
2)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按体型和功能分:小型机:结构简单
中大型机:体型大,速度较快
巨型机:速度快,容量大
微型计算机:价格低,体积小,功能齐全
个人计算机:PC机(台式)
便携式计算机:一般指笔记本
4、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记忆能力强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自动化程度高
能够实现人机交互
5、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应用最早的领域;应用于地震预测,天气预报等
2)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应用于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等
3)工业控制:也就是自动化,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信号进行检测,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教育CB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5)办公自动化OA、电子商务EC、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
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2、安全指标(基本需求)
保密性
完整性
可控性
可用性
不可否认性
3、入侵防范(安全防御)
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及病毒防护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解密技术
4、安全对策
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5、防火墙概念
通过有机结合各类用于安全管理和筛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帮助计算机网络在内、外网间构成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来保护用户的资料和信息安全的一种技术
6、防火墙功能
网络安全的屏障
强化网络安全的策略
监控审计
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7、防火墙的分类
包过滤型防火墙
状态检测型防火墙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
复合型防火墙
病毒
1、概念
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数据或功能,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2、特征
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激发性)、寄生性、不可预见性、针对性、可执行性
无免疫性
3、传播途径
可移动存储介质传染
硬盘传染
网络传染
4、主要危害
病毒发作对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有直接破坏作用
非法侵占磁盘空间
抢占系统资源
病毒错误和不可预见性
病毒兼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5、分类
1)按病毒破坏性分类: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2)按病毒寄生方式分类:引导型病毒:寄生在磁盘引导区或主引导区的计算机病毒 文件型病毒:会感染可执行文件(.com、.exe) 混合型病毒:综合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 宏病毒:寄生在office上
6、预防病毒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加密
安装防火墙
不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
安装杀毒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