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发音现象-CSDN博客
48个国际音标,学习英语必备!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准确区分音标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混淆了它们的发音,可能会导致单词的发音不准确,从而影响交流和理解。学习音标更利于听力,听力不会听得似是而非,发音也没有那么多疑惑,越早越有利于培养语感。
以下是48个国际音标(IPA)的详细列表,包括元音和辅音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发音规律:
-
元音音标表
单元音
前元音:/iː/、/ɪ/、/e/、/æ/
中元音:/ɜː/、/ə/、/ʌ/
后元音:/uː/、/ʊ/、/ɔː/、/ɒ/、/ɑː/
双元音
开合双元音:/eɪ/、/aɪ/、/ɔɪ/、/aʊ/、/əʊ/
集中双元音:/ɪə/、/eə/、/ʊə/
-
辅音音标表
爆破音
清辅音:/p/、/t/、/k/
浊辅音:/b/、/d/、/ɡ/
摩擦音
清辅音:/f/、/s/、/ʃ/、/θ/、/h/
浊辅音:/v/、/z/、/ʒ/、/ð/
破擦音
清辅音:/tʃ/、/tr/、/ts/
浊辅音:/dʒ/、/dr/、/dz/
鼻音(浊辅音):/m/、/n/、/ŋ/
舌侧音(浊辅音):/l/、/r/
半元音(浊辅音):/j/、/w/
- 发音规律
元音发音:元音在发音过程中,舌位和口形保持稳定,双元音则从一个元音滑动到另一个元音,舌位和口形发生变化。
辅音发音:辅音按照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可分为浊辅音和清辅音;按照调音方式,可分为塞音、鼻音、擦音、滑音、流音和塞擦音等。
爆破音:如/p/、/b/、/t/、/d/、/k/、/g/,发音时声带不震动的是清辅音,声带震动的是浊辅音。
摩擦音:如/f/、/v/、/s/、/z/等,发音时声带是否震动同样区分清浊辅音。
破擦音:如/tʃ/、/dʒ/,发音时先是完全阻塞然后突然释放,形成先塞后擦的音。
鼻音:如/m/、/n/、/ŋ/,发音时气流通过鼻腔。
舌侧音:如/l/、/r/,舌尖或舌面靠近上齿或上腭,形成气流通道。
半元音:如/j/、/w/,发音时声带震动,舌位接近元音的发音位置。
-
英语音标中的前、中、后元音详解
英语元音根据发音时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分为前元音(Front Vowels)、中元音(Central Vowels)和后元音(Back Vowels)。这种分类方式帮助学习者更清晰地掌握发音技巧。以下是具体分类及示例:
一、前元音(Front Vowels)
发音时舌头前部向硬腭(口腔前部)抬起,嘴唇形状较扁或中性。
音标 | 例词 | 发音要点 |
---|---|---|
/iː/ | see | 舌尖抵下齿,舌前部抬高,长音 |
/ɪ/ | sit | 舌前部稍低,短音,放松 |
/e/ | bed | 舌前部位置中等,开口略大 |
/æ/ | cat | 舌前部最低,开口最大 |
发音对比:
-
/iː/ vs. /ɪ/:seat(座位) vs. sit(坐)
-
/e/ vs. /æ/:bet(打赌) vs. bat(蝙蝠)
二、中元音(Central Vowels)
发音时舌头中部向口腔中央抬起,唇形自然或稍放松。
音标 | 例词 | 发音要点 |
---|---|---|
/ə/ | about | 短音,中性,弱读时常见 |
/ɜː/ | bird | 舌中部抬高,长音,嘴唇略圆 |
/ʌ/ | cup | 短音,舌中部稍低,开口中等 |
发音对比:
-
/ə/ vs. /ɜː/:sofa(沙发) vs. learn(学习)
-
/ʌ/ vs. /æ/:cup(杯子) vs. cap(帽子)
三、后元音(Back Vowels)
发音时舌头后部向软腭(口腔后部)抬起,嘴唇通常圆唇或半圆唇。
音标 | 例词 | 发音要点 |
---|---|---|
/uː/ | food | 舌后部抬高,嘴唇圆,长音 |
/ʊ/ | book | 舌后部稍低,短音,嘴唇稍圆 |
/ɔː/ | door | 舌后部中等高度,长音,圆唇 |
/ɒ/ | hot(英音) | 舌后部低,短音,开口大 |
/ɑː/ | car | 舌后部最低,长音,开口最大 |
发音对比:
-
/uː/ vs. /ʊ/:pool(水池) vs. pull(拉)
-
/ɔː/ vs. /ɑː/:law(法律) vs. car(汽车)
四、发音关键技巧
-
前元音:
-
舌尖轻触下齿背,舌前部向上抬。
-
唇形扁平(如/iː/)或略开(如/æ/)。
-
-
中元音:
-
舌面平放,中部微微隆起,唇形放松。
-
/ə/ 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弱读元音(如 banana /bəˈnɑːnə/)。
-
-
后元音:
-
舌后部抬高,嘴唇圆或半圆(如/uː/)。
-
/ɑː/ 发音时口腔张开最大(类似汉语“啊”)。
-
五、常见错误与纠正
-
混淆前元音与后元音:
❌ 将 /æ/(如 cat)发成 /ɑː/(如 car)。
✅ 练习时注意前元音舌尖抵下齿,后元音舌后部用力。 -
忽略长音符号:
❌ /iː/(长音)与 /ɪ/(短音)不分,如 sheep vs. ship。
✅ 长音需延长发音时间,短音干脆利落。 -
中元音 /ʌ/ 发成 /ɑː/:
❌ cup 发成 /kɑːp/。
✅ 保持舌中部稍低,开口中等。
什么是开合双元音,什么是集中双元音
一、开合双元音(Closing Diphthongs)
特点:发音时舌位从较低(开口较大)向较高(闭合)位置滑动,口腔逐渐闭合。
开合双元音发音时,口型由大变小,舌位从低到高滑动,前音长且清晰,后音短且模糊
常见类型(以英式音标为例):
-
/aɪ/
-
例词:eye(眼睛)、time(时间)、my(我的)
-
发音要点:从类似汉语“啊”的 /a/ 滑动到短音 /ɪ/,口型由大变小。
-
-
/eɪ/
-
例词:day(天)、cake(蛋糕)、they(他们)
-
发音要点:从 /e/(类似“诶”)滑向 /ɪ/,嘴角向两侧展开。
-
-
/ɔɪ/
-
例词:boy(男孩)、coin(硬币)、noise(噪音)
-
发音要点:从 /ɔ/(类似“奥”)滑向 /ɪ/,嘴唇从圆到放松。
-
-
/aʊ/
-
例词:now(现在)、house(房子)、cow(牛)
-
发音要点:从 /a/ 滑向 /ʊ/(短“乌”音),口型由大变小,嘴唇略圆。
-
-
/əʊ/(英式)或 /oʊ/(美式)
-
例词:go(去)、home(家)、boat(船)
-
发音要点:从中央元音 /ə/ 滑向 /ʊ/,嘴唇逐渐收圆。
-
二、集中双元音(Centering Diphthongs)
特点:发音时舌位从边缘(前或后)向中央位置滑动,通常以中元音 /ə/ 结尾。
集中双元音发音时,舌位从边缘位置向中央/ə/滑动,前音清晰,后音模糊且短促
常见类型(英式音标):
-
/ɪə/
-
例词:beer(啤酒)、here(这里)、dear(亲爱的)
-
发音要点:从短音 /ɪ/ 滑向中元音 /ə/,舌位从前往中央移动。
-
-
/eə/
-
例词:bear(熊)、hair(头发)、care(关心)
-
发音要点:从 /e/ 滑向 /ə/,注意英式发音中 /eə/ 与美式 /ɛr/ 的差异。
-
-
/ʊə/(现代英语中逐渐消失,多合并为 /ɔː/ 或 /ʊr/)
-
例词:tour(旅行)、poor(贫穷的)
-
发音要点:从 /ʊ/ 滑向 /ə/,现代英语中常见简化发音。
-
三、关键区别与发音技巧
对比维度 | 开合双元音 | 集中双元音 |
---|---|---|
舌位移动方向 | 低 → 高(口腔闭合) | 前/后 → 中央(舌位向中) |
典型结尾音 | 以 /ɪ/ 或 /ʊ/ 结尾 | 以中元音 /ə/ 结尾 |
口型变化 | 口型从大到小,如从“啊”到“一” | 口型向中央放松,如从“一”到“呃” |
常见错误 | 滑动不完整,发成单元音(如把 /aɪ/ 发成“爱”) | 忽略向 /ə/ 的滑动(如把 /ɪə/ 发成“衣”) |
英语清辅音的送气规则
英语 p,t,k 和 b,d,g 的区别在于送气与声带振动,而非发音部位。
-
p 与 b 的本质区别
- p:送气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发音时气流强烈冲出,标注为 /pʰ/)。
- b:浊辅音(声带振动,无明显气流,标注为 /b/)。
- 关键区分:送气与否 + 声带振动(发音部位相同)。
-
重音对发音的影响
- 重读音节:p 必须送气(如 "pin" /pʰɪn/)。
- 非重读音节:p 不送气(如 "open" /ˈoʊpən/,发音接近汉语的 “b” 但声带不振动)。
-
汉语与英语的对比
- 汉语的 “b” 是不送气清辅音(类似英语非重音 p)。
- 英语的 “b” 是浊辅音(声带振动),与汉语 “b” 本质不同。
- 学习误区:中国学习者易将英语非送气 p(如 "open")误认为汉语 “b”。
- 送气 p(/pʰ/):pin /pʰɪn/
- 不送气 p(/p/):spin /spɪn/
- 浊辅音 b(/b/):bin /bɪn/
音标详解
/iː/
发音特点
- 舌位: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尽量抬起,高度最高,几乎接近硬腭,舌身两侧紧贴上齿两侧,舌尖不离开下齿。
- 口腔开合度:口腔开口度极小,上下齿近乎合拢,只留一条窄缝,舌头与上腭之间的空间也很小。
- 嘴唇形状: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嘴角尽量向两边拉伸,肌肉紧张,就像微笑时的嘴型。
- 声带振动:发音时声带振动,是长元音,发音时要保持足够的时长,发音过程中口型和舌位保持稳定。
/ɪ/
发音方法
-
舌位:
-
舌尖轻触下齿龈,舌前部略微抬起,但高度比长元音 /iː/(如 see)更低,且更放松。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尽量抬起,舌位比 /e/ 更高,但抬起程度略低于 /i:/,舌尖不离开下齿,舌身两边稍触及两侧上齿。
-
-
唇形:
-
双唇自然放松,向两侧轻微展开,不圆唇,开口度比 /iː/ 稍大。
-
-
气流与时长:
-
发音短促,气流平缓,声带振动。
-
- 口腔开合度:口腔开口度很小,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大约能容纳一个小指尖,比 /e/ 的开口度小。
/e/
是英语中的前元音,属于短元音,常见于单词如 bed、dress、head 等。
发音方法
-
舌位:
-
舌尖轻触下齿龈,舌前部略微抬起,高度介于 /ɪ/(如 sit)和 /æ/(如 cat)之间。
-
-
唇形:
-
双唇向两侧自然展开,形成类似微笑的扁平形状,但开口度比 /ɪ/ 稍大。嘴角肌肉略微紧张,嘴唇不要收圆。
-
-
气流与时长:
-
发音短促,气流平缓,声带振动。
-
- 口腔开合度:口腔半开,开口程度比 /ɪ/ 大,比 /æ/ 小,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大约能容纳一个食指尖。
/æ/
发音特点
- 舌位: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舌位比 /ʌ/ 略低,整个舌身压低并后缩,舌尖不离开下齿。
- 口腔开合度:口腔打开,开口程度较大,上下齿之间可以容纳食指和中指并拢的宽度,比 /ʌ/ 的开口度要大一些。
- 嘴唇形状:嘴唇向两旁平伸,成扁平形,嘴角尽量向两边拉伸,嘴唇肌肉紧张度比 /ʌ/ 略高。
- 声带振动:发音时声带振动,属于浊辅音。
发音常见错误及纠正
- 常见错误:学习者容易把 /æ/ 发得过于接近 /e/ 或者 /a:/。发成 /e/ 时,主要问题是开口度不够大,舌位偏高;发成 /a:/ 则是因为开口度过大,而且没有注意到 /æ/ 发音时舌前部是稍抬起的,嘴唇也没有向两边拉伸到位。
- 纠正方法:可以通过夸张发音练习来找到正确的感觉,比如刻意张大嘴巴,将舌尖抵住下齿,尽量压低舌身,然后发出 /æ/ 音,感受口腔和舌头的位置变化。也可以多听标准的 /æ/ 发音音频,对比自己的发音,进行模仿和纠正。还可以通过一些绕口令来强化练习,如 “Cat, cat, catch that fat rat.”(猫,猫,抓住那只肥老鼠。)
/ɜː/
是英语中一个独特的元音音素,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发音,因此对学习者可能有一定难度。以下是具体发音方法及常见误区:
发音步骤
-
舌位
-
自然放松:舌尖轻触下齿后侧,舌面中部自然抬起,不接触上颚(注意:既不是中文拼音的“e”,也不是“a”)。
-
中央位置:舌头不前不后、不高不低,处于口腔中央。
-
-
唇形
-
中性放松:嘴唇自然微张,不撅起(不圆唇),嘴角略微向左右拉开,但不像中文“一”那样明显。
-
-
发音长度
-
长音:持续发这个音时需拉长(注意符号中的 ː),类似中文“饿”的延长版,但舌位更靠后。
-
-
声带振动
-
发音时声带振动,有明显“嗡嗡”感。
-
常见误区与纠正
-
错误替代
-
❌ 用中文“饿(e)”替代:中文“e”舌位更靠后且口腔更紧张。
-
✅ 纠正:尝试发“饿”时舌尖轻抵下齿,舌面放平,放松喉咙。
-
-
混淆短音/ə/
-
❌ 将长音/ɜː/发成短音/ə/(如“about”中的弱读音)。
-
✅ 纠正:延长发音,并加强口腔肌肉的紧张度。
-
-
英美发音差异
-
英式(非卷舌):/ɜː/ + 不发音的r,如 "her" → /hɜː/。
-
美式(卷舌):/ɝ/(如 "her" → /hɝ/),需舌尖微微卷起。
美式英语中,/ɜː/常带有轻微的卷舌音/r/,类似汉语的儿化音
-
/ə/
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元音音素,称为弱读央元音(schwa),中文没有完全对应的发音。它通常出现在非重读音节中,特点是短促、松弛、中性。以下是具体发音方法及常见问题:
发音步骤
-
舌位
-
完全放松:舌尖轻触下齿龈,舌面自然平放,不抬高也不压低,处于口腔中央。
-
低紧张度:肌肉松弛,无任何紧绷感(与长音/ɜː/的关键区别)。
-
-
唇形
-
自然微张:嘴唇放松,呈中性状态(不圆唇不展唇),类似中文轻声“的”字末尾的模糊音。
-
-
发音长度
-
极短:短促轻快,类似中文轻声词(如“桌子”中的“子”/zə/)。
-
-
声带振动
-
声带轻微振动,但能量弱,无明显共鸣感。
-
-
/ʌ/
/ʌ/ 是英语中的短元音,属于中元音(Central Vowel),常见于单词如 cup、love、blood 等。以下是发音方法、常见错误及练习技巧:
- 舌位:舌尖和舌端两侧轻触下齿,舌中部稍抬起,舌尖微离下齿,舌身中部稍抬起,形成一个中高的舌位,但比 /ə/ 的舌位略高一点。
- 口腔开合度:口腔打开,开口程度比 /ə/ 大一些,但比 /ɑ:/ 小,上下齿之间可以容纳一个食指和一个中指的宽度。
- 嘴唇形状:嘴唇向两旁平伸,成扁平形,嘴唇肌肉相对放松。
- 声带振动:发音时声带振动,是一个浊辅音。
-
气流与时长:发音短促,气流自然流出,声带振动。
/uː/
是英语中的长元音,其发音方法及要点如下:
一、发音方法
-
口型与唇形
- 双唇收圆且向前突出,呈小圆形(类似吹口哨的唇形)。
- 舌身后缩,舌尖远离下齿,舌后部向软腭方向抬起但不接触。
- 牙齿接近闭合,声带振动,发音时肌肉保持紧张。
-
发音特点
- 长元音,发音需持续1-2秒,音调平稳且清晰。
- 美式发音中,部分单词可能带有轻微卷舌音(如“truth”)。
-
单词示例
- oo组合:school /skuːl/(学校)、pool /puːl/(水池)。
- u+辅音+e结构:tube /tjuːb/(管子)、cute /kjuːt/(可爱的)。
- 其他拼写:ruler /ˈruːlə/(尺子)、truth /truːθ/(真相)。
/ʊ/
一、发音方法
/ʊ/是一个短元音,属于后元音,发音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 唇形:双唇收圆并稍向外突出,但保持放松状态,无需过度用力。
- 舌位:舌头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舌后部向软腭抬起,但整体舌位较/uː/更低且更松弛。
- 发音特点:短促有力,声带振动,类似中文“乌”的短促音。
二、与/uː/的对比
/ʊ/和/u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特征 | /ʊ/ | /uː/ |
---|---|---|
唇形 | 放松收圆,稍前伸 | 双唇更紧绷,呈圆筒状 |
舌位 | 舌根位置较低,肌肉更松弛 | 舌根后缩,肌肉更紧张 |
时长 | 短促 | 长音,可拉长 |
例词 | book、look、could45 | food、group、music |
/ɔː/
一、发音方法
-
舌位与唇形
- 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方向抬高至中高位,舌尖远离下齿龈。
- 双唇明显收圆并向前突出,唇部肌肉略微紧张,发音时保持稳定口型。
-
气流与声带振动
- 气流从口腔中央自然流出,声带持续振动,发音拉长且饱满(如 ball /bɔːl/)。
二、常见错误与纠正
-
混淆/ɔː/与/ɒ/
- /ɔː/:长元音,舌位更高,双唇前突明显(如 caught /kɔːt/)。
- /ɒ/:短元音,舌位更低,双唇略圆但松弛(如 cot /kɒt/)。
-
忽略舌位后缩
- 若舌身未充分后缩,易将/ɔː/发成类似汉语“奥”的音,需强化舌后部抬高的动作。
三、拼写规则与例词
拼写形式 | 例词与音标 |
---|---|
al | ball /bɔːl/、call /kɔːl/ |
or | short /ʃɔːt/、north /nɔːθ/ |
aw/au | saw /sɔː/、cause /kɔːz/ |
our(部分) | four /fɔː/、your /jɔː/ |
/ɒ/
一、发音方法
-
舌位与口腔状态
- 舌身动作:张大嘴巴,舌身后缩且降低,舌后部轻微抬起接近软腭,舌尖远离下齿龈。
- 唇形控制:双唇稍收圆但不突出,唇部肌肉保持松弛,类似汉字“奥”的短促发音。
-
气流与声带振动
- 气流从口腔自然流出,声带振动,发音短促有力,保持低舌位、后舌位的圆唇状态。
二、常见错误与纠正
-
混淆/ɒ/与/ɔː/
- /ɒ/:短元音,口型更大,舌位更低(如 hot /hɒt/)。
- /ɔː/:长元音,双唇明显前突,舌后部更高(如 ball /bɔːl/)。
-
与/ɑː/混淆
- /ɒ/发音时双唇略圆,舌身后缩;/ɑː/舌尖远离下齿,口全开,舌身平放(如 hot /hɒt/ vs. car /kɑː/)。
三、拼写规则与例词
拼写形式 | 例词与音标 |
---|---|
o(闭音节) | hot /hɒt/、box /bɒks/ |
a(在w/wh后) | want /wɒnt/、watch /wɒtʃ/ |
ou(少数词) | cough /kɒf/ |
/ɑː/
一、发音方法
-
口型与唇形
- 嘴巴张大,上下牙齿完全张开,口腔内部充分扩展(开口度约为两指宽)。
- 双唇自然呈圆形,但无需刻意嘟嘴,保持放松状态。
-
舌位与发音部位
- 舌身后缩,舌尖远离下齿,舌身低平且放松23。
- 舌后部稍抬高,发音时主要依靠舌后部振动声带,气流从口腔后部推出。
-
发音特点
- 长元音,需保持发音稳定且持续(约1-2秒)。
- 声音低沉圆润,类似汉语“啊”的延长音,但舌位更靠后。
-
单词示例
- 字母a:father /ˈfɑːðə/(父亲)、car /kɑː/(汽车)。
- 字母ar:star /stɑː/(星星)、park /pɑːk/(公园)。
- 其他拼写:calm /kɑːm/(平静)、palm /pɑːm/(手掌)。
/eɪ/
一、发音方法与舌位控制
- 发音步骤
- 起始音:舌尖轻触下齿龈,舌前部抬高至接近硬腭,双唇自然张开呈半圆形(类似发/e/的舌位)。
- 滑动过程:舌身后缩并逐渐向/ɪ/的舌位滑动,颚部抬起,双唇向两侧稍展,形成从/e/到/ɪ/的过渡音,整体发音连贯饱满。
- 英美差异:
- 英式发音:强调双元音滑动感,实际发音为/ɛɪ/。
- 美式发音:滑动幅度小,更接近单元音,听感类似拉长的/e/。
二、常见错误与纠正
-
混淆单元音与双元音
- 错误:将/eɪ/发成单元音(如类似汉语“诶”),忽略滑动过程。
- 纠正:强化从/e/到/ɪ/的过渡,例如拖长发音练习 day → /d-eɪ/。
-
唇形控制不当
- 错误:双唇未向两侧展开或滑动时过度闭合,导致发音类似/æ/或/e/。
- 纠正:保持唇形从半开向自然展开过渡(如模仿单词 face /feɪs/ 的口型变化)。
三、拼写规律与例词
拼写形式 | 例词与音标 | 特殊说明 |
---|---|---|
a(开音节) | cake /keɪk/、name /neɪm/ | 字母a在辅音+e结尾时发/eɪ/ |
ai/ay | rain /reɪn/、day /deɪ/ | 常见于词中或词尾 |
ea/ey/ei | break /breɪk/、they /ðeɪ/ | 少数词如 great /ɡreɪt/ |
eigh | eight /eɪt/、weight /weɪt/ | 固定组合 |
/aɪ/
一、发音方法
-
舌位与口型变化
- 起始动作:舌尖轻抵下齿,舌身低平,口腔充分张大(类似发/ɑː/的状态)。
- 滑动过程:舌后部逐渐抬高,舌位向/ɪ/滑动,同时双唇从自然张开过渡到略扁平。
- 结束动作:牙床接近半闭合,声音集中在口腔前部,形成从“啊”到“一”的过渡音。
-
发音特点
- 音量由强渐弱,音长由长变短,发音清晰饱满。
- 滑动过程需连贯,避免拆分成两个独立音(如“阿姨”的汉语发音)。
二、常见字母组合与例词
-
字母组合规律
- i+辅音+e:bike /baɪk/(自行车)、time /taɪm/(时间)。
- y结尾:sky /skaɪ/(天空)、my /maɪ/(我的)。
- igh组合:high /haɪ/(高的)、light /laɪt/(光)。
- ie组合:pie /paɪ/(馅饼)、die /daɪ/(死亡)。
-
典型单词对比
单词 发音 释义 life /laɪf/ 生活 child /tʃaɪld/ 孩子 idea /aɪˈdiə/ 想法
/ɔɪ/
一、发音方法
- 舌位与口型变化:
- 起始音为/ɔ/(双唇收圆,舌身后缩,舌后部抬起),随后自然滑向/ɪ/(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抬起,双唇稍扁)。
- 下颌先张开后略微闭合,口型从圆形过渡到扁平。
- 发音连贯性:
- 需保持滑动流畅,避免将两个单元音分开读(如“喔-衣”变为“喔衣”连读)。
- 尾音/ɪ/较短且模糊,重点在起始音/ɔ/的饱满度。
二、常见拼写及例词
以下字母组合常发/ɔɪ/音:
- oi:coin [kɔɪn]、noise [nɔɪz]、oil [ɔɪl]。
- oy:boy [bɔɪ]、toy [tɔɪ]、joy [dʒɔɪ]。
- 特殊拼写:buoy [bɔɪ]、employee [ɪmˈplɔɪiː]。
三、发音注意事项
- 美式发音变化:
- 在美音中,/ɔɪ/后接“l”时(如soil、coil),尾音可能弱化为“欧”音。
- 需注意与/o/(如coat)的舌位差异:/ɔɪ/舌位更低且滑动更明显。
- 常见错误纠正:
- 避免将/ɔɪ/拆分为两个独立音素(如“奥伊”),需保持滑动自然。
- 部分单词(如choice [tʃɔɪs])中的“oi”拼写需与“ch”组合发音。
/aʊ/
一、发音特征
-
音质类型
- 合口双元音,由单元音/a/向/ʊ/自然滑动,口型从张大逐渐收圆。
- 音量变化:起始音/a/重读且清晰,终止音/ʊ/轻短模糊。
-
舌位与口型
- 起始阶段:舌身放平,舌尖轻触下齿,口腔张大(类似汉语“啊”但舌位稍靠后)。
- 过渡阶段: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嘴唇逐渐收圆突出,形成/ʊ/口型。
-
发音对比
- 与汉语“奥”区别:汉语“ao”起始舌位更靠后,英语/aʊ/起始舌位稍靠前,且滑动更明显。
- 易错点:避免发成单元音(如“哦”)或忽略滑动过程。
二、发音步骤与技巧
-
分步方法
- Step 1:张大嘴巴,舌尖轻抵下齿,发清晰的/a/音(类似“啊”但舌位略后)。
- Step 2:快速收圆嘴唇,舌身后缩并抬高舌后部,滑向短促的/ʊ/音。
-
记忆技巧
- 形象比喻:模仿“狮吼”声,强调起始音/a/的饱满和滑动感。
- 听读结合:多听含/aʊ/的单词(如 cloud, town),模仿录音并录音对比。
三、常见例词与拼读规则
-
典型单词
- 单音节词:house /haʊs/,sound /saʊnd/,brown /braʊn/。
- 双音节词:mountain /ˈmaʊntən/,counter /ˈkaʊntər/。
-
字母组合规律
- ou:cloud /klaʊd/,shout /ʃaʊt/。
- ow:town /taʊn/,brown /braʊn/。
/əʊ/
是英语中的一个 双元音(diphthong),常见于英式英语(如单词 "go"、"no"、"home" 等)。它的发音需要从第一个音滑向第二个音,具体步骤如下:
发音方法:
-
起始位置:舌位和口型类似中央元音 /ə/(类似汉语轻声的“呃”),嘴唇放松,略张开。
-
滑动过程:舌头向后上方轻微抬起,同时嘴唇逐渐收圆、略微向前突出,滑向 /ʊ/ 的音(类似汉语“乌”的短音,但更放松)。
-
整体效果:发音时需连贯滑动,类似“呃-乌”的快速过渡,但注意第一个音 /ə/ 更明显,第二个音 /ʊ/ 较短。
常见单词示例:
-
go /ɡəʊ/
-
no /nəʊ/
-
home /həʊm/
-
boat /bəʊt/
-
slow /sləʊ/
发音对比:
-
英式英语 /əʊ/ vs. 美式英语 /oʊ/:
英式发音的起始音更靠中央(/ə/),而美式发音的起始音更接近后元音 /o/(类似汉语“欧”),但两者在实际交流中差异不大。
常见错误纠正:
-
❌ 发成单音节的 /o/(如汉语“欧”):需注意滑动过程,避免省略第二个音。
-
❌ 嘴唇过度收圆:收圆应自然,不要过度用力。
/ɪə/
是英式英语中常见的双元音(diphthong),通常出现在像 "ear"、"here"、"dear" 等单词中。以下是发音的详细方法:
发音步骤
-
起始音 /ɪ/
-
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稍微抬起,但比短元音 /i/(如 "sit")更低、更松弛。
-
嘴唇向两侧轻微展开,口型较松,类似中文“一”的短促发音。
-
-
滑动到 /ə/
-
从 /ɪ/ 自然过渡到中性元音 /ə/(类似中文“呃”的轻声)。
-
舌位放平,舌尖仍轻触下齿,但舌后部略微放松下沉。
-
嘴唇逐渐从略微紧张过渡到完全放松,口型微微张开。
-
-
整体连贯性
-
双元音需一气呵成,从 /ɪ/ 到 /ə/ 平滑滑动,中间无停顿。
-
发音时注意不要将 /ə/ 发得过重,结尾应短促自然。
-
常见错误
-
尾音过重:将 /ə/ 发成明显的“啊”或“儿”(如美式英语的卷舌音 /r/),应保持短促松弛。
-
拆分发音:错误地读成两个独立音节(如“伊-呃”),需连贯滑动。
-
口型僵硬:嘴唇或舌位在滑动过程中未放松,导致发音生硬。
单词示例
-
ear /ɪə/ → 耳朵
-
here /hɪə/ → 这里
-
dear /dɪə/ → 亲爱的
-
beer /bɪə/ → 啤酒(英式发音)
-
tear(n. 眼泪) /tɪə/ → 眼泪
对比练习
-
英式 vs. 美式发音:
英式 /ɪə/(如 "here" /hɪə/) vs. 美式 /ɪr/(如 "here" /hɪr/)。注意英式无卷舌,美式可能带 /r/ 音。 -
类似音对比:
-
/eə/(如 "air") vs. /ɪə/(如 "ear"):前者口型更大,起始音类似“哎”。
-
/ɪ/(短音,如 "sit") vs. /ɪə/:双元音需滑动,而非单独短音。
-
发音技巧
-
对镜子观察口型变化,确保从稍紧张到放松的自然过渡。
-
用慢速连读 “ɪ-ə-ɪ-ə” 逐渐加快,形成肌肉记忆。
-
录音对比标准发音(如剑桥词典或BBC发音指南),调整细节。
掌握这个音的关键是保持连贯滑动,避免过度强调结尾音。
/eə/:
一、发音方法
-
舌位与唇形变化
- 起始音为前元音/e/,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略微抬起,双唇向两侧伸展。
- 迅速向中元音/ə/滑动,过程中舌尖后缩,舌身稍向后降低,双唇由半开逐渐放松为自然扁平状态。
-
发音连贯性
- 需保持从/e/到/ə/的流畅过渡,避免中间停顿或分割成两个独立音素。
二、常见拼写规则
/eə/对应的字母组合主要为:
- are(如 square /skweə/、fare /feə/)
- air(如 fair /feə/、chair /tʃeə/)
- ear(如 bear /beə/、pear /peə/)
- ere(如 there /ðeə/、where /weə/)。
三、典型例词
- spare /speə/
- declare /dɪˈkleə/
- unfair /ʌnˈfeə/14。
四、发音技巧与常见错误
-
技巧
- 发音时注意舌尖的初始位置(抵住下齿)和后续后缩动作,可通过镜子观察唇形变化。
- 尝试延长滑动过程,感受舌位从“前高”到“中低”的自然移动。
-
易错点
- 混淆/eə/与其他双元音(如/ɪə/),需注意起始音的舌位差异。
- 避免将双元音拆分为两个短音,需保持连贯性。
五、对比练习
- /eə/ vs. /e/:pair /peə/(双元音) vs. pet /pet/(单元音)
- /eə/ vs. /ɪə/:fair /feə/ vs. fear /fɪə/14。
/eə/
是英式英语中的双元音(diphthong),常见于 "air"、"there"、"care" 等单词中。以下是发音的详细方法:
发音步骤
-
起始音 /e/
-
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抬起至半高位置,口型比短元音 /e/(如 "bed")稍大,类似中文“哎”的起始部分,但更短促。
-
嘴唇向两侧轻微展开,口型自然放松。
-
-
滑动到 /ə/
-
从 /e/ 自然过渡到中性元音 /ə/(类似中文轻声的“呃”)。
-
舌位逐渐放平,舌尖保持轻触下齿,舌后部放松下沉。
-
嘴唇从略微展开过渡到完全放松,口型微微张开。
-
-
整体连贯性
-
双元音需一气呵成,从 /e/ 到 /ə/ 平滑滑动,中间无停顿。
-
注意结尾的 /ə/ 要短促自然,避免拖长或加重。
-
常见错误
-
拆分发音:将 /eə/ 读成两个独立音节(如“哎-呃”),需连贯滑动。
-
起始音过大:将起始音 /e/ 发成 /æ/(如 "cat"),导致发音类似 /æə/(错误)。
-
混淆 /eə/ 和 /ɪə/:例如将 "air" 发成 "ear",注意起始音舌位高低差异(/e/ 比 /ɪ/ 更低)。
-
美式发音干扰:美式英语中 /eə/ 常发成 /ɛr/(如 "air" 读作 /ɛr/),带卷舌音,英式发音需避免卷舌。
单词示例
-
air /eə/ → 空气
-
there /ðeə/ → 那里
-
care /keə/ → 关心
-
stairs /steəz/ → 楼梯
-
pear /peə/ → 梨
/ɪə/
是英语中的一个双元音(diphthong),常见于英式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发音体系。它由两个音素组成:短元音/ɪ/ 和 中元音/ə/ 的连续滑动。以下是发音的详细分解:
发音步骤
-
起始位置:嘴唇微微张开,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略微抬起(类似发短音 /ɪ/,如单词 "sit" 中的元音)。
-
滑动过程:保持舌位稳定,逐渐放松舌部并微微向后缩,同时口腔稍微张大,过渡到中元音 /ə/(类似中文轻声的“呃”)。
-
连贯性:整个过程需自然流畅,中间无明显停顿,形成从 /ɪ/ 到 /ə/ 的滑动效果。
常见单词示例
-
here /hɪə/(这里)
-
beer /bɪə/(啤酒)
-
dear /dɪə/(亲爱的)
-
fear /fɪə/(害怕)
-
tear /tɪə/(眼泪)
发音技巧
-
口型变化:从稍闭合到略微张开,类似微笑到自然放松的过程。
-
对比练习:区分美式英语中的 /ɪr/(如 "here" 在美音中读作 /hɪr/)。
-
避免错误:不要将 /ɪə/ 读成单独的 /ɪ/ 或 /ə/,确保滑动连贯。
/ʊə/
是英语中较为特殊的双元音,其发音特点可总结为:
一、发音要领
- 起始动作:舌尖略微离开下齿,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双唇自然收圆(类似发/ʊ/的动作)
- 滑动过程:由/ʊ/向/ə/自然滑动,发音过程中:
- 舌位:从高位后缩状态逐渐降低并前移
- 唇形:由收圆逐渐变为自然放松的半开状态
- 音长特性:作为双元音,发音时需保持连贯性,避免发成两个独立的单元音
二、常见单词示例
- poor [pʊə] 贫穷的
- sure [ʃʊə] 确定的
- tour [tʊə] 旅行
- cure [kjʊə] 治愈
- pure [pjʊə] 纯净的5
三、发音练习建议
- 分解训练:先单独练习/ʊ/和/ə/的发音,再尝试连贯滑动
- 对比训练:注意区分/ʊə/与/aʊə/(如"hour")的发音差异
- 视听结合:通过模仿视频教程中的口型示范(如抖音平台的教学视频)进行跟读
该音标在英式英语中使用较多,美式英语中常被简化发成/ʊr/或/ɔr/
-
/p/
- 发音方法: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使气流冲出,读音轻而短,气流较强。
- 发音示例:在单词 “pen”(钢笔)中,发 /p/ 音时,紧闭双唇,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开双唇,让气流喷出,形成清晰的 /p/ 音,与后面的 /en/ 连读成 “pen”。
-
/t/
-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上齿龈,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使气流冲出口腔,读音轻而短,气流较强,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以 “tea”(茶)为例,发音时舌尖紧贴上齿龈,憋住气后舌尖迅速下降,气流冲出,发出 /t/ 音,再与 /iː/ 连读。
-
/k/
- 发音方法:舌后部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舌后部突然离开软腭,使气流冲出,读音轻而短,气流较强,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在 “cat”(猫)一词中,舌后部紧贴软腭,阻碍气流,接着放开软腭,气流冲出形成 /k/ 音,再与 /æt / 连读读出 “cat”。
-
/b/
- 发音方法: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使气流冲出,读音浊而长,气流较弱,发音时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比如 “book”(书),发 /b/ 音时,双唇紧闭,声带振动,然后放开双唇,让气流伴随振动的声音出来,与后面的 /ʊk / 连读成 “book”。
-
/d/
-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上齿龈,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使气流冲出口腔,读音浊而长,气流较弱,发音时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在 “door”(门)这个单词中,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舌尖离开上齿龈让气流冲出,发出 /d/ 音,再与 /ɔː/ 连读。
-
/ɡ/
- 发音方法:舌后部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舌后部突然离开软腭,使气流冲出,读音浊而长,气流较弱,发音时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以 “go”(去)为例,舌后部抵住软腭,声带振动,放开软腭让气流出来,发出 /ɡ/ 音,再与 /əʊ/ 连读成 “go”。
-
/f/
- 发音方法:上齿轻轻接触下唇,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音,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在单词 “fish”(鱼)中,发 /f/ 音时,上齿轻触下唇,气流从齿唇间挤出,发出清晰的 /f/ 音,再与后面的 /ɪʃ/ 连读成 “fish”。
-
/s/
- 发音方法:舌尖接近上齿龈,形成窄缝,气流从舌尖与上齿龈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以 “star”(星星)为例,舌尖靠近上齿龈,气流通过窄缝发出 /s/ 音,然后与 /tɑː/ 连读读出 “star”。
-
/ʃ/
- 发音方法:双唇收圆并突出,舌头尽量后缩,舌尖离开下齿,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通过,形成摩擦音,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在 “she”(她)这个单词中,双唇收圆突出,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挤出,发出 /ʃ/ 音,再与 /iː/ 连读成 “she”。
-
/θ/
- 发音方法:舌尖微微伸出,置于上下齿之间,气流从舌尖与上下齿的窄缝中通过,摩擦成音,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比如 “think”(思考),发 /θ/ 音时,舌尖放在上下齿间,气流挤出,发出 /θ/ 音,再与 /ɪŋk / 连读。
-
/h/
- 发音方法:气流通过声门摩擦发出,口型随其后的元音变化而变化,声带不振动。
- 发音示例:以 “hot”(热的)为例,气流通过声门发出 /h/ 音,然后与 /ɒt / 连读成 “hot”。
-
/v/
- 发音方法:上齿轻触下唇,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在单词 “very”(非常)中,发 /v/ 音时,上齿与下唇接触,声带振动,气流从齿唇间挤出,发出 /v/ 音,再与 /eəri / 连读成 “very”。
-
/z/
- 发音方法:舌尖接近上齿龈,形成窄缝,气流从舌尖与上齿龈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以 “zoo”(动物园)为例,舌尖靠近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通过窄缝发出 /z/ 音,再与 /uː/ 连读读出 “zoo”。
-
/ʒ/
- 发音方法:双唇收圆并突出,舌头尽量后缩,舌尖离开下齿,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通过,形成摩擦音,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在 “pleasure”(快乐)一词中,发 /ʒ/ 音时,双唇收圆突出,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挤出,与前面的 /pl/ 和后面的 /ə/ 等连读成 “pleasure”。
-
/ð/
- 发音方法:舌尖微微伸出,置于上下齿之间,气流从舌尖与上下齿的窄缝中通过,摩擦成音,声带振动。
- 发音示例:比如 “this”(这个),发 /ð/ 音时,舌尖放在上下齿间,声带振动,气流挤出,发出 /ð/ 音,再与 /ɪs / 连读。
/ʒ/
/ʒ/ 是英语中的浊辅音(voiced consonant),发音时声带振动,常见于单词如 vision、pleasure、measure 等。以下是发音方法、常见错误及练习技巧:
一、发音步骤
-
舌位:
-
舌尖轻触下齿龈,舌面中部向上抬起,靠近硬腭(口腔顶部),但不要完全接触,形成狭窄通道。
-
-
唇形:
-
双唇略微向前突出(类似发“鱼”的嘴型),但放松。
-
-
气流:
-
让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的缝隙中摩擦通过,同时声带振动(用手轻触喉部可感到震动)。
-
-
类比记忆:
-
类似汉语中“日”的声母(r),但更轻柔,且嘴唇更圆。
-
二、常见单词示例
单词 | 音标 | 例句 |
---|---|---|
vision | /ˈvɪʒ(ə)n/ | She has a clear vision. |
pleasure | /ˈpleʒə(r)/ | 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
measure | /ˈmeʒə(r)/ | Measure the ingredients carefully. |
decision | /dɪˈsɪʒ(ə)n/ | The final decision is yours. |
三、常见错误与纠正
-
错误1:将 /ʒ/ 发成汉语拼音的“r”(如“日”)。
-
纠正:英语 /ʒ/ 更轻柔,舌面中部抬起,而非舌尖卷曲。
-
-
错误2:混淆 /ʒ/ 和 /dʒ/(如把 pleasure 读成 /ˈpledʒə/)。
-
纠正:练习时延长摩擦部分,避免舌尖突然接触硬腭。
-
四、总结
/ʒ/ 的发音关键在于:
-
舌面中部靠近硬腭,双唇微圆。
-
持续摩擦气流,声带振动。
-
避免与汉语“r”或英语 /dʒ/、/ʃ/ 混淆。
通过反复练习单词和句子,逐步形成肌肉记忆,这个音会越来越自然!
/m/
- 口腔位置:双唇紧闭,舌头自然放平,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
- 声带状态:发音时声带振动,是浊辅音。
- 发音特点: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让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同时声带振动发出 /m/ 的音,通常在词首、词中或词尾都能出现。比如单词 “map”(地图),发音时先紧闭双唇,然后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发出 /m/ 音,接着再发 /æ/ 和 /p/ 的音;又如 “mother”(母亲)中的 /m/ 也是同样的发音方式,先紧闭双唇发 /m/,再继续后面的音节发音。
/n/
- 口腔位置: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泄出,口腔中舌头要贴住上牙床,封住口腔,使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嘴巴稍微张开.
- 声带状态:发音时声带振动。
- 发音特点: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气流从鼻腔中通过发出 /n/ 音。/n/ 在单词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在词首如 “name”(名字),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发 /n/ 音,然后再发 /eɪ/ 和 /m/ 的音;在词中如 “banana”(香蕉),在发这个单词中间的 /n/ 音时,舌尖也要抵住上齿龈;在词尾如 “pen”(钢笔),发音到最后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发出 /n/ 音来结束单词发音。
/ŋ/
- 口腔位置: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口腔中舌头尽量后缩。
- 声带状态:发音时声带振动。
- 发音特点:/ŋ/ 是后鼻音,舌根抵住软腭阻碍气流,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振动。它一般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例如 “sing”(唱歌),发音时先发出 /sɪ/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软腭发出 /ŋ/ 音;还有 “long”(长的),也是在发完 /lɒ/ 后,舌根抵住软腭发 /ŋ/ 音来完成单词发音。
/tʃ/
/tʃ/ (清辅音)和 /dʒ/ 是英语中的破擦音(Affricates),/tʃ/ 是由/t/+ /ʃ/组成的,发音时先形成完全阻塞,再释放气流形成摩擦。两者的区别在于 清浊(声带是否振动)。不过把英语 /tʃ/和拼音 ch 混读其实问题不大,无需过多注意。
- 发音方式:上下牙闭合,嘴唇张开,先憋住气,使气流在舌尖与上齿龈后部形成的阻碍处受阻,然后舌尖迅速下降,让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爆破音 /t/ 的同时,气流通过舌尖与齿龈间的窄缝,产生摩擦音 /ʃ/,两者结合形成破擦音 /tʃ/。
-
示例单词:
-
chair /tʃeə(r)/(椅子)
-
watch /wɒtʃ/(手表)
-
church /tʃɜːtʃ/(教堂)
-
-
常见错误:
-
❌ 发成汉语“吃”(舌位太靠前)。
-
✅ 舌尖后部贴硬腭,气流短促有力。
-
/dʒ/
/tʃ/ (清辅音)和 /dʒ/ (浊辅音)是英语中的破擦音(Affricates),发音时先形成完全阻塞,再释放气流形成摩擦。两者的区别在于 清浊(声带是否振动)。
- 口腔位置
- 舌位:与 /tʃ/ 基本相同,舌尖和舌端抬起贴住上齿龈后部,舌身中部稍抬起,但 /dʒ/ 发音时舌的位置相对更靠后一些。
- 唇形:双唇同样向前突出,呈圆形,但嘴唇肌肉相对更放松一些。
- 发音方式:与 /tʃ/ 的发音动作类似,先形成阻碍,憋住气流,然后舌尖下降,气流冲出口腔,但在发出爆破音 /d/ 的同时,气流通过窄缝产生摩擦音 /ʒ/,两者结合成 /dʒ/。
-
发音步骤:
-
舌位:与 /tʃ/ 相同,舌叶贴硬腭前部形成阻塞。
-
唇形:双唇稍圆,自然放松。
-
气流:先阻塞气流,再缓慢释放摩擦,声带振动。
-
类比:类似汉语拼音“j”(如“机”),但舌位更靠后,声带振动明显。
-
-
示例单词:
-
judge /dʒʌdʒ/(法官)
-
orange /ˈɒrɪndʒ/(橙子)
-
bridge /brɪdʒ/(桥)
-
-
常见错误:
-
❌ 发成汉语“知”(舌尖抵上齿龈)。
-
✅ 舌尖后部贴硬腭,声带持续振动(用手轻触喉部可感知)。
-
/tr/
/tr/软腭抬起,舌尖抵上齿龈后部以形成阻碍,
发音时舌尖以发 r 音的动作解除阻碍,使爆破清辅音 t 与 r 几乎同时发出
-
发音方式:
-
清辅音:/tr/ 是 清音(声带不振动),由 /t/ 和 /r/ 快速连读形成,实际发音类似 /tʃr/(尤其在美式英语中更明显)。
-
舌位:舌尖紧贴上齿龈后部(硬腭前),形成阻塞后迅速后缩,同时双唇略微收圆,气流从舌侧摩擦而出。
-
气流:较强送气,类似汉语拼音 ch,但伴随卷舌动作。
-
-
对比汉语拼音:
-
汉语拼音中没有完全对应的音,但听觉上接近 chu(如“出 chū”)+ 卷舌,但发音部位更靠后。
-
错误替代:用汉语“出 chū”直接替代,会导致舌尖过度卷曲,发音僵硬。
-
-
例词:
-
tree /triː/ → 发音类似“戳-瑞”(快速连读,舌尖后缩)。
-
train /treɪn/ → 类似“戳-瑞恩”(避免发成“戳恩”)。
-
/dr/
/dr /软腭抬起,舌尖抵上齿龈后部以形成阻碍,
发音时,使爆破浊辅音 d 与 r 几乎同时发出
-
发音方式:
-
浊辅音:/dr/ 是 浊音(声带振动),由 /d/ 和 /r/ 快速连读形成,实际发音类似 /dʒr/。
-
舌位:与 /tr/ 相同,但声带振动,气流较弱。
-
气流:不送气,类似汉语拼音 zh(如“知 zhī”)的浊化版本。
-
-
对比汉语拼音:
-
汉语拼音的 zh(如“知 zhī”)是清音且卷舌,而 /dr/ 是浊音,发音时舌位稍平,舌尖后缩幅度更小。
-
错误替代:用“知 zhī”或“居 jū”替代,会导致清浊混淆或舌位错误。
-
-
例词:
-
dream /driːm/ → 类似“捉-瑞姆”(声带振动,舌尖轻触上齿龈)。
-
drink /drɪŋk/ → 类似“捉-瑞英克”(避免发成“居英克”)。
-
/ts/
1./ts/ 是 清音(声带不振动),由 /t/ 和 /s/ 快速连读形成。舌尖轻触上齿龈,形成阻塞后迅速下降,气流从舌尖与齿龈间的窄缝摩擦而出。强送气,类似汉语拼音 c(如“次 cì”),但舌尖位置更靠前。
2./ts/ 舌尖贴上齿龈,堵住气流,然后略微下降,气流随之泄出口腔,产生ts
- 发音方法
- 口腔位置:舌尖抵住上齿龈,舌身保持自然状态,气流通道在舌尖与上齿龈之间。
- 发音方式:先形成阻碍,让气流在舌尖与上齿龈之间积聚,然后舌尖迅速下降,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类似 /t/ 的爆破音,同时气流通过舌尖与齿龈间的窄缝产生摩擦,发出类似 /s/ 的音,两者紧密结合形成 /ts/ 音。
- 声带状态: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为清辅音。
- 发音特点:/ts/ 发音时气流较强,有轻微的爆破感和摩擦感,听起来清脆、短促。
- 例词:cats(猫,复数)、hats(帽子,复数)、students(学生,复数)、fruits(水果,复数)等。以 “cats” 为例,发 /ts/ 音时,先做好舌尖抵住上齿龈的准备,然后让气流冲出,发出清晰的 /ts/ 音,与前面的 /kæt / 连读,构成完整的单词发音。
/dz/
/dz/ 是 浊音(声带振动),由 /d/ 和 /z/ 快速连读形成。与 /ts/ 相同,但声带振动,气流较弱。不送气,类似汉语拼音 z(如“字 zì”)的浊化版本。
/dz/舌尖先贴上齿龈,堵住气流,然后略微下降,气流随之泄出口腔,产生dz
- 发音方法
- 口腔位置:与 /ts/ 的口腔位置相同,舌尖抵住上齿龈,舌身自然。
- 发音方式:先形成阻碍,憋住气流,然后舌尖下降,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类似 /d/ 的爆破音,同时气流通过窄缝产生摩擦,发出类似 /z/ 的音,二者结合成 /dz/ 音。
- 声带状态:发音时声带振动,是浊辅音。
- 发音特点:/dz/ 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较为低沉、柔和,有明显的浊音特征,且爆破感和摩擦感相对 /ts/ 更弱一些。
- 例词:beds(床,复数)、hands(手,复数)、cards(卡片,复数)、kids(孩子,复数)等。比如在 “beds” 一词中,发 /dz/ 音时,声带振动,先发出 /d/ 的部分,紧接着发出 /z/ 的部分,与前面的 /bed/ 连读,完成单词的发音。
/l/
-
发音方式:
-
清晰音(Light L):
-
舌位:舌尖紧贴上齿龈,舌身自然下垂,气流从舌侧流出(如 light /laɪt/、love /lʌv/)。
-
声带:振动(浊音)。
-
-
模糊音(Dark L):
-
舌位:舌尖仍抵上齿龈,但舌身后部抬起(如 ball /bɔːl/、milk /mɪlk/)。
-
-
-
对比汉语拼音:
-
类似汉语“了 le”的声母,但英语 /l/ 在词尾时需保持舌尖抵齿龈(如 full /fʊl/,避免发成“富尔 fùěr”)。
-
-
常见错误:
-
词尾 /l/ 发成“尔”或省略(如将 feel /fiːl/ 发成“费尔”)。
-
纠正:舌尖始终抵住上齿龈,延长 /l/ 的发音(如发“了-了-了”并逐渐过渡到无声)。
-
- 发音方法
- 清晰 /l/:在元音前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声带振动,发出清晰、明亮的音,有点类似汉语 “了” 的声母音,但要注意英语中的 /l/ 更清晰、更有韵味。
- 模糊 /l/:在元音后或词尾时,舌尖依然抵住上齿龈,但舌身中部稍抬起,气流从舌头两边泄出,声带振动,此时的 /l/ 音比较含糊、柔和,有点像 “哦” 的音,但舌根要抵住软腭。
- 发音示例
- 清晰 /l/:在单词 “like” 中,发 /l/ 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两侧通过,声带振动发出清晰的 /l/ 音,再与 /aɪk / 连读成 “like”。又如 “love”,也是先发出清晰的 /l/ 音,再与 /ʌv / 连读。
- 模糊 /l/:以 “apple” 为例,词尾的 /l/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身中部抬起,气流从舌两侧泄出,发出模糊的 /l/ 音,与前面的 /æpl / 整体构成 “apple” 的发音。再如 “girl”,/l/ 在词尾同样发模糊音,与 /gɜː/ 连读成 “girl”。
/r/
Red read r 的音标符号就是/r/,它在 DJ 音标和 KK 音标中的符号一致,这个音标在英文中代表两种常见的发音,换句话说,这个符号代表的音位有两个同位异音(关联"音位和同位异音的概念"),一是齿龈近音,元音前的r发这个音,如 right 的开头,这样的/r/是个浊辅音,它的调音方式和/w/一样,属于近音,但是调音部位是上齿龈,所以这个音是个齿龈近音。具体来说,发英语/r/这个音时,舌头后卷抬向上齿龈,气流从舌头和上齿龈之间通过,但不至于近到形成气流湍流,你可以理解为不产生强烈的摩擦感,否则就是擦音了。发这个音时,声带震动,和咱们普通话日的声母听上去相似,但是并不相相同。第一个不同是咱们的拼音 r 的调音部位比上齿龈更后,但还不到硬腭,而英语/r/的调音部位如前所述是上齿龈。第二个不同是英语/r/通常伴随圆唇动作,而普通话则不一定.
-
发音方式:
-
舌位:舌尖靠近上齿龈后部但不接触,舌身中部下凹,双唇略收圆(如 red /red/、road /rəʊd/)。
-
声带:振动(浊音)。
-
气流:无明显摩擦,舌位类似发元音 /ə/ 的起始动作。
-
-
对比汉语拼音:
-
汉语无对应音,易混淆为卷舌音“日 rì”或“如 rú”。
-
关键差异:英语 /r/ 不卷舌,舌尖保持平展,仅舌身后缩。
-
-
常见错误:
-
过度卷舌(如将 right /raɪt/ 发成“日外特”)。
-
纠正:对镜练习,确保舌尖不接触上腭,双唇微圆(类似发“呜”的唇形)。
-
- 发音方法: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后部,但不要接触,舌两侧稍收扰,双唇略突出并收圆,气流通过舌尖和齿龈形成轻微的摩擦,声带振动。这个音有点像汉语中的 “日”,但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和形状有所不同,/r/ 的发音更强调舌头的卷曲和气流的摩擦。
- 发音示例:在单词 “red” 中,发 /r/ 音时,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后部,双唇突出收圆,气流通过舌尖和齿龈间摩擦,声带振动发出 /r/ 音,再与 /ed/ 连读成 “red”。又如 “run”,也是先发出 /r/ 音,然后与 /ʌn / 连读,/r/ 音很关键,它引导着后面元音的发音。
/j/
辅音/j/在 DJ 音标和 KK 音标中的符号一致,也是个浊辅音。它的调音方式和/w/,/r/一样,属于近音,但是调音部位是硬腭。
具体说来,发英语这个音时,舌头往上抬向硬腭,气流从舌面和硬腭之间通过,但不至于近到形成气流湍流,你可以理解为不产生强烈的摩擦感,否则就是擦音了。
发音时声带振动,这个也和咱们普通话"牙"的声母(拼音y)基本一致。咱们在说不的时候,说到辅音/w/和/uː/有近似的特征,那你是否感觉到这里的辅音/j/和元音/iː/也有相似之处?
的确是这样,发辅音/j/时,舌头离上颚的距离和元音/iː/很像。咱们平时读/j/的时候,基本也只是多了个舌头的动态变化,也就是舌尖远离硬腭的动作,因此也也被称作一个半元音。
也就是说,它虽然通常被归为辅音,但其实是有元音特质的。更进一步说,当元音/iː/后接另一个元音时(/ɪː/ + /j/ + 元音),双唇的动态变化自然会形成这个的音,这就是所谓的引加音。
具体来说,就是当/eɪ/、/aɪ/、/ɔɪ/后接另一个元音时,往往会自然多出一个引音。比如这两个短语听上去往往是 i am she asked,she asked,she asked 与其说是加音,不如说这就是自然而然的。
- 发音方法:舌前部向硬腭尽量抬起,舌尖抵住下齿,双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声带振动。发音时气流通道狭窄,但气流通过顺畅,没有明显的摩擦,听起来类似汉语中的 “耶” 的声母部分,但发音更轻、更短。
- 发音示例:在单词 “yes” 中,发 /j/ 音时,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声带振动,气流从口腔中顺畅通过,发出 /j/ 的音,再与 /es/ 连读成 “yes”;又如 “you”,同样先发出 /j/ 音,然后与 /uː/ 连读,/j/ 音很轻很短,快速过渡到后面的元音。
/w/
/w/在 DJ 音标和 KK 音标中的符号一致,/w/是个浊辅音,它的调音部位有两处,分别是唇和软腭,也就是唇和软腭都要影响气流,
具体来说,发英语这个音时,双唇圈起,向外突出,发音时一般会有动态的扩张,舌后端也要往软腭的方向抬,保持一定高度,从调音方式来说属于近音 (approximate),
意思就是调音部位只是彼此靠的较近,而不是非常近,形成通道让气流通过,在我这里表现为气流并没有通过任何很窄的通道,不形成气流湍流。而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辅音,
比如擦音/f/,/s/,/ʃ/就需要调音器官靠得很近,这个和咱们普通话"我"的声母(拼音w)基本一致,不知道咱们刚描述的的调音部位和调音方式有没有让你感觉很熟悉,双唇圈起,舌后端抬高,这不是和元音 u 很像吗?
元音/uː/不就是个舌位高而后需圆唇而且气流不被阻挡的音吗?的确是这样,辅音和元音/uː/有很近似的地方,咱们平时读的时候基本也只是多了个双唇的动态变化,
因此也被称作一个半元音,也就是说它虽然通常被归为辅音,但其实是有元音特质的,更进一步说,当元音/uː/后接另一个元音时,双唇的动态变化自然而然会形成这个的音,
这也就是所谓的滚加音,具体来说就是当/uː/、/ʊ/,/aʊ/、/əʊ/后接另一个元音时,往往会自然多出一个滚音,比如这两个短语听上去往往是 who is too often 现在你知道了,与其说是加音,不如说这就是自然而然的 w 的发音方式。
- 发音方法:双唇收圆并突出,舌头尽量后缩,舌尖离开下齿,声带振动。发音时气流从双唇间通过,没有明显的摩擦,听起来有点像汉语中的 “呜”,但更轻、更短。
- 发音示例:以 “water” 为例,发 /w/ 音时,双唇收圆突出,声带振动,气流从双唇吹出,发出 /w/ 音,再与 /ɔːtə/ 连读成 “water”;再如 “we”,先发出 /w/ 音,然后与 /iː/ 连读,/w/ 音起到引导后面元音发音的作用,发音轻快。
/j/ 和 /w/ 这两个半元音在发音时既有元音的特点,声带振动且气流通过口腔时没有阻碍,但又具有辅音的一些特性,发音较短促,常出现在元音之前,与元音一起构成音节。
音标辨析
/æ/ vs. /b/,/e/,/ɛ/
-
/æ/ vs. /ɑː/(如 father):
-
/æ/ 是前元音(舌尖抵下齿龈,舌前部低),而 /ɑː/ 是后元音(舌根后缩,舌位更低)。
-
美式英语中,grass 的元音是 /æ/,而英式英语中是 /ɑː/(如 /grɑːs/)。
-
-
/æ/ vs. /e/(如 bed):
-
/æ/ 口型更大、舌位更低,而 /e/ 口型较小、舌位稍高(类似汉语拼音的 “e”)。
-
例如:bat(/bæt/)和 bet(/bet/)的对比。
-
-
/æ/ vs. /ɛ/(如 dress):
-
某些方言或口音中可能混淆,但标准美式英语中 /æ/ 更开、更“宽”。
-
/p/ vs. /b/
-
发音部位:双唇闭合后突然释放气流。
-
例词对比:
-
/p/:pen /pen/(清音,强气流)→ 类似汉语拼音 p(如“怕 pà”),但送气更强。
-
/b/:bed /bed/(浊音,弱气流)→ 类似汉语拼音 b(如“波 bō”),但需声带振动。
-
/t/ vs. /d/
-
发音部位:舌尖抵上齿龈后突然释放气流。
-
例词对比:
-
/t/:tea /tiː/(清音)→ 类似汉语拼音 t(如“特 tè”),送气明显。
-
/d/:dog /dɒɡ/(浊音)→ 类似汉语拼音 d(如“的 de”),但声带持续振动。
-
/k/ vs. /ɡ/
-
发音部位:舌后部抬起接触软腭后突然释放气流。
-
例词对比:
-
/k/:cat /kæt/(清音)→ 类似汉语拼音 k(如“卡 kǎ”),送气强烈。
-
/ɡ/:go /ɡəʊ/(浊音)→ 类似汉语拼音 g(如“哥 gē”),但需声带振动。
-
/f/ vs. /v/
-
/f/:下唇轻触上齿,气流从唇齿间挤出(清音),类似汉语“佛 fó”。
-
/v/:舌位同 /f/,但声带振动(浊音)。错误纠正:发“佛”时主动振动声带,想象发“呜”的起始音。
-
例词:very /ˈveri/ → 避免发成“歪瑞”。
-
/s/ vs. /z/
-
/s/:舌尖靠近上齿龈,气流从窄缝挤出(清音),类似汉语“丝 sī”。
-
/z/:舌位同 /s/,但声带振动(浊音)。错误纠正:汉语“资 zī”是清音,需在发“丝”时振动声带。
-
例词:zoo /zuː/ → 避免发成“苏”。
-
/ʃ/ vs. /ʒ/
-
/ʃ/:舌身抬起贴硬腭前部,双唇略圆(清音),类似汉语“诗 shī”。
-
/ʒ/:舌位同 /ʃ/,但声带振动(浊音)。错误纠正:汉语无此音,可想象“日 rì”的声母但舌尖不卷。
-
例词:vision /ˈvɪʒən/ → 避免发成“维认”。
-
/θ/ vs. /ð/
-
/θ/:舌尖轻触上下齿间,气流从齿间挤出(清音),无汉语对应音。
-
/ð/:舌位同 /θ/,但声带振动(浊音)。错误纠正:避免用“斯 sī”或“佛 fó”替代。
-
例词:think /θɪŋk/ → 舌尖露齿;this /ðɪs/ → 声带振动。
-
/n/与/ŋ/
前鼻音/n/和后鼻音/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对于不熟悉这两个发音人甚至听不出差别, 但熟悉后还是能听出区别的.
相同点是都为鼻音,发音都用鼻子出气且嘴巴需微微张开;
不同点核心在于舌位,发前鼻音/n/舌面贴住上颚封口腔,气流从鼻子流出,声音较靠前,像在鼻孔处;发后鼻音/ŋ/是舌根顶上软腭封口腔,气流从鼻腔流出,声音靠后,在口腔深处。
/tʃ/ 和/dʒ/
/tʃ/ 和/dʒ/是一对, 因为嘴型位置是一样的,上下牙闭合,嘴唇张开,就跟发/ʃ/和/ʒ/一样,但舌头位置像在发/t/和/d/, 舌头抬起, 这样舌头靠前较平的部分就碰到了上颚, 在喉咙中止住气息,然后所有部位全部释放/tʃ/ 和/dʒ/.
/tʃ/与汉语拼音的 ch
1. 相似性:气流和清浊
-
/tʃ/ 和汉语拼音的 ch 均为 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且气流较强(对比拼音的 q 气流较弱)。
-
例:英语 chair /tʃeər/ 的起音与汉语“吃 chī”的声母相似。
2. 关键差异:发音部位
-
英语 /tʃ/: 舌尖抬起贴近上齿龈后部(硬腭前),舌身扁平,不卷舌(如 cheese, church)。
-
汉语拼音 ch: 舌尖后卷(卷舌音),接触硬腭前部(如“吃 ch车 chē”)。
-
汉语拼音 q: 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发音部位更靠前,气流较弱(如“七 q起 qǐ”)。
/j/ 和 /w/
/j/ 和 /w/ 这两个半元音在发音时既有元音的特点,声带振动且气流通过口腔时没有阻碍,但又具有辅音的一些特性,发音较短促,常出现在元音之前,与元音一起构成音节。
分享
半元音/j/和/w/在单词中的常见发音规律是什么?
如何更好地练习/j/和/w/的发音?
英语中的其他半元音有哪些?
/n/与/l/
鼻音/n/和/l/的发音区别简单说,它俩最大的区别就是鼻音/n/用鼻子出气发音,而这个/l/是用嘴巴出气发音。鼻音/n/舌面贴住了上颚,舌头完全封住了口腔,气流只只能从鼻子里面出来,如果你用手捏住鼻子,这个音就发不了了。而/l/只是舌尖顶住了上齿龈,舌头两侧是漏气的,它并没有封住口腔,你用手捏住鼻子,照常还是可以发音的。这就是它们两个最主要的区别。
音标e/ə/ɛ/ɜ傻傻分不清?
音标 | 写法 | 举例 | 备注 |
---|---|---|---|
/e/ | 字母e | bed, ten | 字母a的短音 |
ten, Big Ben | 注意 /en/不同于 汉语拼音 en | ||
/ə/ | e倒过来 | button, China | 单词的弱读音节 |
the, of | 虚词的弱读形式 | ||
/ɛ/=/e/ | 3镜面翻转 | bed, there | 写法不同,读音相同 |
/eə/=/ɛː/ | 3镜面翻转+长度符号 | there, care | 英音双元音的现代变化 |
/ɜː/ | 3+长度符号 | bird, nurse | 英音不卷舌长元音 |
/ɜːr/=/ɝ/ | 3+r或小尾巴 | bird, nurse | 美音卷舌元音 |
/ɛ/=/e/
- 英语音标体系(如国际音标IPA)中,ε([ɛ])和e([e])属于不同音位,但部分口音或方言可能将两者合并。例如,单词“get”可能被不同口音者分别发为/ɡet/或/ɡɛt/。
-
英语没有严格区分 /e/ 和 /ε/:
-
美式音标通常用 /ɛ/ 表示 bed、ten 中的元音(实际发音接近 /ε/)。
-
英式音标可能直接写作 /e/(如 dress 元音)。
-
-
新版英语音标(如第16版IPA)可能仅保留e符号,ε则用于特定语言或旧版标注。
/ɛ/向现代发展写成/e/,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同位转变!在英语中,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能不明显,但在某些情况下会用来区分不同的发音。不仅写法改变其实发音也有些许改变。发音特征对比如下:
-
开口度与舌位
- ε: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大(舌位较低),舌尖轻触下齿背,双唇自然平展,如中文“欸”的发音。舌头前部位置更低,口型更开(类似汉语拼音 “e” 但开口更大)。
- e:口腔开度较小(舌位较高),舌尖位置与ε类似,但舌面更靠近硬腭,发音更闭合。舌头前部抬起至口腔较高的位置,口型较闭(类似发汉语拼音 “ei” 的前半部分)。
-
音长与音质
- ε:通常为短音,音质更开放且松弛,常见于英语“bed”的元音部分。
- e:可作短音或长音(如[e:]),发音更紧张且集中,如英语“day”中的元音。
其他
央元音
-
语音学定义:央元音指发音时舌头位置在口腔中央的元音,如国际音标中的 [ə](如英语“about”的非重读首音节)或 [ɜ](如“bird”中的元音)。这类元音常见于非重读音节或弱读形式。
-
汉语中的央元音:普通话中无严格对应的央元音,但某些方言(如四川话)可能存在类似发音现象。
音标 [tʃ] 在发音时,有时听起来像“qi”,有时像“chi”,怎么回事?
1. 发音本质:辅音组合 [t] + [ʃ]
- [tʃ] 是一个塞擦音,由塞音 [t] 和摩擦音 [ʃ] 组合而成。
- 发音过程:
- 舌尖抵住上齿龈,短暂阻塞气流(类似发 [t] 的动作)。
- 舌尖迅速离开,气流通过舌面与硬腭之间的狭窄通道,产生摩擦声(类似发 [ʃ] 的动作)。
2. 尾音差异的原因
(1) 摩擦音 [ʃ] 的自然发音特点
- [ʃ] 的发音本身带有类似“sh”或“西”(xi)的摩擦声,但具体听感可能因以下因素变化:
- 舌位前后:舌尖稍靠后时,摩擦声更接近“chi”;舌尖稍靠前时,更接近“qi”。
- 气流强弱:气流较强时,摩擦声更明显,可能偏向“chi”;气流较弱时,可能偏向“qi”。
(2) 母语或方言影响
- 母语习惯:非英语母语者可能将 [tʃ] 与母语中类似的音(如汉语中的“q”或“ch”)对应,导致听感差异。
- 方言差异:即使在英语中,不同地区的发音也可能有细微差别(如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
(3) 单词语境与连读
- 连读影响:在快速语流中,[tʃ] 可能与其他音素连读,导致尾音变化。例如:
- “nature” /ˈneɪtʃər/:结尾的 [tʃ] 可能因连读而弱化,听起来像“qi”。
- “watch” /wɒtʃ/:在句子中可能因语速加快而强化摩擦声,听起来像“chi”。
3. 如何正确发音?
-
关键步骤:
- 舌尖位置:舌尖轻触上齿龈,迅速释放气流。
- 摩擦声控制:保持舌面与硬腭的狭窄通道,产生清晰的摩擦声。
- 避免混淆:不要将 [tʃ] 发成完全的“q”或“ch”,而是两者的结合。
-
练习技巧:
- 对比单词:“chair”([tʃeə]) vs “she”([ʃiː]),感受 [tʃ] 与 [ʃ] 的区别。
- 慢速发音:先慢速分解 [t] 和 [ʃ],再逐渐合并。
4. 示例对比
单词 | 音标 | 常见听感偏差 | 原因分析 |
---|---|---|---|
China | /ˈtʃaɪnə/ | 类似“chai-na” | 摩擦声清晰,舌尖稍靠后 |
question | /ˈkwestʃən/ | 类似“kwe-qi-shen” | 摩擦声较弱,舌尖稍靠前 |
watch | /wɒtʃ/ | 类似“wa-chi” | 连读或气流较强 |
总结
- [tʃ] 的尾音差异主要由摩擦音 [ʃ] 的自然变化、母语习惯及连读影响导致。
- 正确发音需关注舌尖位置、摩擦声控制及避免与单一音素(如“q”或“ch”)混淆。
- 多听多练:通过对比单词和慢速练习,逐渐掌握 [tʃ] 的发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