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简介(LACP)
链路聚合是指将一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多端口负载均衡组。
1.作用:
- 增加网络带宽:通过将多个连接的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链接,捆绑后逻辑端口的贷款是每个独立端口的总和。例如:将4个GE(1Gbit/s)接口聚合为一个4Gbit/s。
- 增加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当聚合链路中的一条链路出现问题时,网络数据可以自动重定向到那些好的连接上,从而保证网络无间断的继续正常工作。
2.要求(参加聚合的端口):
-
物理参数:
- 进行聚合的链路的数目(应该时两边的端口数,一条链路两个端口,两边的端口数自然要一样,一个端口损坏,则从总链路中去除这条链路)
- 进行聚合的链路的速率。
- 进行聚合的链路的双工方式。
-
逻辑参数:
- STP(生成树协议)一致,包括STP的使能/关闭、与端口相连的链路属性()与端口相连的链路属性(如点对点、点对多点、广播链路)、STP优先级、路径开销、是否环路保护、是否根保护、是否为边缘端口。
- QoS(服务质量)配置一致,包括流量限速、优先级标记、默认的802.1p优先级、带宽保证、拥塞避免、流重定向、流量统计等。
- VLAN配置一致,包括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默认VLAN ID。
- 端口配置一致,包括端口的链路类型,如Trunk、Hybrid、Acecess属性。
另外,使用了某些功能的端口无法加入到链路聚合组中,例如配置了镜像的监控端口和目的端口(一般不进行数据转发)、配置了静态MAC地址 的端口、配置了静态ARP的端口、使能802.1x的端口、VPN端口等。
3.报文结构(LACPDU)
| 目标地址 | 源地址 | 协议类型 | 子协议类型 | 版本号 | Actor信息 | Partner 信息 | 保留 |
- 目的地址(DA):通常是一个组播地址
01:80:C2:00:00:02
,表示该报文是一个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帧。 - 源地址(SA):发送报文的设备的 MAC 地址。
- 协议类型:0x8809,表示此帧是一个 Slow Protocol 帧。
- 子协议类型:0x01,表示此帧是 LACP 报文。
- Actor信息 (本系统和端口的信息):
- System Priority:发送方系统的优先级。
- System MAC Address:发送方的系统 MAC 地址。
- Key:用于识别 LAG 的键值。
- Port Priority:发送方端口的优先级。
- Port Number:发送方端口号。
- State:发送方端口的状态。
- Partner 信息 (本系统目前保留的对端系统信息):
- System Priority:接收方系统的优先级。
- System MAC Address:接收方的系统 MAC 地址。
- Key:用于识别 LAG 的键值。
- Port Priority:接收方端口的优先级。
- Port Number:接收方端口号。
- State:接收方端口的状态。
- Reserved:保留字段,用于对齐和将来扩展。
4.链路聚合的方式
- 手工聚合:完全手工配置。
- 静态聚合:手工建立聚合链路组和成员接口的加入,但使用LACP协议协商确定那些端口作为活动端口,哪些端口作为非活动接口。
- 动态聚合:根据协议自动创建,聚合断后也是根据KEY值自动匹配添加(KEY值是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或IP地址,经哈希算法计算得出),,不允许用户动态删除和添加成员端口。
在链路聚合组中,还可以配置活动链路的上限(保证满足业务需求)与之和活动链路下限阈值(防止再链路带宽太小时继续发送数据造成丢包)。
文中的一些名字解释:
监控端口(Source Port):负责将流量复制到镜像目的端口,通常不参与正常的数据转发。
镜像目的端口(Destination Port):接收来自监控端口的流量副本,用于分析和监控。
配置了静态 MAC 地址的端口:静态 MAC 地址配置用于将特定的 MAC 地址绑定到特定的端口,确保数据包总是通过该端口进入或离开交换机。
配置了静态 ARP 的端口:静态 ARP 条目将特定的 IP 地址绑定到特定的 MAC 地址和端口,以提高安全性和网络稳定性。
使能 802.1X 认证的端口:802.1X 是一种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协议,用于认证连接到网络的设备。
VPN 端口:VPN 端口用于特定的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涉及加密、隧道协议和特定的流量管理。
802.1p 简介
IEEE 802.1p 是一个基于 IEEE 802.1Q(虚拟局域网,VLAN)标准的子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帧中的优先级标记,用于在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中实现 QoS。802.1p 使用以太网帧头中的 3 位优先级字段(Priority Code Point,PCP),该字段通常与 VLAN 标签一起使用。
802.1p 定义了 8 个优先级等级(0-7),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流量类型和优先级。默认的优先级设置通常如下:
- 优先级 0(Background): 最低优先级,通常用于非关键的后台数据流量。
- 优先级 1(Best Effort): 默认优先级,适用于普通的非关键性流量。
- 优先级 2(Excellent Effort): 用于比普通流量稍微重要的数据。
- 优先级 3(Critical Applications): 用于关键应用程序的数据流量。
- 优先级 4(Video, < 100 ms Latency): 用于视频流量,要求较低的延迟。
- 优先级 5(Voice, < 10 ms Latency): 用于语音流量,要求非常低的延迟。
- 优先级 6(Internetwork Control): 用于网络控制流量,如路由协议。
- 优先级 7(Network Control): 最高优先级,用于网络控制流量,如网络管理和控制协议。
在没有明确配置优先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常会将未标记的流量分配到默认的 802.1p 优先级,即优先级 0 或 1,具体默认值取决于设备的配置和厂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