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模型传输层协议——TCP/UDP

目录

一、基本理论

二、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

2.1 报文

2.2 服务

2.3 特点

2.4 连接(收发同时)

2.5 确认机制

2.6 重传机制

2.7 流量控制

2.8 四次挥手 

三、UDP协议(用户数据包协议)——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3.1 服务

3.2 特点

3.3 传输特点


一、基本理论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服务,应用到应用——基于应用级别的互访,就是端口到端口的互发

端口 = port[逻辑端口]

端口范围:0—65535 

0——1023端口:知名端口(提前保留出来的端口)

二、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

要发送数据时,提前跟对端建立虚拟的连接进行数据交互的通知,使链路做好数据传送的准备。

2.1 报文

五元组——ACL:

S-IP——源IP

D-IP——目标IP

protocol—— 协议号

Source Port——源端口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

 

2.2 服务

Telnet服务(端口号:23)——不加密远程登录方式

HTTP服务(端口号:80)——不加密网页服务

HTTPS服务(端口号:443)——加密网页服务

FTP服务(端口号:20/21)

SSH服务(端口号:22)

正式发送数据之前,提前建立好一种虚拟的“点到点”式的连接——单播

2.3 特点

(1)该协议仅适应于单播通信

(2)可以基于建立好的连接,灵活的对接下来的数据传递进行控制

(3)无法很好地满足即时性的业务要求

(4)传递一些文件,稳定性很好

(5)可感知上层数据大小,自动进行分片处理在本地进行缓存,网络层不做分片

2.4 连接(收发同时)

 

SYN=1(只在前两次报文中置位为1——请求建立连接),ACK=1

“我要跟你建立连接!!!”

“我收到你的报文(ack),我也要和你建立连接”

“好的,”

连接建立完毕之前不会传递数据

2.5 确认机制

(1)三次握手中,小ack = 对方seq+1

(2)数据传输时,小ack = 对方传递的数据的最大值+1

2.6 重传机制

服务器将PC发来的数据包进行排序,中间如果少一个,将会在本地缓存所缺少位置的后面的数据。

 

如果服务器一个都没收到,会用到超时重传机制(利用RTTS算法——加权的平均往返时间)

2.7 流量控制

具有发送缓存接收缓存

红色箭头:

             确认seq=2,下次发从3开始开始发,window调整为3,后续PC就改为发三个数据包 

2.8 四次挥手 

 

“分开吧”

“好的,分开吧”——服务器端先进行确认请求,再发起请求

“好的” 

三、UDP协议(用户数据包协议)——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要发送数据之前,对端不知我方要发送数据,数据发送出去,是否丢包,对端是否收到一概不知。

 

3.1 服务

DNS服务(端口号:53)

DHCP协议

3.2 特点

(1)保证数据进行传输,但UDP无法对传递的数据进行控制,若想控制,需借用应用层实现

(2)可以很好地满足即时性的要求(视频,语音通话)

(3)对上层传输数据全盘接收,数据过大,UDP无分片机制,丢到网络层进行分片,因此其适用于相对较小的流量

3.3 传输特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