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不仅是楷书的盛世,亦是草书的盛世,继初唐四大书法家之后,“草圣”张旭和怀素和尚是成就最为卓著的代表性书家,他们创造的狂草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张旭书法继承“二王”,字字讲究法度。因其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可谓个性十足,有“张颠”之誉,对于书法他大胆创新,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一改魏晋时期草书的拘谨之态,创造出纵逸豪放,出鬼入神的狂草来,使得草书更加奔放写意。潇洒磊落、变幻莫测。草书《心经》运笔放纵连绵,如骤雨旋风,极尽变化,引人瞩目。点画周到分明,不失法度,恣纵于严谨之中,绝无轻率之病,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 * “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崔瑗《草书势》中,“机微要妙,临时从宜。”之论也,如妙者,均为笔法瞬时应变也,乃无束缚简规章亦不无法度也,乃书家胸有成竹,落笔成形,心手相随,乃至天人合一而为之也。
【释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释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释文】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
【释文】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
【释文】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
【释文】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释文】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
【释文】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释文】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释文】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释文】鼻舌身意无色声
【释文】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
【释文】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
【释文】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
【释文】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
【释文】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
【释文】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
【释文】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
【释文】离颠倒梦想,究竟
【释文】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
【释文】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释文】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
【释文】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
【释文】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释文】能除一切苦真实不
【释文】虚故说般若波罗蜜
【释文】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释文】波罗揭谛波罗僧揭
【释文】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