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回族。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擅山水、墨竹,尤精云山。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漓酣畅的独特风格。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 “当代第一”。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一、《秋山暮霭图》
元 高克恭《秋山暮霭图》卷,纸本设色,47.5×84cm。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历代流传有重名的高氏之作,画重山叠岭、云烟出没的秋山风光。远山用墨线勾轮廓,加以青绿淡墨横点,概括表现烟云变幻莫测之态。山下丛林房舍,依山傍水,气韻流润。用笔兼工带写,云山、烟树信笔写之,房舍笔法工整,无率意之笔。画风学董源和米芾而又有变化,于简淡中见法度,严谨中见韻致。无作者款印。画幅右上侧有元邓文原题诗和清高宗弘历的题记。钤“项墨林鉴赏章”、“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御览之宝”等藏印多方。1925年前后,此卷被溥仪携出故宫,1944年8月在长春伪满皇宫中被人撕毁,现仅存三分之二。后跋存李国蕃、文志仁二家题记。曾经明项元汴及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二、《墨竹坡石图》
《墨竹坡石图》轴,元,高克恭作,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是元初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石后,一浓一淡,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烟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
本幅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钤“彦敬”印。右侧钤“清父之印”、“顾氏珍玩”、“吴景旭印”、“仁山鉴定”等鉴藏印6方。
“子敬”为元初著名学者、书法家龚璛。画面右侧中部有赵孟頫题诗一则:“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子昂题。”下钤“赵子昂氏”印。从题诗中可看出赵氏对高克恭的墨竹极为推崇,而高氏对自己的墨竹也自视颇高,尝自谓:“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李衎)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
三、《云横秀岭图》
《云横秀岭图》,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木茂盛,溪水萦回。画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分见笔,画风苍秀。树石的画法虽可看出有借鉴米氏父子的痕迹,但整体上已具高氏风貌。画上有李衎、邓文原二题。李衎题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识者,其当宝之。至大己酉夏六月蓟丘李衎题。”对此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较高克恭传世的几件作品,此图堪称代表作。因此图无款,我们无法知道创作此土的准切年月,但据李衎题中所署的至大己酉年(公元1309年)款观之,此图应大致作与同时或稍早,属高克恭晚年的作品。图轴裱绫上另有清初王铎而题。图中分别钤有清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鉴藏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四、《春山晴雨图》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轴 ,绢本,浅设色,纵125.1公分,横99.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
画云岚春树。烟雨溪桥。无款印。原题。彦敬侍御。为予画此幅。仍作诗云。青山半晴雨。色现行云底。
佛髻欲争妍。政公勤梳洗。大德己亥(1299年)夏四月。息斋道人书。钤印二。李衎仲宾。息斋。
鉴藏宝玺 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真赏。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珍秘。宜尔子孙。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钱云将鉴赏。
五、《春云晓露图》
高克恭《春云晓露图》,纸本设色,138.1cm×58.5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云山飞瀑,老树溪舟,山坳塔楼半露,山中烟云飘渺。图中山石用概括取意的笔法,信手写之。山顶多攀石,山态似蘑菇。山势雄伟,气象郁苍。树干用双钩染色法,树叶、天空用墨色加花青渲染,烟云掩映其间。用笔圆浑凝重,画风学米氏云山而又有自己的面貌。画中自题:“岁在庚子九月廿日为伯圭画春云晓霭图,房山道人。”下钤“高彦敬印”一方。按庚子为大德四年,即公元1300年。此图系高氏五十三岁时作品。裱边有蒋国榜、李健等题记,钤“愚公”、“苏氏昌龄”、“朱氏泽民”、“柳氏叔雅”等藏印多方。此幅虽伤补过多,但仍可窥见高氏中年山水的面貌。
此图为《大观录》、《江村销夏录》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