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逐跳选项(Hop-by-Hop Options Header)
6)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2)例题:IPv6地址说法判断(网规2021年11月第54题)
3)例题:IPv6配置地址前缀(网规2016年11月第17题)
5)例题:IPv6组播地址前缀(网工2023年5月第32题)
一、IPv6报文格式
1. IPv6的改进与报文格式
1)IPv6的改进
寻址能力方面的扩展: IPv6地址增加到128位,支持多级地址层次;地址自动配置功能简化了网络地址管理;增加的任意播地址比IPv4的广播地址更实用。IPv6地址容量是IPv4地址容量的2^96倍。2^32-->2^128【数量更多】
分组头格式得到简化: IPv6头中字段数量从12个降到8个,简化路由器的处理过程,提高路由选择效率。MTU发现机制使中间路由器不分段,进一步简化路由处理。【效率高】
改进分组头部选项的支持: IPv6把扩展头作为任选项处理,可以方便地定义新的扩展功能。
提供流标记能力: IPv6增加了流标记,可按发送端要求对某些分组进行特别处理,提供特别的服务质量支持。
集成IPSec: IPv6集成IPSec(ESP和AH),支持加密、认证等功能,提高安全性。【更安全】
2)IPv6的报文格式(报头8个字段)
版本号: 4位,IPv6的版本号为0110。
通信类型/流量等级: 8位,用于区分不同的IP分组,与IPv4的服务类型字段类似。
流标签: 20位,标识某些需要特别处理的分组,IPv4没有此字段。
负载长度: 16位,表示除IPv6固定头部40字节外的数据部分(拓展报头)长度。
下一个头部: 8位,指示IPv6封装的具体内容,可能是扩展头或高层协议(如TCP、UDP)。
跳数限制: 8位,防止数据无限转发,最大值255,类似于IPv4的TTL。
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 128位,接收节点的地址。
扩展头: 可变,算到负载长度中,不包含在头部40字节内,这是与IPv4的不同之处。
3)注意
IPv4和IPv6头部长度对比:
- IPv4:20B~60B
- IPv6:40B (拓展头部算在数据部分)
IPv6头部固定为40字节,比IPv4的基本头部(20字节)长,但考虑到IPv4头部可扩展至60字节,因此IPv6头部不一定比IPv4头部长。IPv6头部字段简化至8个,比IPv4的12个字段更少,处理更高效。
题型: 可能出现选择题,
- “IPv6的头部比IPv4的头部要长”是否正确?需理解IPv6和IPv4头部的构成和长度差异。
- “IPv6的头部比IPv4的头部要更复杂”这一结论错误,IPv4头部有12个字段,但是IPv6头部只有8个字段。
2. IPv6扩展报头
1)逐跳选项(Hop-by-Hop Options Header)
下一头部编号:0
定义: 逐跳选项是由沿途各个路由器处理的扩展报头。
特点: 严格路径,路由器必须按照报头中指定的路径进行转发。
示例: 如从A到B,必须经过C、D、E,则路由器会严格按照这个路径进行转发。
2)路由选择头(Routing Header)
下一头部编号:43
定义: 路由选择头给出了一个路由器的地址列表,类似于IPv4的松散源路由和路由记录。
特点: 宽松路径,只需经过指定的节点,其他路径可以自由选择。
对比逐跳选项: 逐跳选项是严格路径,而路由选择头是宽松路径。
3)TCP与UDP上层封装
TCP: 下一头部编号为6,对应传输层的TCP协议。
UDP: 下一头部编号为17,对应传输层的UDP协议。
意义: 标识了IPv6报文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
4)分段头(Fragment Header)
下一头部编号:44
定义: 分段头用于处理IPv6数据报的分片问题。
注意点:
- IPv6在中间网络不分片,但在源头可能分片。
- 例如,从A到B传输数据,中间有两台路由器,MTU分别为1500、1000、800,最终查到的最小MTU为800字节,但数据有1000字节,则需在源头进行最大800分片。
5)目标选项(Destination Options)
下一头部编号:60
定义: 目标选项中的信息由目标节点进行处理。
作用: 允许目标节点对报文进行特定的处理或检查。
6)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下一头部编号:50
定义:安全封装载荷,跟ipsec类似
7)AH(Authentication Header)
下一头部编号:51
定义:认证头,跟ipsec类似
3. IPv6相关协议
1)IPv6路由协议
RIPng: IPv6的RIP协议版本。
OSPFv3: IPv6的OSPF协议版本。
BGP4+: 支持IPv6的BGP协议版本。
对比IPv4:
- IPv4中的路由协议包括RIPv1、RIPv2、OSPFv2、BGP4等。
- IPv6中对应的路由协议为RIPng、OSPFv3、BGP4+等。
2)IPv6地址自动配置
有状态自动配置(给全部的信息)
定义: 通过DHCPv6直接为终端分配前缀、接口ID、网关和DNS等信息。
特点: 终端无需自行生成地址,全部信息由DHCPv6服务器提供。
无状态自动配置(给部分信息)
定义: 路由器提供接口前缀,终端结合自己的MAC地址生成EUI-64地址。
过程:
- 路由器给出网络前缀(如2002::/64)。
- 终端结合自己的MAC地址,通过特定规则(如第七位取反,插入FFFE)生成64位的主机地址。
- 最终组合成完整的IPv6地址。
举例:
如MAC地址为3C-52-82-49-7E-9D,通过将第七比特取反、插入FFFF,最后生成的EUI-64地址为3E-52-82-FF-FE-49-7E-9D,结合网络前缀2002::/64,最终IPv6地址为2002:3E52:82FF:FE49:7E9D::/128。
3)ICMPv6协议
定义: ICMPv6是IPv6中的重要协议,用于实现邻居发现等功能,替代IPv4中的ARP协议。
功能:
- 用于查找对方的MAC地址,类似于IPv4中的ARP功能。
- :如路径MTU发现、重定向等。
对比IPv4:
- IPv4中使用ARP协议进行地址解析和邻居发现。
- IPv6中则使用ICMPv6协议实现相同功能。
4. 应用案例
1)例题:IPv6基本首部长度及TTL字段对应
IPv6基本首部长度: IPv6的基本首部长度为40个字节,这是固定的,不能变化。虽然IPv6可以扩展头部,但扩展头部不算在基本首部长度内,而是算在负载或数据部分。
TTL字段对应: 在IPv6中,与IPv4中的TTL字段对应的是跳数限制(Hop Limit)字段。
答案:(54)B , (55)C
2)例题:IPv6和IPv4报文头区别
头部长度: IPv4的头部是变长的,而IPv6的头部是定长的,为40个字节。
校验和字段: IPv4中有校验和字段,而IPv6中没有校验和字段。这是IPv6与IPv4报文头的一个重要区别。
TTL与Hop Limit: IPv6中的Hop Limit字段作用类似于IPv4中的TTL字段,都用于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存活时间或跳数。
Traffic Class与TOS: IPv6中的Traffic Class字段作用类似于IPv4中的TOS字段,都用于实现服务质量的区分。
答案:B
3)例题:IPv6报头字段功能对应
无对应功能的字段: 在IPv6报头中,Flow Label字段在IPv4报头中没有对应功能。这是IPv6新增的一个字段,用于实现更精细的流量管理。
其他字段对应: Payload Length类似于IPv4中的总长度字段(但IPv6的Payload Length不包含报头),Traffic Class类似于IPv4中的TOS字段,Hop Limit类似于IPv4中的TTL字段。
答案:D
4)例题:IPv6下一头部字段值
下一头部字段: 在IPv6首部中,有一个“下一头部”字段,用于指示下一个头部的类型。
无扩展头部时的值: 如果IPv6分组没有扩展头部,则其“下一头部”字段中的值为TCP或UDP,因为此时直接封装的是传输层的协议数据。
答案:A
5)例题:IPv6扩展头部功能及位置
松散源路由功能: 在IPv6中,用于表示松散源路由功能的扩展头是路由选择头部(Routing Header)。
第一个扩展头部: 如果有多个扩展头部,第一个扩展头部为逐跳选项头部(Hop-by-Hop Options Header),因为其编号最小(0)。
答案:(54)B , (55)A
6)例题:IPv6逐跳选项
逐跳选项首部: 在IPv6中,逐跳选项首部(Hop-by-Hop Options Header)是每个中间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这意味着沿途的各个路由器都会检查并处理这些信息,确保数据包按照规定的路径或要求进行传输。
答案:A
5.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IPV6地址扩展 | IPV6地址从32位扩展到128位 | 地址容量差异(二的96次方倍) | 中 |
地址层次支持 | 支持多级地址层次,管理更精细 | 与IPV4地址管理问题对比 | 中 |
自动配置 | 简化网络管理,支持无状态和有状态配置 | 配置方式差异 | 低 |
报头格式简化 | IPV6报头从12个字段简化为8个 | 报头字段数量对比 | 中 |
扩展头机制 | 通过扩展头灵活扩展功能 | 与IPV4选项对比 | 中 |
流标记能力 | 新增流标签字段,支持业务特殊处理 | - | 低 |
集成安全功能 | 集成IPSec,支持加密和认证 | 与传统IPV4安全性对比 | 中 |
报文格式 | 版本号、通信类型、流标签等字段 | 负载长度与IPV4总长度区别 | 中 |
扩展头类型 | 逐跳选项、路由选择头等 | 逐跳选项与松散原路由对比 | 中 |
分片处理 | 仅在源头分片,中间网络不分片 | 与IPV4分片机制对比 | 中 |
路由协议 | 支持RIPng、OSPFv3、BGP4+等 | 与IPV4路由协议对比 | 高 |
二、IPv6地址分类
1. IPv6地址基础
地址长度: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采用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数表示,共分为8组,每组16位。
16位二进制-->4组4位二进制-->4组16进制
书写规则:
- 每个字段前面的0可以省略,如0123可简写为123
- 一个或多个全0字段可用双冒号"::"代替
- 有效0位(中间或末尾的0)不可省略
- 双冒号只能出现一次
示例:
- 完整地址:8000:0000:0000:0000:0123:4567:89AB:CDEF
- 简化后:8000::123:4567:89AB:CDEF
- IPv4兼容地址:::192.168.10.1
2. IPv6地址书写举例
合法写法:
12AB:0000:0000:CD30:0000:0000:0000:0000/60(无简写)
12AB:0:0:CD30::/60或12AB::CD30:0:0:0:0(简写)
非法简写:
12AB:0:0:CD3/60(省略了有效0位)
12AB:CD3/60(无法恢复原始8组格式)
注意点:
- 简写必须能准确恢复原始地址
- 双冒号使用需谨慎,只能出现一次
3. IPv6地址分类(单播、组播、任意播)
1)单播地址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 全球有效,类似IPv4公网地址
- 前缀:001(助记:"1聚")
链路本地地址:
- 用于同一链路相邻节点通信
- 前缀:1111111010(FE80::/10)
- 可结合MAC地址自动生成(EUI-64)
站点本地地址:
- 类似IPv4私网地址
- 前缀:11111110(FEC0::/10)
助记:"1聚2链3站"
2)组播地址
特点:
- IPv6无广播地址,广播功能由组播替代
- 前缀:11111111(FF00::/8)
注意:
- 组播=多播(不同翻译)
- 只能作为目标地址
3)任意播地址
特点:
- 表示一组接口标识符,通常是路由选择最近的接口
限制:
- 不能作为源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
- 不能指定给IPv6主机,只能配置给路由器
4. 特殊地址对比IPv4 vs IPv6
表示方法:
- IPv4:点分十进制
- IPv6:冒号十六进制(支持0压缩)
分类方式:
- IPv4:A/B/C/D/E类
- IPv6:无分类
关键地址对比:
- 组播:224.0.0.0/4 vs 8FF00::/8
- 回环:127.0.0.1vs::1
- 公网地址:公共地址vs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FP=001
- 私有地址: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 vsFEC0::/48
- 默认地址:0.0.0.0vs不确定地址::
- 自动配置IP:自动专用IP地址169.254.0.0/16vs链路本地地址FE80::/48
- 隧道地址:无 vs2002::/16(6to4隧道地址,IPv4向IPv6过渡可能用到)
5. 应用案例
1)例题:IPv6论述判断(网规2015年11月第40题)
选项分析:
- A:IPv6首部比IPv4更简单(错误)
- B:IPv6无广播地址,有多播(组播)地址(错误)
- C:IPv6地址128位(正确)
- D:主机可配多个IPv6地址(错误)
答案:C
考点:IPv6基本特性
2)例题:IPv6地址说法判断(网规2021年11月第54题)
选项分析:
- A:正确描述
- B:双冒号只能使用一次(错误)
- C:正确描述
- D:开头0可省略(正确)
答案:B
3)例题:IPv6配置地址前缀(网规2016年11月第17题)
解题关键:
- 链路本地地址后64位由MAC地址生成(EUI-64)
答案:B
记忆点:FE80::/64+MAC地址
4)例题:6to4地址样本(网工2021年5月第31题)
识别特征:6to4地址以2002::/16开头
答案:C
关联知识:过渡技术特殊地址
5)例题:IPv6组播地址前缀(网工2023年5月第32题)
关键记忆:组播地址前缀=八个1=FFFFFF
答案:A
转换技巧:二进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十六进制FFFFFF
6)例题:IPv6回环地址
对比记忆:
- IPv4:127.0.0.1
- IPv6:::1
考点:特殊地址对应关系
6.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IPv6地址表示方法 | 128位,冒号分隔的16进制数,共8组(每组16位),可二次划分为4位16进制数 | 无效零位压缩规则:前导零可省,中间/末尾零不可省; 双冒号规则:仅能出现一次 | ⭐⭐ |
IPv6地址分类 | 单播(可聚合全球/链路本地/站点本地)、组播(无广播)、任播 | 特殊前缀记忆:00→全球单播、FE80→链路本地、FF→组播; 助记词:“一聚二链三站” | ⭐⭐⭐ |
特殊地址对比 | IPv6默认地址:::; 环回地址:::1; 6to4隧道地址:2002:: | IPv4对比:默认0.0.0.0,环回127.0.0.1; 组播:IPv4=224.0.0.0/4,IPv6=FF00::/8 | ⭐⭐⭐⭐ |
地址简化规则 | 全零字段可用双冒号::替代,但需确保简化后能唯一还原原始地址 | 典型错误:多次使用::或省略有效零位(如1230简写为123) | ⭐⭐ |
链路本地地址生成 | 前缀FE80::/10,结合MAC地址(EUI-64)自动生成 | 生成逻辑:MAC中间插入FFFE,第7位取反 | ⭐⭐⭐ |
任播地址特性 | 仅用作目标地址,不能配置给主机,需由路由器使用 | 与组播区别:组播替代广播功能,任播选择最近节点 | ⭐⭐⭐ |
高频考点总结 | IPv6无广播、双冒号唯一性、有效零位不可省、特殊前缀识别 | 易错选项:混淆“多播=组播”、误认任播可作源地址 | ⭐⭐⭐⭐ |
三、过渡技术
1. IPv4到IPv6过渡技术
1)双栈技术(主流)
定义:同时运行IPv4和IPv6
协议栈,是当前主流过渡方案。实际项目中90%-95%采用此技术。
特点:设备同时支持两种协议,访问时优先选择IPv6,若终端仅支持IPv4则自动回退。
2)隧道技术
定义:解决IPv6节点通过IPv4骨干网通信的问题。
典型应用场景:早期高校IPv6实验网互联,通过在IPv4网络中建立隧道实现IPv6网络互通。随着运营商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该技术使用频率降低。
3)翻译技术
定义:实现纯IPv6与纯IPv4节点间的协议转换
核心:NAT-P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类比语言翻译场景,如同中英文交流需要翻译人员居中协调。
4)例题:协议翻译技术作用
考点:协议翻译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
分析:题干明确"混合网络中的协议翻译",对应纯IPv4与纯IPv6设备间的通信需求
易错点:注意区分隧道技术(IPv6节点间通信)与翻译技术的适用场景
答案:C(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
5)例题:过渡期间采用的技术
第27题要点:IPv6主机间通过IPv4网络通信属于典型隧道技术应用场景
第28题要点:纯协议栈设备间的互通必须采用协议翻译技术
技术对比:双栈适用于共存环境,隧道解决IPv6孤岛互联,翻译实现异构协议转换
参考答案:(27)B (28)D
2.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IPv4向IPv6过渡技术 | 三种主要技术:双栈、隧道技术、翻译技术 | 双栈是主流(90%-95%项目应用),隧道技术早期用于IPv6实验网互通,翻译技术解决纯IPv4与纯IPv6通信 | ⭐⭐ |
双栈技术 | 同时运行IPv4和IPv6,优先选择IPv6访问 | 用户端无IPv6支持时自动降级为IPv4 | ⭐ |
隧道技术 | 通过IPv4网络建立隧道连接IPv6节点(如高校实验网互通) | 运营商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后应用减少 | ⭐⭐ |
翻译技术(NAT-PT) | 协议转换实现纯IPv4与纯IPv6通信(类似语言翻译) | 考试高频选项:纯环境通信场景 | ⭐⭐⭐ |
典型考题解析 | 2014年11月第66题:翻译技术对应纯IPv4/IPv6通信(答案C) | 2015年11月第27-28题:隧道技术解决IPv6主机经IPv4通信(答案B/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