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具体功能
1)指令控制: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即程序的顺序执行。
2)操作控制:CPU管理并产生由内存取出的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把各种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动作。
3)时间控制:对各种操作加以时间上的控制。
4)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算数和逻辑运算。
5)中断处理: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特殊请求进行处理。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指令操作码、指令的执行步骤(微命令序列)和条件信号来形成当前计算机各部件要用到的控制信号。计算机整机各硬件系统在这些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协同运行,产生预期的执行结果。
1)运算器部件通过数据总线与内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传送数据。
2)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接口电路与总线相连接。
3)内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从地址总线接收地址信息,从控制总线得到控制信号,通过数据总线与其他部件传送数据。
4)控制器部件从数据总线接收指令信息,从运算器部件接收指令转移地址,送出指令地址到地址总线,还要向系统中的部件提供它们运行所需要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1)从主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主存的位置。
2)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
3)指挥并控制CPU、主存、输入输出之间的数据流动方向。
CPU的控制方式
1)同步控制方式
系统有一个统一的时钟,所有的信号均来自这一统一的时钟信号。
控制电路简单,但运行速度慢。
2)异步控制方式
不存在基准时标信号,各部件按自身固有的速度工作,通过应答方式进行联络。
运行速度快,但控制电路比较复杂。
3)联合控制方式
介于同步、异步之间的一种折中。对各种不同的指令的微操作实行大部分采用同步控制,小部分采用异步控制的办法。
硬布线控制单元设计步骤:
1)列出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时间表。根据微操作节拍安排,列出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时间表(包含各个机器周期,节拍下的每条指令完成的为操作控制信号)。
2)进行微操作信号综合。对微操作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根据微操作时间表可写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的逻辑表达式并进行适当的简化。
3)画出微操作命令的逻辑图。根据逻辑表达式可画出对应每个微操作信号的逻辑电路图,并用逻辑门电路实现。
硬布线和微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硬布线控制器的特点:
速度快(控制器的速度取决于电路延迟),一旦设计完成后,就不能通过其他额外修改添加新功能(将控制部件视为专门产生固定时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用最少元件和取得最高速度作为设计目标)。
微程序控制器:
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优点,但由于微程序控制器采用了存储程序原理,所以每条指令都要从控制存储器中取一次,影响速度。
第六章 总线
总线传输的4个阶段
1)申请分配阶段。由需要使用总线的主模块提出申请,经总线仲裁机构决定将下一传输周期的总线使用权授予某一申请者(分为传输请求,总线仲裁两阶段)。
2)寻址阶段。取得使用权的主模块通过总线发出本次要访问的从模块(或从设备)的地址及相关命令,启动参与本次传输的从模块。
3)传输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可单向或双向进行数据传送。
4)结束阶段。主模块的有关信息均从系统总线上撤除,让出总线的使用权。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知识网图
程序查询方式的工作流程
1)CPU执行初始化程序,并预置传送参数;
2)向Iowa接口发送命令字,启动IO设备;
3)从外设接口读取其状态信息;
4)CPU不断查询IO设备状态,直到外设准备就绪;
5)传送一次数据;
6)修改地址和计数器参数;
7)判断传送是否结束,若未结束转3),直到计数器为0
程序中断的作用
1)实现CPU与IO设备的并行工作;
2)处理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
3)实现人机交互,用户干预机器需要用到中断系统;
4)实现多道程序,分是操作,多道程序的切换;
5)实时处理需要借助中断系统来实现快速响应;
6)实现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切换;
7)多处理器系统中各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任务切换。
中断处理流程
关中断
保存断点
引出中断服务程序
保存断点和屏蔽字
开中断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关中断
恢复现场和屏蔽字
开中断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的区别
1)中断方式时程序的切换,需要保护和恢复现场;而DMA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其他操作均不占用CPU的任何资源
2)对中断请求的响应只发生在每条指令执行完毕时,而对DMA请求的响应可以发生在每个机器周期结束时,只要CPU不占用总线即可
3)终端传送需要CPU的干预,而DMA传送过程无需CPU的干预
4)DMA请求的优先级高于中断请求
中断方式具有对异常事件的处理能力,而DMA仅限于传送数据块的IO操作
6)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数据,DMA方式靠硬件传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