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文章目录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总述)

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功能: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hadoop平台)、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和数据通信等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ARPAnet(美国国防部的分散指挥系统)-> Internet(TCP/IP协议)
第二阶段: 1985后,三层结构的因特网(校园网、地区网、主干网)
第三阶段: 多层次的ISP结构(本地ISP、地区ISP、主干ISP,电信、移动、联通都是ISP)
组成: 硬件、软件、协议(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工作方式与功能组成

边缘部分

C/S方式(客户、服务)

P2P方式(对等的连接peer-to-peer)
注:我们用的bt下载就是P2P方式

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服务
功能组成
通信子网(OSI模型的下三层)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对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OSI模型的上三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的设备和软件的集合
传输层(承上启下)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照分布分类:
广域网WAN(交换技术)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广播技术)
个人区域网PAN

按照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
专用网

按交换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按照拓扑结构分:
总线型
星形
环形

网状型(常用于广域网)
按传输技术分:

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信号通道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储存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的分类:
法定标准 由权威机构制订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比如OSI模型

事实标准 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产生的标准 比如TCP/IP协议
标准化工作:
RFC要上升为Internet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现在已经取消了)

因特网标准
相关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OSI模型、HDLC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 指定通信规则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学术机构、IEEE802系列标准、5G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制定 RFCYYYY

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有b/s kb/s Mb/s等,都是100倍关系
存储容量:1Byte=8bit 1KB=2^10B=1024B=1024*8b(一般用的都是比特不是字节)
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是b/s,链路带看=1MB/s意味着主机在1us内可向链路发送1bit数据,以此类推,传输速度不变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或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等,受到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多个服务器的最高速率相加,最高不可能超过带宽。
时延: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单位是s,分为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排队时延=等待输入/出链路可用的时间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单位:b
也可以看成链路的容量
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1.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2. 末端处理时间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动作: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分层原则:

  1. 每层相对独立
  2. 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3. 保持上层和上层的独立性
  4. 分层结构应能够促进标准化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水平)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接口: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SDU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要求的功能而传输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同等层次之间传输的数据单元
PDU=SDU+PCI
紧接着PDU作为下一层的SDU

OSI模型

OSI是7层模型,是法定标准,但是现在大家都用TCP/IP协议,理论是成功的,但是市场是失败的。
从上到下:


话层

络层
数据路层
理层
可以简记为:物联网淑慧试用
图形表示

正如上方所讲:PDU=SDU+PCI
紧接着PDU作为下一层的SDU
此处数据链路层多加了一个首部
简记为数据链路层字数多,所以多加了首部

OSI模型各层介绍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例如QQ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

  1. 文件传输(FTP)
  2. 电子邮件(SMTP)
  3. 万维网(HTTP)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

  1. 数据格式变换(翻译官)
  2. 数据加密/解密
  3. 数据压缩和恢复
    协议:JPEG, ASCII
会话层

向表示层/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也就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通过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协议:ADSP ASP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

靠传输、不可靠传输(适用于非常小的文件)
错控制(纠正错误)
量控制(控制发送方的速度)
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车的服务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相应的进程。
记法:可差的留着用
协议:UDP TCP

网络层(IP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分组和数据报:数据报过长时,会把数据报切割成一个个分组
功能:

  1. 路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路由(最佳路径)
  2. 流量控制 协调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速度
  3. 差错控制
  4. 拥塞控制 采取一定措施缓解所有节点都来不及接收分组的状态
    协议:IP IPX ICMP IGMP ARP RARP OSPF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流量控制
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协议:SDLC HDLC PPP STP

物理层

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

  1. 定义接口特性
  2.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3. 定义传输速率
  4. 比特同步
  5. 比特编码(什么样的电压表示一和零)
    协议:Rj45 802.3

TCP/IP参考模型

结构对比

OSI与TCP/IP对比

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不同点

五层参考模型

5层参考模型融合了ISO和TCP/IP的优点

5层参考模型的封装与解封装

第二章(物理层)

学习导图:

概念:物理层主要解决如何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定义标准)

典型数据通信模型

相关术语

三种通信方式

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
3.全双工通信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码元

码元传输速率
信息传输速率

带宽

失真

影响失真的因素

  1. 码元传输速率
  2. 信号传输距离
  3. 噪声干扰
  4. 传播媒体质量
码间串扰

码间串扰是失真的一种现象
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原因:码元传输的太快导致码元间在接收端的距离过近,界限不清楚
信道带宽是信道能通过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

奈式准则

使用条件:没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

香农定理

信噪比:
噪声存在于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通信信道中。由于噪声随机产生,它的瞬时值有时会很大,因此噪声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但是噪声的影响是相对的,若信号较强,那么噪声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信噪比就很重要。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常记为S/N,并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即:
信噪比(dB)=10log10(S/N)
此处数值等价
若题目中给的信噪比有单位dB,则需要用此公式换算出S/N

奈式准则与香农定理的对比:

注:求最大数据速率时,需要两个都求,选择其中较小的那个作为理想数据最大传输速率

编码与调制


把数据转成数字信号:编码
把数据转成模拟信号:调制

数字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非归零编码

归零编码

反向不归零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B5B编码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小结

数据交换方式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原理:
在数据传输期间,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由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前,这条线路一直保持。

特点:独占资源,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适用于远程批处理信息传输或系统间实时性要求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优缺点

报文交换

报文:报文(message)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报文交换的原理:
无需在两个站点之间建应一条专用通路,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传送过程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优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

分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网络系统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逐块地发送,这种小块就称作分组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工作方式基本相同,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组交换网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一般选128B。发送节点首先对从终端设备送来的数据报文进行接收、存储,而后将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接收结点将收到的分组组装成信息或报文

优缺点


两种方式:

数据报方式
  1. 源主机(A)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依次发送到直接相连的结点(A)。
  2. 结点A收到分组后,对每个分组差错检测和路由选择,不同分组的下一跳结点可能不同。
  3. 结点C收到分组P1后,对分组P1进行差错检测,若正确则向A发送确认信息,A收到C确认后则丢弃分组P1副本。
    特点
    1.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发送方可随时发送分组,网络中的结点可随时接收分组。
    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达到目的结点时可能发生乱序、重复与丢失。
    3.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分组号。
    4.分组在交换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等候处理,这会带来一定的时延。当通过交换结点的通信量较大或网络发生拥塞时,这种时延会大大增加,交换结点还可根据情况丢弃部分分组。
    5.网络具有冗余路径,当某一交换结点或一段链路出现故障时,可相应地更新转发表,寻找另一条路径转发分组,对故障的适应能力强,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
虚电路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连接服务:首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建立连接)然后沿该路径(连接)传输系列分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1.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源节点与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而非实际物理连接。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分组不需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包含虚电路号,相对数据报方式开销小,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乱序、重复或丢失。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节点时,节点只进行差错检测,不需进行路由选择。
4.每个节点可能与多个节点之间建立多条虚电路,每条虚电路支持特定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两个端系统之间也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
5.致命弱点:当网络中的某个结点或某条链路出故障而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该结点或该链路的虚电路将遭到破坏

两者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交换方式选择
  1. 传送数据量大,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选择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
  2. 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3. 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物理层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体并不是物理层。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因为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一层,因此有时称传输媒体为0层。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媒体并个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
但物理层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导向型传输介质
双绞线

双绞线是古老、又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双绞线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之一,在局域网和传统电话网中普遍使用。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其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公里到数十公里。距离太远时,对于模拟传输,要用放大器放大衰减的信号;对于数字传输,要用中继器将失真的信号整形。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屏蔽层和塑料外层构成。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通常将同轴电缆分为两类:50Q同轴电缆和75Q同轴电缆。其中,50Q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又称为基带同轴电缆,它在局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75Q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宽带信号,又称为宽带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系统。

由于外层导体屏蔽,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比双绞线好,传输速率更远,价格更贵

光纤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有光脉冲表示1,无光脉冲表示0。而可见光的频率大约是10MHz,因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带宽远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光纤在发送端有光源,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它们在电脉冲作用下能产生出光脉冲;在接收端用光电二极管做成光检测器,在检测到光脉冲时可还原出电脉冲
光纤主要由纤芯(实心的!)和包层构成,光波通过纤芯进行传导,包层较纤芯有较低的折射率。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介质射向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因此,如果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出现全反射,即光线碰到包层时候就会折射回纤芯、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光也就沿着光纤传输下去。

多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光纤的特点:
1.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2.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4.体积小,重量轻。

非导向型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
微波
红外线,激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物理层两大设备

中继器

诞生原因: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
中继器的功能: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以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的长度。再生数字信号
中继器的两端: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且两个网段速率要相同。
中继器只将任何电缆段上的数据发送到另一段电缆上,它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并不管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两端可连相同媒体,也可连不同媒体。
中继器两端的网段一定要是同一个协议。(中继器不会存储转发,傻)
5-4-3规则:网络标准中都对信号的延迟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因而中继器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会网络故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概述

导图


一些有关数据链路层的概念

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功能一: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有连接一定有确认!
功能二:链路管理,即连接的建立、维持、释放(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功能三:组帧。
功能四:流量控制。
9限制发送方哦~
功能五: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概念:
封装成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的组帧应用

字符计数法

字符填充法


具体实现

在冲突EOT前添加esc转义字符,接收端时全部删除掉,这样EOT不会冲突

零比特填充法

违规编码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违规编码法和比特填充法。

差错控制

概括来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
全局性1.由于线路本身电气特性所产生的随机噪声(热噪声),是信道固有的,随机存在的。
解决办法:提高信噪比来减少或避免干扰。(对传感器下手)
局部性2.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通常利用编码技术来解决。

对比

数据链路层编码和物理层的数据编码与调制不同。物理层编码针对的是单个比特,解决传输过程中比特的同步等问题,如曼彻斯特编码。而数据链路层的编码针对的是一组比特,它通过冗余码的技术实现一组二进制比特串在传输过程是否出现了差错。

冗余编码
在数据发送之前,先按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元余位,构成一个符合某一规则的码字后再发送。当要发送的有效数据变化时,相应的冗余位也随之变化,使码字遵从不变的规则。接收端根据收到码字是否仍符合原规则,从而判断是否出错。

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

检错编码-CRC循环冗余码


例:
发送端

接收端

在数据链路层仅仅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对帧的无差错接收,即“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接收端丢弃的帧虽然曾收到了,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有差错被丢弃。“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收的帧均无差错”。
“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纠错编码-海明码

工作流程


码距=2*位数+1可纠错
码距=位数+1 可检错
海明不等式

校验码求解

将校验码放在2的n次方位,利用奇偶校验求解校验码
纠错
方法一

方法二(推荐)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较高的发送速度较低的接收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传输出错,因此流量控制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一项重要工作。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对点的,而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
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方收不下就不回复确认。
传输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端给发送端一个窗口公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靠传输:发送端发啥,接收端收啥。
流量控制:控制发送速率,使接收方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来接收每一个帧。
滑动窗口解决:
-流量控制(收不下就不给确认,想发也发不了)动窗口解决
-可靠传输(发送方自动重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停止-等待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出现的原因
除了比特出差错,底层信道还会出现丢包问题。
为了实现流量控制。
丢包
丢包:物理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病毒攻击、路由信息错误等原因,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

研究停止等待协议的前提
虽然现在常用全双工通信方式,但为了讨论问题方便,仅考虑一方发送数据(发送方),一方接收数据(接收方)。
因为是在讨论可靠传输的原理,所以并不考虑数据是在哪一个层次上传送的。
“停止-等待”就是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

无差错情况

差错情况

数据帧丢失或检测到帧出错

ACK丢失


ACK迟到

优点:简单
缺点:信道利用率低

信道利用率

发送方在一个发送周期内,有效地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占整个发送周期的比率。


例题:

此处题目没给出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所以分母只需要发送端发送数据实践+RTT(往返传输时延)

后退N帧协议

GBn发送方必须相应的三件事

1.上层的调用
上层要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先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产生一个帧并将其发送;如果窗口已满,发送方只需将数据返回给上层,暗示上层窗口已满。上层等一会再发送。(实际实现中,发送方可以缓存这些数据,窗口不满时再发送帧)。
2.收到了一个ACK
GBN协议中,对n号帧的确认采用累积确为方式,期接收方巴经收到n号帧和它之前的全部帧。
3.超时事件
协议的名字为后退N帧/回退N帧,来源于出现丢失和时延过长帧时发送方的行为。就像在停等协议中一样,定时器将再次用于恢复数据帧或确认帧的丢失。如果出现超时,发送方重传所有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帧。

GBn接收方要做的事

如果正确收到n号帧,并且按序,那么接收方为n帧发送一个AcK,并将该帧中的数据部分交付给上层。
2.
其余情况都丢弃帧,并为最近按序接收的帧重新发送ACK。接收方无需缓存任何失序帧,只需要维护一个信息:expectedseqnum(下一个按序接收的帧序号)。
运行中的GBN

GBN协议重点
1.累积确认(偶尔捎带确认)
2.接收方只按顺序接收帧,不按序无情丢弃
3.确认序列号最大的、按序到达的帧4.发送窗口最大为2-1,接收窗口大小为1

SR选择重传协议

滑动窗口

SR发送方

从上层收到数据后,SR发送方检查下一个可用于该帧的序号,如果序号位于发送窗口内,则发送数据帧;否则就像GBN一样,要么将数据缓存,要么返回给上层之后再传输。
2.收到了一个ACK如果收到ACK
加入该帧序号在窗口内,则SR发送方将那个被确认的帧标记为已接收。如果该帧序号是窗口的下界(最左边第一个窗口对应的序号),则窗口向前移动到具有最小序号的未确认帧处。如果窗口移动了并且有序号在窗口内的未发送帧,则发送这些帧。

SR接收方


SR的运行

窗口长度
发送窗口最好等于接收窗口

SR协议终点重点总结
  1. 对数据帧逐一确认,收一个确认一个
  2. 只重传出错帧
  3. 接收方有缓存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静态划分信道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多路复用技术
把多个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使得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共享信道资源,提高信道利用率。
把一条广播信道,逻辑上分成几条用于两个节点之间通信的互不干扰的子信道,实际就是把广播信道转变为点对点信道。

频分多路复用FDM


充分利用传输介质带宽,系统效率较高,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也比较容易。

时分多路复用TDM

统计时分复用STDM

STDM时TDM的改进版本

波分多路复用WDM

码分多路复用

动态划分信道
ALOHA协议


冲突如何检测?
如果发生冲突,接收方在就会检测出差错,然后不予确认,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就判断发生冲突。
冲突如何解决?
超时后等一随机时间再重传。
时隙ALOHA协议
时隙ALOHA协议的思想:把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控制想发就发的随意性
小结
1.纯ALOHA比时隙ALOHA吞吐量更低,效率更低。
2.纯ALOHA想发就发,时隙ALOHA只有在时间片段开始时才能发。

CSMA协议


1-坚持CSMA
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的坚持。
1-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忙则一直监听,直到空闲马上传输。
如果有冲突(一段时间内未收到肯定回复),则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再监听,重复上述过程。
优点:只要媒体空闲,站点就马上发送,避免了媒体利用率的损失。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
非坚持CSMA
非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就不继续监听。
非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忙则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之后再进行监听。
优点: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缺点:可能存在大家都在延迟等待过程中,使得媒体仍可能处于空闲状态,媒体使用率降低。
p-坚持CSMA
-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空闲的处理。
p-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空闲则以p概率直接传输,不必等待;概率1-p等待到下一个时间槽再传输。
忙则持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再以p概率发送。
若冲突则等到下一个时间槽开始再监听并重复上述过程。
优点:既能像非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冲突,又能像1-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媒体空闲时间的这种方案。
发生冲突后还是要坚持把数据帧发送完,造成了浪费。
三种CSMA对比理解

CSMA/CD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截断二进制指数规避算法

  1. 确定基本退避(推迟)时间为争用期2t(两倍的帧的传输时延)。
  2. 定义参数k,它等于重传次数,但k不超过10,即k=min[重传次数,10]。当重传次数不超过10时,k等于重传次数;当重传次数大于10时,k就不再增大而一直等于10。
  3. 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r,重传所需要退避的时间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2rt。
  4. 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说明网络太拥挤,认为此帧永远无法正确发出,抛弃此帧并向高层报告出错。
    第一次重传,k=1,r从(0,1选;若连续多次发生冲突,就表明
    重传推迟时间为0或2x,在这两个时间中随机选一个;高罐有·命,—合年前合道。
    若再次碰撞,则在第二次重传时,k=2,r从{0,1,2,3}选;使用此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的增大
    重传推迟时间为0或2工或和或6,在这四个时间中随机选一个;一增买,员品减尔发全品指的若再次碰撞,则第三次重传时,k=3,r从{0,1,2,3,4,5,6,7]选……概率,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
    若连续多次发生冲突,就表明可能有较多的站参与争用信道。使用此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减小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规定最短帧长为64B,凡是长度小于64B的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总结
CSMA/CA协议


工作原理
发送数据前,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空闲则发出RTS(request to send),RTS包括发射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下一份数据将持续发送的时间等信息;信道忙则等待。
接收端收到RTS后,将响应cTS(clear to send)。
发送端收到CTS后,开始发送数据帧(同时预约信道:发送方告知其他站点自己要传多久数据)。
接收端收到数据帧后,将用CRC来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则响应ACK帧。
发送方收到ACK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数据帧的发送,若没有则一直重传至规定重发次数为止(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随机的推迟时间)。
1.预约信道
2.ACK帧
3.RTS/CTS帧(可选)
CSMA/CD与CSMA/CA对比

轮询访问戒指访问控制

轮询协议

令牌传递协议

局域网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朴造价低,优势大
局域网介质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

局域网分类

IEEE802标准

MAC子层和LLC子层

脑图

以太网(802.3局域网)

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连接: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无“握手过程”。
不可靠:不对发送方的数据帧编号,接收方不向发送方进行确认,差错帧直接丢弃,差错纠正由高层负责。
以太网只实现无差错接收,不实现可靠传输。

10-BASE-T以太网

适配器与mac地址

以太网的mac帧

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802.11局域网)

wifi是无线局域网中的一小部分
802.11b,802.11g

802.11MAC帧头格式


无线局域网分类
1.有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
2.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的自组织网络
1.有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

2.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的自组织网络

虚拟局域网VLAN

传统局域网局限

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划分成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的技术,这些逻辑组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个VLAN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不同的子网。
VLAN的两种实现方式

  1. 常用



VLAN实现:贴标签 将其表示为802.1Q帧

例题:

虚拟网络是以软件方式来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

广域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因特网(Internet)
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PPP协议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使用PPP协议。
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

组成部分

PPP协议状态图
PPP协议状态图
PPP协议帧格式

HDLC协议

hdlc的站

帧格式

对比

脑图:

第四章(网络层)

导图

主要作用

SDN


数据平面执行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转发表进行转发,这是路由器的本地动作。

控制平面-传统方法(每路由器法)

控制平面-SDN方法(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控制平面组成

SDN控制器的三个层次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概述

最佳路由;“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

分层次路由选择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分为两类

RIP协议以及距离向量算法

概述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协议标准,最大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唯一最佳距离记录(即一组距离)。距离:通常为“跳数”,即从源端口到目的端口所经过的路由器个数,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1。特别的,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距离为1。RIP允许一条路由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为16表示网络不可达。
RIP协议只适用于小互联网

RIP协议特点

补充:慢收敛,出错检验出的慢,有更好的路径更新的快。
修改表项-距离向量算法

RIP是应用层协议,使用UDP传送数据。
一个RIP报文最多可包括25个路由,如超过,必须再用一个RIP报文传送。

OSPF协议

考研了解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GP协议


BGP协议交换信息的过程
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一系列AS。当BGP发言人互相交换了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后,各BGP发言人就根据所采用的策略从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出到达各AS的较好路由。

BGP支持CIDR,因此BGP的路由表也就应当包括目的网络前缀、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达该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
在BGP刚刚运行时,BGP的邻站是交换整个的BGP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这样做对节省网络带宽和减少路由器的处理开销都有好处。
BGP四种报文

三种路由协议对比

IP数据报

格式

版本:IPv4/IPv6?
首部长度:单位是4B,最小为5。
区分服务: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
总长度:首部+数据,单位是1B。生存时间(TTL):IP分组的保质期。经过一个路由器-1,变成0则丢弃。
协议:数据部分的协议。首部检验和:只检验首部。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32位。可选字段:0~40B,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填充:,全0,把首部补成4B的整数倍

IP数据报分片

分片的原因

标识标志与片偏移

例题理解

分类IP地址


互联网中的IP地址

逻辑上有六个IP地址
一些特定的IP地址

私有IP地址
私有IP地址一般在内部网络中可用,把地址放在互联网上,路由器是不能识别的,只在本能网络内能识别,比如校园网

分类IP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NAT

解决路由器不转发私有IP地址问题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分类IP地址的缺点

子网划分后的结构和规则

子网掩码

用于实现让外部IP分组发送给本地子网的某个设备
子网掩码
不论是二级IP地址还是三级IP地址,主机号部分都写0,其余部分写1
子网掩码由连续的1和0组成,连续的1表示网络地址,连续的0表示主机地址,通过0的个数可以计算出子网的容量(子网中主机的IP地址范围)。首先来看看默认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是怎么划分子网的,将该子网掩码的二进制由24个1和8个0组成,8个0表示该子网掩码划分出的子网容量为256(2的8次方),可用的254个(全零全一不能用)
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向与,就得到子网的网络地址。(与运算:运算规则:0&0=0; 0&1=0; 1&0=0; 1&1=1)

子网题目

根据子网掩码可知252,则子网号占6位(全为1)将主机IP地址与252化为二进制进行与运算得到子网网络地址:180.80.76.0
注意!此处是要发送广播分组,则要将主机号的10位置全变为1,第三个8位的最后两位要变为1,则目的地址是280.80.79.255
答案选D。
子网分组转发流程

1.
2. 将IP地址与路由器直连的子网的子网掩码与运算,查找子网中有无相同IP
3.
4. 将目的IP地址与路由器表中的所有子网掩码与运算,若结果为目的网络,则按路由器表中该行所在目的网络进行下一跳。
5. 将信息传给其他路由器,重复上述
6. 生存周期为0,报告出错,丢弃数据

无分类地址CIDR

将子网号与网络号合并了

192.199.170.82/27分析
前缀27位,主机号5位

  1. 包括了2的五次方个IP地址
  2. 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主机号全0全1
  3. 地址块:主机号全零
  4. 子网掩码(地址掩码):主机号全0,其余全1

构成超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述

最长前缀匹配


R4为默认路由,前面提到过,将R1,R2,R3逐个和目的地址进行与运算,若符合最长前缀匹配,选择网络号(前缀)最长的即可

ARP协议

ARP协议是处于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议
发送数据过程
1.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传输层分层,网络层根据MTU分片
不在同一局域网内
通过ARP协议得到网关的MAC地址,剩余的交给网关处理

由于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必须使用MAC地址。
ARP协议完成主机或路由器l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解决下一跳走哪的问题ARP协议使用过程:
检查ARP高速缓存,有对应表项则写入MAC帧,没有则用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全1)的帧封装并广播ARP请求分组,同一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请求。目的主机收到请求后就会向源主机单播一个ARP响应分组,源主机收到后将此映射写入ARP缓存(10-20min更新一次)。
ARP协议4种典型情况:
1.主机A发给本网络上的主机B:用ARP找到主机B的硬件地址;
2.主机A发给另一网络上的主机B:用ARP找到本网络上一个路由器(网关)的硬件地址;
3.路由器发给本网络的主机A:用ARP找到主机A的硬件地址;
4.路由器发给另一网络的主机B: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
ARP协议自动进行

DHCP协议

如何获得IP地址:
静态配置
管理员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嗯=跟外界交流的的关口),通常是路由器的某个接口的IP地址。
动态配置
由DHCP服务器动态配置
工作流程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应用层协议,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交互,基于UDP。
DHCP提供即插即用联网的机制,主机可以从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名称与lP地址,允许地址重用,支持移动用户加入网络,支持在用地址续租。
1.主机广播DHCP发现报文“有没有DHCP服务器呀?”试图找到网络中的服务器,服务器获得一个Ip地址。
2.DHCP服务器广播DHCP提供报文“有!”“有!”“有!”服务器拟分配给主机一个lP地址及相关配置,先到先得。
3.主机广播DHCP请求报文“我用你给我的IP地址啦?”主机向服务器请求提供IP地址。
4.DHCP服务器广播DHCP确认报文“用吧!”正式将IP地址分配给主机。

ICMP协议

ICMP差错报文


数据字段

不发送ICMP差错报文的情况
1.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2.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3.对具有组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4.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ICMP询问报文

ICMP应用

IPv6

产生原因

IPV6数据报格式


IPV6与IPV4
只记住红字即可

IPV6地址表示

IPV6基本地址类型


IPV4和IPV6过渡策略

IP组播

当网络中的某些用户需要特定数据时,组播(多播)播数据发送者仅发送一次数据,借助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组播分发树,被传递的数据到达距离用户端尽可能近的节点后才开始复制和分发,是一种点对多点传输方式
组播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组播组中的主机可以是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理网络(如果有组播路由器的支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硬件组播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工作的两个阶段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

移动IP

相关概念

实行过程

路由器


输入输出端口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由器中的输入输出队列产生溢出是造成分组丢失的重要原因
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三层设备对比

第五章(传输层)

导图

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使用网络层的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

  1. 传输层提供进程和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网络层提供主机与主机间的逻辑通信)

  2. 复用和分用与端口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4. 传输层的两大协议(TCP,UDP)

UDP协议

UDP只在IP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很少功能,即复用分用和差错检测功能。
UDP的主要特点:
1.UDP是无连接的,减少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
2.UDP使用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3.UDP是面向报文的,适合一次性传输少量数据的网络应用。
4.UDP无拥塞控制,适合很多实时应用。
5.U8P首部开销小,8B,TCP20B。
应用层给UDP多长的报文,UDP就照样发送,即一次发一个完整报文。

UDP首部

UDP校验

TCP协议

特点
TCP报文段首部格式

首部的六个控制字段
(记忆红色的)

TCP连接管理

TCP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SYN FLOOD攻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连接释放-四次握手

TCP可靠传输

传输层:使用TCP实现可靠传输
网络层: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不可靠传输靠保证接收方进程从缓存区读出的字节流与发送方发出的字节流是完全一样的。
TCP实现可靠传输的机制
1.校验
2.序号
3.确认
4.重传与UDP校验一样,增加伪首部
超时重传与确认

TCP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让发送方慢点,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TCP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流量控制。
在通信过程中,接收方根据自己接收缓存的大小,动态地调整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即接收窗口rwnd(接收方设置确认报文段的窗口字段来将rwnd通知给发送方),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取接收窗口rwnd和拥塞窗口cwnd的最小值。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动态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描述

TCP拥塞控制


四种算法

慢开始,拥塞避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开始,快速恢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第六章(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概述

应用层模型:
1.C/S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


2.P2P模型(peer-to-peer)

DNS系统

域名


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将域名与IP地址形成映射,能通过域名解析出IP地址


高速缓存
为了提高DNS查询效率,并减轻根域名服务器的负荷和减少互联网上的DNs查询报文数量,在域名服务器中广泛地使用了高速缓存(有时也称为高速缓存域名服务器) 高速缓存用来存放最近查询过的域名以及从何处获得域名映射信息的记录

文件传输协议FTP


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子邮件


组成结构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MTP缺点

邮局协议POP3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IMAP

万维网和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http协议的特点

HTTP的两种连接方式
持久连接与非持久连接

报文结构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