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演进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

引言

随着移动业务蓬勃发展、用户体验需求日益凸显,未来 5G 网络对网络 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传输能力,超量 用户的接入能力,具备融合性、灵活性、智能化、可扩展性和高效性的网络 运营,以及轻量化低成本的建网和运营。5G 时代网络演进和技术革新将开 启新的征程。

2015 年被称作“5G 元年”。国内外通信标准化组织,以 ITU、3GPP、 IMT-2020、CCSA 等为代表,主要围绕 5G 技术总体网络设计、网络架构、 无线关键技术及器件展开研究。现阶段,主要讨论内容包括:推进需求(连 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增 强的移动宽带(eMBB)、超大连接的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 信(URLLC)),关键技术(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 谱接入等无线关键技术,以及 SDN、NFV 等网络关键技术)以及技术路线 (5G 新空口和 4G 演进两大路线)。

5G 网络发展驱动力及现网挑战

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

业务发展驱动

  • 多样化

业务需求差异大,需要网络针对不同业务提供专有的通信途径;业务需求变 化快,需要网络针对不同的通信需求实现自动灵活的配置;业务需求个性化,需 要网络运营能够更贴近用户,实现无缝对接,让用户能够直接向运营商网络表达 个性需求,并且由网络实现这些自定义功能;适应未知业务,5G 网络应能够通 过调整自身配置以适应新业务的 部署需求,即网络需要具备前向兼容性

  • 大容量
    2K移动视频已逐渐成为移动终端的主流配置,高速率大带宽 4K、VR/AR 等新业务业已不断涌现。宽带视频等业务对网络大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速率通信,需要网络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无线接入新技术的支撑;大 带宽通信,需要网络采用高频段的宽裕频谱;关注单用户体验,需要网络能够针 对单个用户进行高效的资源调度,且需兼顾通信公平性;热点区域通信,需要网 络能够高密度组网,并且无线接入点之间能够高效协同工作。

  • 大连接

当前通信市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逐步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演 进;连接数量将由亿级向千亿级跳跃式增长。咨询机构预测“2020 年 IoT 总连接将达到 300 亿,市场空间达到 1.7 万亿美金 ”。

大量用户连接要求,需要网络具有丰富的多址资源,以及相应的地址分 配与调度能力。

图 2 物联网连接数量增长预测图

低功耗

在运营商面向万物互联转型的时代,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业务是未来物联 网的主要部分。据统计,物联网中 60%的数据价值将来自于 LPWA(低功率 广覆盖)网络。

低功耗设备要求,需要网络具有更高的能效,通信中尽可能降低终端的 功耗。终端低功耗和低成本是 IoT 市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特别是低功耗的 目标对终端和核心网都提出了新的技术需求和挑战。终端的省电,主要体现 在工作状态下省电和空闲状态下省电两方面。
低时延

未来自动驾驶、毫秒级工业控制及远程医疗等业务,要求网络具备端 到端超低时延,是对网络架构的极大挑战。

超低的端到端通信时延,需要网络支持本地化通信,以减少不必要的信 令交互及数据回传所带来的时延开销;超低空口时延,需要网络具备高效无 线资源调度及反馈能力,在低时延条件下确保通信的可靠性;超低传输时延, 需要传输网络能够实现动态自适应的快速数据转发。

技术发展驱动

信息通信技术ICT融合发展已趋势,云计算分布式技术逐步成熟

在目前阶段,融合了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的产业发展链条逐步服务于新 涌现的业务需求。在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化、移动化、物联网的驱动下,不仅 催生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也对现存的传统产业模式/产业链条发起了冲击。 为了更好适应这一趋势,所有技术层面的演进都指向了一个聚焦点——ICT 技术 的融合重整。IT/CT 设备综合各自优势和应用场景,面对纷繁复杂的 IT/CT 业务 需求,从设备和技术层面搭建了为各个业务分支提供服务的平台,并逐渐变得不 可或缺。云计算作为一种 IT 技术,提供了便捷的、可随时访问计算资源共享池 的模式,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具备快速部署的 能力,需要较少的交互和维护。

根据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一项 IT 技术的发展衰落轨迹大致可分为技术 萌芽期、期望膨胀期、幻想破灭期、复苏期、平稳成熟期。如图 3 所示,云计算 处产业链已逐步破除破灭期的瓶颈,迈向越发成熟的阶段。产业链日趋均衡,为 数据的计算、存储提供了赖以支撑的基础。

图 3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

由于客观环境条件制约,国外和国内的产业发展阶段有所差异,国内市场的 总体量远小于国际水平。按照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国内市场将会迎来较高 速的增长期,并且由于基数较小,2014-2017 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有望 达到 30%。对于基础电信运营商而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向 IaaS(基础设施 即服务)发展,通过集中化-分布式部署的 IDC 机房,提供满足自身运营的基础 云设施需求,在此基础上获得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快速弹 性、可监控可测量,从而适应未来网络降低 CAPEX 和 OPEX 的要求。此外,云平台具备的统一编排、可配置资源的优势,也为电信网络软件定义化提供了 天然的承载平台。后期的大数据整合、分析,在云化平台上也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参考资料

网络安全产业联盟 移动办公及业务应用安全保障白皮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 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前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