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简珠心算方案的学习,将实现以下目标:
(1) 掌握精简珠心算的基本技能。
(2) 通过精简珠心算训练,有效提升动态空间观想能力。
(3) 通过精简珠心算训练,有效提升专注力。
(4) 通过精简珠心算训练,有效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5) 通过精简珠心算训练,有效提升记忆力。
学习内容、方法与要求
珠算基础练习
学习珠心算,要准备一个珠心算算盘 (五珠算盘),熟悉珠算结构及珠算算理,熟悉珠算加减法口诀。
对于刚开始学习珠心算的人,应直接使用规范后的【珠算加减法口诀表】,使用规范口诀,避免在以后的心算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然后就是借助于第三方软件【珠心算园地】辅助学习,在后续的训练中,使用珠算算盘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但是在开始学习珠心算的初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使用算盘进行珠算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打“打百子”的方式练习, 即从1加到一百(1+2+3+...+98+99+100),结果是5050,然后再从5050逐个从1减到100(5050-1-2-...-99-100),结果为0, 这样反复练习熟练,打算盘练习有三个目的:
(1) 熟悉珠算加减法口诀,将口诀熟记于心。
(2) 通过触摸算盘,为今后的珠心算打下感知的基础。
(3) 通过拨打算盘来练习规范化的拨珠手法,为今后观想拨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级珠心算】训练
【一级珠心算】训练的目的,一是进一步熟悉加减法口诀,为后续的心算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实现由普通的加减法口诀向珠算口诀过渡。
所谓普通的加减法口诀,是指学生数学课上所用的加减法口诀,比如 “七 (+) 六十三”、“八 (+) 三十一”、“九 (+) 七十六” 等等。
一级珠心算训练步骤:
(1) 筑基阶段,逐渐增加运算的数字个数。
首先,选取一个适当的 “播报 1 个数用时”,建议选 4000ms,开始练 3 个 1 位数的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保持报数用时不变,再开始 4 个 1 位数连续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增加 1 个数,开始训练;如此,一直保持报数用时不变,逐渐增加数字个数,直到可以进行 10 个数连续加减,并且正确率达到 70% 时,转入 (2)。
在此阶段的【加减混合方式】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
(2) 提速阶段,逐步缩短报数用时。
比如缩短 400ms,再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缩短报数用时,重新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就这样,每缩短一次报数用时,再重新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
报数用时越短,报数用时的缩短幅度就会越小,逐步的,300ms,300ms,200ms,…… 当播报数用时较小时,即使是 100ms,都可能明显下降心算的成功率。
(3) 修正参数。
主要是修正【加减混合方式】参数。当珠心算速度超过四段之后,就可以适时地将【加减混合方式】参数改成 “加减随机” 方式。
【二级珠心算】训练
4 个 1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的正确率达到 70% 时,就可以开始二级珠心算训练了。
开始进行二级珠心算训练后,实际上是一级珠心算训练与二级珠心算训练同时进行,不同的是,每个级别珠心算训练的训练参数不同。
二级珠心算训练步骤:
(1) 筑基阶段,逐渐增加运算的数字个数。
首先,选取一个适当的 “播报 1 个数用时”,建议选 6000ms,开始是 2 个 2 位数的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保持报数用时不变,再开始 3 个 2 位数连续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开始 4 个 2 位数连续加减心算训练;如此,一直保持报数用时不变,逐渐增加数字个数,直到可以进行 10 个数连续加减,并且正确率达到 70% 时,转入 (2)。
在此阶段的 2 个参数设置:【加减混合方式】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数字位数同一性】采用 “全是最大位数”。
(2) 提速阶段,逐步缩短报数时长。
比如缩短 500ms,再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缩短报数用时,重新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就这样,每缩短一次报数用时,再重新开始 10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
报数用时越短,再次缩短的时长就会越小,逐步的,400ms,…,300ms,…,100ms,……。
(3) 修正参数。
这一步不是 (2) 的后续步骤,而是在第 (2) 步中间的一个插曲。主要是修正【加减混合方式】参数。
一开始进行心算训练时,【加减混合方式】参数一般是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用这种方式训练的目的,是均衡地练习加减法口诀。心算速度逐渐提高后,当心算速度超过四段之后,就可以适时地将【加减混合方式】参数改成 “加减随机” 方式,因为 “加减随机” 方式才是最终确定的心算方式。
【三级珠心算】训练
4 个 2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的正确率达到 70% 时,就应该开始三级珠心算训练了。
一级珠心算训练,只是一段简短的过渡性训练,当开始三级珠心算训练后,就可以结束一级珠心算训练了。
开始三级珠心算训练后,二级珠心算训练并不能停止,二级珠心算还要继续进行增加数字个数训练,达到 10 个数之后,还要再继续进行提速训练。
开始三级珠心算训练后,实际上是二级珠心算训练与三级珠心算训练同时进行,不同的是,每个级别珠心算训练的训练参数不同。
三级珠心算训练步骤:
(1) 筑基阶段,逐渐增加运算的数字个数。
首先,选取一个适当的 “播报 1 个数用时”,建议选取 8000ms,开始 2 个 3 位数的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保持报数用时不变,再开始 3 个 3 位数连续加减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开始 4 个 3 位数连续加减心算训练;如此,一直保持报数用时不变,逐渐增加数字个数,直到可以进行 8 个数连续加减,并且正确率达到 70% 时,转入 (2)。
在此阶段的 2 个参数设置:【加减混合方式】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数字位数同一性】采用 “全是最大位数”。
(2) 提速阶段,逐步缩短报数用时。
比如,缩短 600ms,再开始 8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缩短报数用时,重新开始 8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就这样,每缩短一次报数用时,再重新开始 8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
报数用时越短,报数用时的缩短幅度就会越小,逐步的,200ms,100ms,100ms,…。
(3) 修正参数。
主要是修正【加减混合方式】参数。当珠心算速度超过四段之后,就可以适时地将【加减混合方式】参数改成 “加减随机” 方式。
【四级珠心算】训练
4 个 3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的正确率达到 70% 时,就可以开始四级珠心算训练了。
开始进行四级珠心算训练后,实际上是二级珠心算训练、三级珠心算训练与四级珠心算训练同时逐次进行,不同的是,每个级别的珠心算训练所用的训练参数不同,称为多个级别珠心算立体式训练模式。
四级珠心算训练步骤:
(1) 筑基阶段,逐渐增加运算的数字个数。
首先,选取一个适当的 “播报 1 个数用时”,建议选取 1000ms,开始 2 个 4 位数的加减珠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保持报数用时不变,再开始 3 个 4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开始 4 个 4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训练;如此,一直保持报数用时不变,逐渐增加数字个数,直到可以进行 7 个数连续加减,并且正确率达到 70% 时,转入 (2)。
在此阶段的 2 个参数设置:【加减混合方式】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数字位数同一性】采用 “全是最大位数”。
(2) 提速阶段,逐步缩短报数用时。
比如,缩短 700ms,再开始 7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再缩短报数用时,重新开始 7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就这样,每缩短一次报数用时,再重新开始 7 个数的连续加减训练;……;
报数用时越短,报数用时的缩短幅度就会越小,逐步的,200ms,100ms,100ms,…。
(3) 修正参数。
主要是修正【加减混合方式】参数。当珠心算速度超过四段之后,就可以适时地将【加减混合方式】参数改成 “加减随机” 方式。
当 4 个 4 位数连续加减珠心算的正确率达到 70% 时,就可以开始五级珠心算训练了。
【五级珠心算】训练、【六级珠心算】训练、【七级珠心算】训练及【八级珠心算】训练
【五级珠心算】训练、【六级珠心算】训练、【七级珠心算】训练及【八级珠心算】训练的参数调整过程都和前面的四级不同在于:
(1) 每一个级别的报数用时的初始用时不同。
(2) 每个级别的报数用时的缩短幅度不同。
(3) 从五级珠心算到八级珠心算,最多连续加减的数字个数都是 6 个。
(4) 【加减混合方式】不必首先采用 “加减交替” 方式,而是直接采用 “加减随机” 方式。
简珠心算升级段的【三五原则】
在前面的各节中提到的 “当正确率达到 70% 的时候,” 实际操作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因为要统计正确率,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用以替代统计正确率达到 70% 的是一种段方案。【三五原则】包括 “逢三提升一段原则” 和 “逢五晋升一级原则”。
珠心算训练日志的参数化记录方式
设小明正在进行 n 级珠心算训练。其它当前训练参数包括:连续加减的数字个数 m;播报一个数用时 t;【连续直接算出正确结果计数器】c,记录着在当前给定参数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已经连续直接算出正确结果的次数,c 的累加是在一次训练课上得到的,可能是多次课程中训练成绩的累加。
所谓的 “直接算出正确结果”,是指当 APP 播报完算题后,没通过【回放题】→【听语音】等步骤,就直接选出了正确结果。
小明当前的 n 级珠心算训练日志可以用参数化记录方式表示为 [n,m,t,c]。
逢三提升一段原则
逢三提升一段原则是指当参数 c 取值为 3 时,下次训练,就应该对其它训练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假设小明的 n 级珠心算训练的当前训练日志为:[n,m,t,c]。
(1) 如再次 n 级珠心算训练,小明又一次直接算出正确结果,则训练日志应调整为 [n,m,t,c+1]。
此时如果之前的 c 值是 2,c 加 1 后取值为 3,则满足了 “逢三提升一段原则” 的条件,n 级珠心算训练日志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 [n,m,t,3] 是筑基阶段的训练日志,则训练日志调整为 [n,m+1,t,0];
如果 [n,m,t,3] 是提速阶段的训练日志,则训练日志调整为 [n,m,t-Δt,0],Δt 表示将按照前面一节所述缩短 t,无论之前的 Δt 是多少次,小明的 n 级训练日志都要记为 [n,m,t,0],亦即,c 变为 0,其它参数不变。
逢五晋升一级原则
逢五晋升一级原则是指小明当前正在进行多个级别的珠心算训练,n 级珠心算训练是小明当前最高级别的珠心算训练;亦即 (2) n 级珠心算的当前训练日志 [n,m,t,c] 中,m 达到该级别规定的连续加减的数字个数,c=2,在 (3) 当小明再次开始 n 级珠心算训练后,小明又一次直接算出了正确结果。
如果满足了上述 3 个条件,则小明的 n 级珠心算的 4 个连续加减运算已经通过,这是启动更高一级珠心算的关键节点,根据 “逢五晋升一级原则”:
① 下次的 n 级珠心算训练日志要 “提升一段”,因为满足了 “逢三提升一段原则”,亦即,[n,m,t,0];
② 正式启动 n+1 级珠心算训练,例如,开始 [n+1,2,t’,0] 训练,或者训练与 n+1 级珠心算对应的 “打单株、打小波浪数” 训练(参见【珠心算训练的升级技巧】一章),这就是 “逢五晋升一级原则” 的含义。
逐人建立训练日志,按照【三五原则】坚持个性化训练,提升训练效率
多个级别珠心算立体式训练模式,是已经实践证明了的高效学习珠心算的训练方法。按照这种模式训练,需要逐人建立训练日志。例如,按照如下提出的训练日志记录:
(1) 加减随机听心算 [2,10,120,0];
(2) 加减交替听心算 [3,8,2400,2];
(3) 加减交替听心算 [4,7,8000,1]。
如果本节课训练,每个级别训练 1 道题,小明的训练结果训练日志,应调整为满足三级升级段的【三五原则】,小明的训练日志根据精简珠心算升级段的【三五原则】:
(1) 加减随机听心算 [2,10,120,0];
(2) 加减交替听心算 [3,8,2400,0];
(3) 加减交替听心算 [4,7,8000,2]。
逐人建立训练日志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现有的珠心算水平设置当前的训练日志,以期达到高效率训练的目的。
这种训练模式对于一对一教学的学生,或者在家自学时实施个性化训练,就必须充分发挥【珠心算掌上课堂】的优势,采取集中分类指导、各自分别训练的方式安排珠心算教学。在具体实施时,对珠心算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指导;对每个学生存在的共性的训练日志,统一训练日志。如此训练,需要在训练时每个学生佩戴一个耳机,虽然全班同学在同一个课堂,但在训练时,每一个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训练日志进行学习。
有条件的教学机构,可建立适合珠心算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有条件的教学机构,可建立适合珠心算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室。
精简珠心算课时安排的【1+n 模式】
所谓的【1+n】模式就是每周的珠心算课程包括 1 次课堂上课和 n 次 (一般 n=3) 时间较短的课堂外训练。
课后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日志,要求每个学生课后要利用 5 天 (训练 5 次,每天 1 次) 的时间,进行 1 次交替卷功能模块的训练;通过【珠心算掌上课堂】的 “提交答卷” 功能模块,将训练结果提交给老师;老师在查阅学生答卷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训练日志,二级根据每次训练结果,按照【三五原则】学生整理训练日志,并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次训练计划,甚至还包括修改训练日志,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次训练计划,甚至还包括增减教学内容、设置训练参数等。建立在自己的理念上有了珠算、珠心算掌上课堂支撑,珠心算教学,并不是只限于课堂上课。教师在分析学生作业之后,对学生的家庭训练进行个性化指导也是珠心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教学效果更好、训练效率更高珠心算教学。当然,这种形式的教学也是更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个性化教学。对于刚接触珠心算不久的小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家长的适度配合。
多个级别珠心算立体式训练的【小循环训练模式】
当多个级别的珠心算同时进行训练时,训练时间应如何分配?
下面给出一种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并且训练效果较好的训练方案:假设小明当前在同时进行四个级别的珠心算训练: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则小明的训练方案如下:依次对五级珠心算、四级珠心算、三级珠心算、二级珠心算各做 1 道题,把每个级别各做 1 道题称为 1 次小循环,做完 1 次小循环训练后,根据训练结果修改训练日志,暂停一小会,再重新开始下 1 次小循环,…,直至训练课程结束。把这种训练方式称为【小循环训练模式】。
注:每个级别的珠心算各做 1 道题的要求是,当不能第一次就给出正确结果时,要通过【回放题】→【听语音】再跟着语音心算,甚至经过多次回放,直至算出正确结果,才是完成一道题的训练,这里要求的是 “直至出现第一次就给出正确结果时为止”。
按小循环方式训练的特点是,在每一个循环中,低级别珠心算重点训练心算速度,高级别珠心算重点训练 “观想视野”,训练目标在不断变换,每变换一个级别,都将学生带进一个感觉上差别很大的观想场景里。训练目标和训练场景的不断变换,会使学生更好地保持专注力。
特别地,当最高一级的珠心算训练还处于基础训练阶段,并且连续加减数字个数小于 4 个时,在每一个小循环中,最高一级珠心算训练至少要训练 2 道题,这样才能使各级别的珠心算水平均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