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1计算机网络主要功能
- 远程登陆
- 文件传输
- 电子邮件
- 数据库服务
- WWW服务
- 即时通信
主要功能:通信
计算机网络是因为信息的流通需要而产生的,是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ICT)
* 信息技术(IT) * 通信技术(CT)
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一般称为数据通信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基于TCP/IP协议族的全球计算机网络 )
两个概念
协议
两台计算机网络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的表述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约定。
网络体系结构
将协议按照功能分为若干层
计算机网络三种模型
- 客户-服务器模式(C/S)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 对等模型(2P)
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早期概念上,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由 通信子网 和 资源子网 两部分组成
-
通信子网
负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也就是传输服务
进行通信的主机之间一般不是直接连接,而是经过中间节点转接,这种中间节点一般被称为 接口报文处理机(IMP)
IMP(包括: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通信线路称为物理传输媒体
- 有线媒体: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 无限媒体: 广播无线电、微波、卫星等
传输一路信号的媒体称为 信道
-
资源子网
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共享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
1.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各自具有独立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用某种或者多种通信介质链接起来,通过完善的网络协议,在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网 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
广域网 WAN
-
**城域网 MAN **
-
局域网 LAN
-
个人区域网 PAN
-
存储区域网 SAN
-
-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 星型网
- 环型网
- 总线网络
- 不规则形网
形状 优点 缺点 星型网 便于集体控制,方便增加设备 中央节点的可靠性十分重要,一旦中央节点发生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环型网 任何两个节点数据都必须沿环,消除了对中央节点的依赖 节点数量太多,会导致网络直径增加,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延迟 总线网 任何节点发送数据,其他节点都能收到,任何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某一时刻网络上只能有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 不规则型网 可靠性强,任何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布线灵活,几乎不受拓扑结构约束 结构复杂,不易维护,成本高 -
按数据交换方式分类
-
电路交换网
传统模拟电路电话通信需要占用整个带你路的载波频谱(线路带宽),他的基本交换单位就是电路
总共要经过三部:
- 建立连接(选择并独占每段的电路资源,建立通信电路)
- 通信
- 释放连接
-
分组交换网
以数据块为处理的基本信息单位,称为 分组 ,有时也称为 包*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 存储:分组数据块从某个端口被整个接受并存储下来
- 处理
- 转发:选择某个端口转发出去
报文数据被划分为等长的数据块(最后一个数据块除外)
- 在数据块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其实就是表达协议的信息)组成头部(header)或分组头,就构成一个分组
模式图 特点 优点 缺点 电路交互网 ! 独占信道资源 1.实时性好
2.通信质量有保证信道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网 化整为零、存储转发 1.信道利用率高
2.灵活,不同的分组可以有不同路由
3.可靠: 能够及时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1. 传输延迟大
2. 网络局部拥塞,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3.通信开销大:每个分组前面都有头部交换
网络中通过转接来实现一个通信连接的过程
-
1.5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
从体系结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终端共享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
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
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转变为”主机—主机“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 OSI参考模型
- CCITT建议
- TCP/IP 协议族(Internet参考模型)
1.6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
- 电子工业协会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1.7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
- 带宽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
计算机中的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在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带宽的增大而变窄
-
三种时延
-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信道带宽:数据在信道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的传输速率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信道带宽(比特 / 秒) 发送时延=\frac{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发送时延=信道带宽(比特/秒)数据块长度(比特) -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行道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与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 / 秒)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传播时延=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信道长度(米) -
处理时延
处理时延: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节点缓存队伍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时处理时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
总时延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注意:
1.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效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2.提高链路带宽减少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
时延带宽积(BDP)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往返时延(RTT)
往返时延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信息,总共经历的时延
-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者信道、设备、端口)的数据量
1.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效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2.提高链路带宽减少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
时延带宽积(BDP)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往返时延(RTT)
往返时延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信息,总共经历的时延
-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者信道、设备、端口)的数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