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34 徐浩《论书》

【中国历代书论目录】

【原文

       《周官》内史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程邈变隶体,邯郸传楷法,事则朴略,未有功能。厥后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近世萧、永、欧、虞颇传笔势,褚、薛以降,自《郐》不讥矣。然人谓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当矣。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díhuī,野鸡)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欧、虞为鹰隼,褚、薛为翚翟焉。欧阳率更云:“萧书出于章草。”颇为知言,然欧阳飞白,旷古无比。

【译文】

       《周礼》上记载,内史教公卿大夫子弟学“六书”,可见书法的源流由来已久了。程邈将大篆变为隶体,邯郸淳致力于将隶体法度化,以为楷模,但由于初创,所以没有大的影响。其后钟繇善写真书,张芝称为草圣,王羲之创变行书之法,王献之的行草“破体”,都是当时的妙迹。近世萧子云、智永、欧阳询、虞世南,颇得王羲之笔势,褚遂良、薛稷以下便不足论了。但有人说虞世南得王羲之字的筋,褚遂良得其肉,欧阳询得其骨,这种评价是比较确切的。鹰隼虽无华丽羽毛,却能在空中高飞,是因为它骨骼强劲气势勇猛,山雉虽然绚丽,却只能飞翔百步,是因为它肉多体重。如果既文彩绚烂又能高飞空中,这就是书法中的凤凰了。欧阳询、虞世南为鹰隼,褚遂良、薛稷为山雉。欧阳询说:“萧子云的书法出于章草。”此说很有见识,然而欧阳询的飞白书,自古以来无人能比得上。

【原文

       徐浩自言:余年在龆龀tiáo chèn,便工翰墨,力不可强,勤而愈拙,区区碑石之间,矻矻kū几案之上,亦古人所耻,吾岂忘情耶!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则殷鉴不远,何学书为?必以一时风流,千里面目,斯亦愈于博弈,亚于文章矣。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

【译文】

       徐浩自己说:我在少年时,就学习书法,力不可以勉强,勤奋能胜过笨拙。学书局限在碑石之间,勤劳不懈地伏在几案之上,也是古人所羞愧的事,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道德的成就为上,艺术的成就为下,前人的借鉴不远,应当怎样去学习书法呢?如果必定以一时的风采韵致,而面目不变,这也只是胜过下棋,仅同于文字的书写了。初学书法的时候,应先立筋骨,筋骨立不起来,肉附在哪里呢?用笔要特别注意藏锋,藏不住锋,字就会出毛病,毛病都去不掉,还能写什么字呢?字不能写得太疏,也不能写得太密,字不能写得太大,也不能写得太小。字形小的,使其伸展变大,大的让该字缩小。笔画少的要写得肥厚茂密,笔画多的要写得瘦细疏朗,这是写字的一般法则。用笔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平直,也不能欹侧。字形欹侧的字要注意写得端正,平正的字结构安排上要有欹侧之态。用笔太快则要能使安稳,用笔徐缓应求劲利,这就是书法的大致要领。

【原文

       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

【译文】

       张芝临近水池作书,池水都被染黑了。智永在楼上写字,四十年未下楼。张芝精熟书艺,人称“草圣”。智永默默无闻,最后还是闻名天下。由此可见,书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俗话说:“书无百日工。”这话说起来轻松。学书应靠一辈子的努力,不是百天所能成功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