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56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

燕文贵是北宋时期的画家,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风格闻名,擅长结合山水与界画。《江山楼观图》是其代表作,展示了华北和江南画风的融合,影响了后来的画家如郭熙。此画采用‘三远’构图,是11世纪初期山水画的特征体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燕文贵(967-1044),北宋画家。一作燕贵,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兵士出身,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画,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作画时常自出机杼,落笔命意不因袭古人,所画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于溪山之间,点缀以人物活动,刻画精微。《江山楼观图》描写江景,气势开阔旷远。卷首写江边丘陵起伏,近处碎石散布,杂树迎风摇曳,远处江水浩瀚。画中溪山重叠,景物繁密,山间山滨布置台榭楼观,笔法细致严谨,是典型的“燕家景致”。

此画款:“待诏□州筠□县主簿燕文贵□”,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纸本”山水画作品,画面描绘的景物颇符合《圣朝名画评》中“……舟如叶,人如发,而墙帆槹橹,指呼奋踊,尽得情状;至于风波浩荡,岛屿相望,蚊蜃杂出,咫尺千里,何其妙也”的叙述。 据日本学者岛田英诚的研究所示,这幅作品反映出燕文贵画风的特殊性,在于他巧妙地融合华北和江南山水画的地方性传统。如卷尾处表现高远的主山,使用顿挫转折而断续的用笔来勾勒轮廓线,并且在石面上施以尖细斜砍的短皴来描绘粗砺的岩石肌理,这些手法与同时代的画家范竞相近。另外,本幅图中平远的构图方式,树木和沙洲的形态,注意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以及湿润墨法的运用,却又是属于江南董源画风的系统。

本画的创作年代,美国学者方闻从其空间结构,认为它大约是11世纪初期的作品。本图的主山结构是以相似形的正面性山块垂直或往两侧重叠累加,块面衔接的立体处理尚未成熟。同样地,在景深的处理,近、中、远三段景观水平地由下往土叠架,其间以烟岚或河水隔开,尚缺乏合理延伸的地平面来表现空间深度,以上这些皆是11世纪山水画的结构特征。 根据卜述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江山楼观图》已经逐渐被公认为燕文贵的真迹作品。此画代表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综合 “三远”的构图形式与融会不同地域画风的企图,深刻地影响后来神宗朝的画家郭熙。当然无可避免地,这一幅最能代表燕文贵画风的作品也成为后期画家竞相模仿“燕家景致” 的标准范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