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hy I Wrote This Blog /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博客
A:During my preparation for the Lanqiao Cup Software Competition (Python Group B), I searched extensively for relevant resources online. The shared experiences from past participants were invaluable—they helped me optimize my preparation order, understand the competition's structure, and gauge(测量,估计) its difficulty level. This blog is not only a summary of my preparation experience but also my way of paying it forward / 在备战蓝桥杯软件类竞赛(Python B 组)时,我查阅了一些网络资料。往届选手的参赛经历给了我帮助。优化了备考顺序、了解了赛事格局和难度层次。这篇博客既是我备赛经历的总结,也是我将这份帮助传递下去的方式。
一、我的情况
While I was fortunate to win a first prize, my ranking was relatively low (approximately three PDF pages of candidates ranked above me). By disclosing detailed results, I aim to:Provide transparency for evaluating the reference value of my experience,Help future participants optimize their preparation efficiency.
可以看到我的成绩虽然因为运气好可能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排名比较低(在我前面大约还有三面PDF的人数),公开具体内容能够方便让大家判断我的经验是否有参考的价值,以节约大家的备赛时间。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参加就已经有收获了。对我而言,参加了,即使最后一名又如何?我需要的是通过这些考试和竞赛了解自己的现实情况,然后有所改变。过去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却没有参加,以参加了也拿不到奖为借口睡懒觉😴。不仅失去了一次认识自己的机会,还使自己继续积极参加竞赛的信心受到了沉重打击😫。
(有些考试虽然简单,但是那是我继续努力的台阶。简单的考证竞赛成绩也许价值有限,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成绩,如计算机二级,蓝桥杯省赛。有声音说它们没用,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不能鸣鸣惊人🤡。需求也不高,不需要年年寒窗😃)
二、备赛经历
我是2025年上半年参加蓝桥杯软件类竞赛(Python B组)(之所以报Python组是因为之前考过Python二级)。报名后,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在暑假考研培训结束后,春节后……才逐渐开始复习,实际给蓝桥杯的复习时间并不算多(虽然还有两个月多,但有很多其他事情,蓝桥杯实际只花了平均每周十几个小时,中途还因为其他考试中断了一两周。复习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开始,能够减少蓝桥杯复习的压力,毕竟不知道内容有多少、难度多大、要学到什么程度,并且还有会其他课程和考试占用时间)。
我首先买了蓝桥杯的《程序设计竞赛》打算了解一下蓝桥杯,但使用不多(看不懂或看了不会写,我自己暴力都不一定写得出来,它却教各种完美的算法和进阶再进阶……嗯,不是给人学的(不过对于已经学会的人来说应该有用)。
春节后有时间开始学,跟随官网的课程,从简单的语法开始复习(财力有限买的PDD,官网拼单不知道怎么拼,怕找不到人拼)。开始跟随官网的课程同步写笔记(一开始是为了学蓝桥杯,后面就变成了为了写博客)(偶尔不借助模板和答案写几个题都需要我99%的意志力,因为实在是太痛苦了,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只能写个输入,偶尔有简单的能暴力拿几个分)
现在回顾起来,从头到尾我也没有写几个题,这100多题大部分都是前期提交课程给的答案,我可能就最后两周中有几天写三四个题,因为还是太难,有时候一个题能够花我一整个晚自习的时间,写得我都后悔了,这种题考试碰到最多写个暴力,根本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而且还是看别人的答案一直没看懂,就是不愿意放弃。(实际上竞赛中我也只用了暴力……其中前缀和、贪心什么的其实也算暴力需要掌握)
中间中断的几周在备考其他考试。偶尔上官网写一个题痛苦一下。
考完后重新开始复习和写博客,用了一本书《蓝桥杯算法入门》,其作者发布过一篇文章分析第15届的C++赛道用暴力(省赛之神)可以拿多少分然后可以不止省三至少省二,这本书对算法做了一定的取舍,对只能短期突击的我来说可能更有用。但是时间实在所剩不多,选择性学了其中一部分。复习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一直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可能导致自己不愿意继续复习,导致情绪过于低落影响继续备考,所以我也在降低目标——尽量不要交白卷,同时忽略上个学年参加蓝桥杯并获得省赛一等奖的同学——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可能拿省赛一等奖?只能在梦里拿……我要是在梦里拿了那我醒来必须给自己一巴掌,还没成功就先庆祝呢?
距离考试还有一天,没学完怎么办?睡觉——不然还能怎么办?
三、比赛经历
晚上没睡好,不知道在想什么,是B站的错。(就像老师安慰说投实习不要我不是我的错,而是学校的错。但是这不就是我的错?因为我就这分数)
一:起床(相对之前算早起了,有点困也没办法)(补充,还有清洁什么的很重要,我高中留下的蛀牙不会恢复了)
二:吃热干面(食堂的热干面便宜但是不好吃)
三:还有几分钟开考,先走错考场(东北门),迟到,然后硬着头皮花十多分钟去遥远的学校另一端的西门的考场(接受迟到的现实也要去,为了不浪费那300块)
四:考完了,好像一年比一年简单(可能会触底反弹)
蓝桥杯竞赛的考场相比我考证如四六级之类的来说没有那么严格,学生都坐在一起,机房电脑都是紧挨着的,有两三个监考老师但看起来没有那么专业,应该是助理,考试可以上厕所和提前交卷,不过我是老老实实做到快结束才交。
平常练习虽然不多,但能使我写代码相对熟练一些,能够边写边测试,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强迫症,安稳且弱小地写最暴力的算法。写完最后一题留了十多分钟检查代码,检查的时候发现一两个简单的代码错误,如果没发现可能这题就没分了。比如:
w,h,v=map(int,input().split())
for i in range(h):
print('Q'*w)
for j in range(w):
print('Q'*(v+w))
虽然很简单,但是我是一个如此粗心的人,难的不会写,简单的必写错,好像第二个循环一开始写的是 print('Q'*v) 或者其他的,反正不对。这几乎是我刷过所有的真题中遇到的最简单的一个编程题——这也能错嘛。
四、备赛笔记
Python Lanqiao(2025)_寒舍书生的博客-CSDN博客
我的学习顺序是:基础语法→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综合练习。最先巩固编程语言基础,然后学习数据结构因为这是算法的基础,需要较长时间掌握,最后集中攻克各种算法。
由于我的成绩并不突出,笔记也比较零散,可能没有系统整理的价值。总的来说,蓝桥杯竞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系统准备是可以取得不错成绩的。像我这样的普通参赛者需要认真备赛,不能指望只靠运气获奖。另外,我表现得不算理想,但也获得了奖项,可能是因为评分标准考虑到了整体参赛者的水平。只要认真准备、正常发挥就好。
最后,祝各位参赛者取得好成绩,享受编程的乐趣!/ Finally, I wish all participants excellent results and hope you can enjoy the fun of 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