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例题:帧中继虚电路层与特点(网工2013年11月第11-12题)
一、广域网技术
1.公共交换电话网 PSTN
- 为了语言通信而建立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数据传输(56k速率),现已被光纤技术淘汰
- 用户回路:电话机通过铜线连接端局(1∼10km),传输模拟信号
- 骨干网络:端局/长途局/中继局间采用光纤传输数字信号
- 数模转换:调制解调器完成数模转换,局端设备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
- 现代对比:当前光纤入户最低带宽10M,主流已达500M-1000M下行速率
1) X.25
协议分层:
- 物理层:对应OSI物理层
- 链路层:对应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注意不同于TCP)
- 分组层:对应OSI网络层(传输数据包/分组)
虚电路服务:
- SVC(交换虚电路):按需建立
- PVC(永久虚电路):长期保持
通信阶段:呼叫建立→数据传输→释放连接(类似电路交换)
技术现状:国内基本未应用,已被淘汰技术
2)帧中继 FR
技术定位:X.25的后继技术(现已淘汰)
核心特性:
- 第二层建立虚电路,提供虚电路服务,本地标识DLCI
- 帧标志字段:固定编码01111110
- 面向连接服务,分组交换透明传输
优点:
- 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 帧长:1600∼4096字节可变,可以承载各种局域网的数据帧
- 速率:2∼45Mb/s(历史同期对比算高速)
- 既可以按需要提供带宽,也可以应对突发的数据传输,带宽控制:CIR(承诺速率)+EIR(扩展速率)
- 只做检错和拥塞控制,没有流控和重传机制,开销很(记忆口诀:拥塞路上捡到钱)
缺点:
- 延迟敏感型应用(音视频)不适用
- 不保证可靠的提交
- 数据丢失与否依赖运营商对虚电路配置
3)ISDN和ATM
ISDN:
- 全称:综合数据业务网
- 目标:数字系统替代模拟电话网,三网合一
- 分类:窄带ISDN和宽带ISDN
- 窄带ISDN接口:
- BRI:2B+D=144kbps(家庭用)
- PRI:30B+D=2.048M(企业用)
ATM技术:
- 即宽带ISDN
- 信元交换:固定53字节(5字节开销,利用率90.6%)
- 以虚电路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典型速率150M
- 对比FC协议:历史速率优势(诞生时2G vs 以太网10M/100M)
技术演进:现代以太网速率已达400G,但传输效率仍不及FC
4)例题:ATM传输效率
- 计算原理:ATM传输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有效数据字节数除以总字节数,本题中有效数据为48字节,总开销为5字节,因此总传输量为48+5=53字节
- 正确计算:传输效率应为48/53≈90.6%,但选项中最近的数值是90.5%
- 答案选择:B, 虽然严格计算结果为90.6%,但题目选项中最接近的是B选项90.5%,因此选择B
- 易错提醒:注意区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选项的差异,考试时选择最接近的正确答案
5)例题:广域网接口
同步串口特点:
- 主要用途:连接DDN、帧中继、X.25等广域网络
- 速率特征:属于低速接口类型
其他接口对比:
- 异步串口:采用RS-232、RS-485等多针接口,结构简单
- AUX接口:异步端口,主要用于远程配置,可通过Modem连接,现已被淘汰
- Console口:本地管理接口,有RJ45或USB两种形式,不能远程管理,只能本地管理IP地址
现代管理接口:
- 代外管理:专用管理接口如iPMI/MGMT,独立于业务流量,即使业务接口拥塞仍可管理
- 接口要求:远程管理接口必须配置IP地址才能使用
技术演进:
- 淘汰趋势:传统AUX接口已被直接支持IP的带外管理接口取代
- 速率提升:现代管理接口多为千兆以太网,满足管理需求
正确答案:A,连接广域网的接口是同步串口,选择A选项
6)例题:帧中继虚电路层与特点(网工2013年11月第11-12题)
建立层级:帧中继的虚电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选项A正确)
功能特性:
- 拥塞控制:具有拥塞控制功能(对应"堵车"的比喻)
- 检错功能:具有检错功能(对应"捡到钱"的记忆口诀)
- 缺失功能:没有流量控制和重传机制
解题技巧:
- 通过排除法:先排除两个选项都没有拥塞控制的A和C
- 再排除同时具有流量控制的D选项
- 最终确认B选项(没有流量控制但有拥塞控制)为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A,B
7)例题:帧中继预约最大帧长度
帧长度范围:帧中继帧长可变,可达1600~4096字节(选项B正确)
对比记忆:
- 以太网帧:最小64字节,默认最大1518字节(含1500字节有效载荷)
- 传输效率:
- 标准帧:利用率98.8%(1518/1500)
- 超级帧(9K MTU):利用率99.8%
扩展知识:
- 超级帧可达9014/9216字节(9K)
- 某些网卡支持16K超级帧
实际应用:适合封装局域网数据单元
2.UPS功能详解(拓展)
1)核心功能解析
- 稳压保护: UPS首要功能是稳定电压,防止电压波动导致设备损坏,而非仅提供备用电源
- 断电缓冲: 在意外断电时提供临时电力,为启动柴油发电机争取时间(典型场景:机房设备保护)
- 设备保护机制: 持续运行的设备可能工作10-20年无故障,但意外断电重启可能导致设备直接损坏
2)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网络拓扑结构
- 典型架构: 运营商光纤→光猫→无线路由器→2.5G交换机→二级2.5G交换机→文件服务器/NAS
- 故障点: 断电后二级2.5G交换机损坏,导致PC与NAS连接中断
临时解决方案
- 千兆降级方案: 将交换机线路改接路由器LAN口(千兆交换口),理论兼容但速率降为1000M
- 异常现象:
- 千兆网卡PC访问NAS正常
- 2.5G网卡PC访问NAS完全不通
3)MTU超级帧问题
- 故障根源:
- 2.5G网卡启用了9000字节的超级帧(MTU)
- 路由器交换口无法处理超级帧转发
- 千兆网卡默认使用标准1500字节MTU故正常
- 解决方案:
- 关闭2.5G网卡的超级帧设置
- 更换专业2.5G交换机(支持超级帧转发)
性能对比
- 标准MTU(1500): 传输效率98.8%,实际速率约2.38Gbps
- 超级帧(9K):
- 效率提升至99.8%
- 实际速率可达2.48-2.49Gbps
- 类比:运输200斤货物,单次运量越大效率越高
4) 设备功能差异
路由器局限:
- 集成设备(路由+交换+无线AP+基础防火墙)
- 交换功能较弱,无法处理高级特性如超级帧
专业交换机优势:
- 仅需100元左右设备即可完整支持2.5G特性
- 专一性强,性能优于多功能集成设备
3.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 | 最早用于语音通信的广域网,后用于数据传输(56k速率),现已被光纤淘汰 | 历史作用 vs 现代替代技术 | ⭐⭐ |
X.25协议 | 三层结构(物理层/链路层/分组层),分组层对应OSI网络层,提供可靠传输(链路层) | 可靠传输功能不限于TCP(链路层也可实现) | ⭐⭐⭐ |
帧中继(FR) | X.25改进技术,数据链路层虚电路服务,本地标识DLCI,支持突发带宽(CIR+扩展速率) | 仅有检错和拥塞控制(无流量控制/重传) 图形化记忆法:拥塞堵车时“捡到钱”(检错) | ⭐⭐⭐⭐ |
ATM技术 | 信元交换(53字节固定长度,5字节开销),虚电路服务,典型速率150M | 传送效率计算(48/53≈90.6%) | ⭐⭐⭐ |
ISDN | 窄带(家庭144k/企业2.048M)和宽带(ATM),整合音频/视频/数据 | 接口速率区分 | ⭐⭐ |
广域网接口类型 | 同步串口(连接DDN/FR/X.25/PSTN)、异步串口(RS-232)、AUX(淘汰)、Console(本地管理) | 同步串口应用场景 | ⭐⭐⭐ |
以太网MTU | 默认1518字节(效率98.8%),超级帧(9k/16k)提升效率至99.8% | 超级帧兼容性问题(低端设备可能不支持) | ⭐⭐⭐⭐ |
UPS核心功能 | 稳压和防意外断电(保护设备)>备用电源 | 企业级依赖柴油发电机,UPS仅作缓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