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63 赵昌《画卷三幅》

目录

一、《写生蛱蝶图》

二、《写生鹌鹑图》

三、《蜂花图》


赵昌,北宋画家,字昌之,广汉(今属四川)人,一作剑南(今四川剑阁之南)人,生卒年不详。性情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时州伯邵牧争求笔迹,不肯轻与。工书,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初师滕昌祐,后过其艺,亦效徐崇嗣“没骨法”,常于清晨朝露未干,围绕花圃观察花木神态,调色描绘,自号“写生赵昌”。当时盛行厚彩重色,而赵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润匀薄,活色生香。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间,声誉益隆。丁朱崖奉白金五百为寿,昌感其意,亲往谢之。此时,朱崖邀其至东阁,求画生菜数窠及烂瓜生果等,昌挥笔遽成而去。晚年其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若见自家画作流落市井,则复自购以归之,故世罕传。《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宋中兴馆阁藏画》著录其作品27件。传世作品有《四喜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粉花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集》;《写生蛱蝶图》卷,相传为其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写生杏花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写生蛱蝶图》

《写生蛱蝶图》以墨笔勾秋花虫草,彩蝶翔舞于野花之上,蚂蚱跳跃于草叶之下,整幅画给人以春光明媚的愉悦和轻柔的美感。形象准确自然,风格清秀,设色淡雅,用双钩法,线条有轻重顿挫变化;虫蝶用色秾丽,以工整的细线条进行勾勒。构图上以主要的空间描绘飞舞着的蝴蝶,使画面具有一种田园野趣的意境。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

画卷上无作者款印。尾纸处有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明代董其昌题跋及清代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宋贾似道 “魏国公印”、“秋壑”、“台州房务抵当库记”(官府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姊鲁国大长公主“皇姊图书”,明“典礼纪察司印”(洪武时官印),清梁清标“蕉林居士”、“棠邨”及清乾隆、嘉庆帝收藏印。因董其昌在该图上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遂将此幅作品定为赵昌所画。

图绘群蝶恋花的田园小景。轻灵振翅的蛱蝶起舞于画幅的上半部;秋花枯芦摇曳于画卷的底边。在物象表现上,作者用双勾填色法画土坡、草丛、蛱蝶。其勾线富于顿挫和粗细变化,墨色亦有浓淡轻重之分,敷色积染多层,特别是蛱蝶的翅翼更因积染而色彩浓艳厚重,从而与主要以植物色染就的草叶形成“轻”与“重”的对比。图中蛱蝶的形象最为传神,作者逼真地刻画了蛱蝶之翼薄如绢纱的质感、绚丽斑斓的花纹和蛱蝶细如发丝的根根须脚。传神的笔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底,使本图成为研究古代蝶种的形象资料。作者不愧有“写生赵昌”的美誉。

著录于清内府《石渠宝笈》。

此图流传有绪。通过图上所钤印文可知,它最早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德祐年时,贾似道以卖国获罪,此卷遂被官府没收。入元后,它为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姊鲁国大长公主所收藏。明初,被内府典礼纪察司收存。清代,它转入大收藏家梁清标之手,旋即又归入清内府,备受乾隆皇帝赏识。晚清宣统时又流入民间,为伪满“国兵”朱国恩抢得,存放于吉林长春的家中。1952年东北文化部组织的工作小组于长春获得此卷,交由原东北博物馆收藏,后博物馆将它与北宋崔白《寒雀图》卷、吴元瑜《荔枝图》卷一同送交国家文物局,文物局将它们转入故宫博物院庋藏。

二、《写生鹌鹑图》

 《写生鹌鹑图卷》绢本,32.5x301.5cm。

图中有数只鹌鹑游息于河畔翠竹之中,神态各异,生动多姿。图尾,鹌鹑,菊花,落叶汇聚一堂,寓意安居乐业。

三、《蜂花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