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题型总结

目录

复习时可以针对相关知识点做一做如下题目。

1-02、1-14、1-17、1-21、1-22、1-24、1-29、1-30

2-01、2-10、2-13

3-01、3-03、3-04、3-06、3-07、3-10、3-20、3-29

4-04、4-05、4-06、4-07、4-15、4-17、4-19、4-20、4-24、4-25、4-26、4-31、4-33、4-47、4-48

5-23、传输层PPT最后一页的思考题

6-02、6-03、6-14、6-20、6-22、6-24、6-25

很显然第四章网络层是重点内容,复习重点!!!

第一章课后习题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重点题目

解答: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例如,每个数据段为 1024 bit 。

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中的“首部“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分组的首部包含了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的,而主机处在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路由器每收到一个分组,先临时存储下来(这个存储的时间非常短暂),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换出去,把这个分组转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一步地经过若干个或几十个不同的路由器,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最终的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这题重点复习)

解答: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如下。

(1) 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速率表示数据的传输速率,也称数据率\比特率

单位:bit/s(比特每秒)

单位转换:

k=10^3 千

M=10^6 兆

G=10^9 吉…

4*10^10bit/s = 40Gbit/s

常指的是额定速率,不是实际运行速率

(2) 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每秒钟)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两种含义:

【1】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本来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是赫兹 Hz

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频域

【2】表示网路中某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网路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注意单位时间),单位是比特每秒bit/s

时域

(3)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 一般是每秒钟)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 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等

【发送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从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最后一个比特结束),与信道长度无关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内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公式为: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与信号发送速率无关,与传播距离有关

【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收到分组花费时间处理分析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进入路由器需要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输出时在输出队列等待转发的时间,取决于当前网络的通信量大小

【总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 时延带宽积:是传播时延(s) 和带宽(bit/s) 的乘积。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 往返时间: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有时,往返时间还包括网络各中间节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 利用率:分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 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 X 10^8 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 10^7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 kbit/s

(2) 数据长度为 10^3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 Gbit/s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如下:

(1) 发送时延为 10^7 bit/ (100 kbit/s) = 100 s,
传播时延为 10^6 m / (2xl0^8 m/s)= 5 ms 。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 发送时延为 10^3 bit/ (1 Gbit/s) = 1 µs, 1 Gbit=10^9 10^(-6)s=1µs
传播时延为 5ms 。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结论】:
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这题主要是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会计算就行吧。。。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这题很经典,需要认真学习!)

解答: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协议的定义:规则、标准、约定)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方面的规则定义了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而协议的语义方面的规则定义了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在概念上是很不一样的。

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其次,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另外,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为服
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解答: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解答:我们知道, OSI 的体系结构是七层协议。 TCP/IP 的体系结构是四层协议,而真正有具体内容的只是上面三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时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图 T-1-24 给出了五层协议的结构。

alt text

这五层协议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bit)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条引脚应如何连接。当然,哪几个比特代表什么意思,则不是物理层所要管的。请注意,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是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 0 层。

(2) 数据链路层--常简称为链路层。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两个路由器之间)传送数据是直接传送的(即不需要经过转发的点对点通信)。这时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这样,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就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如发现有差错,数据链路层就简单地丢弃这个出了差错的帧,以免继续传送下去白白浪费网络资源。如果需要改正错误,就由运输层的 TCP 协议来完成。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 TCP/IP 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 IP 协议,因此分组也叫作 IP 数据报,简称为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对于由广播信道构成的分组交换网,路由选择的问题很简单,因此这种网络的网络层非常简单,甚至可以没有。

(4) 运输层一运输层的任务就是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由于一个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复用就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则是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运输层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一个是传输控制协议 TCP, 是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另一个是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只能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

(5) 应用层一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互联网中的应用层协议很多,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 HTTP协议、支待电子邮件的 SMTP 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 FTP 协议,等等。

1-29

有一个点对点链路, 长度为 50km 。若数据在此链路上的传播速率为 2 X 10^8 m/s, 试问链路的带宽应为多少才能使传播时延和发送 100 字节的分组的发送时延一样大?如果发送的是 512 字节长的分组,结果又应如何?

解答:整条链路的传播时延是 50 km/ (2 x 10^8 m/s)= 250 µs 。
如果在 250 µs 把 100 字节发送完,则发送速率应为 800 bit/ (250 µs) = 3.2 Mbit/s 。这也是链路带宽应有的数值。
如果改为发送 512 字节的分组,则发送速率应为 512 x 8 bit/ (250 µs) = 16.38 Mbit/s 。这也是链路带宽应有的数值。

传播时延:50k/2*108=25*10(-5)s=250 us

发送时延:1008/x=25010-6

x=3.2*10^6=3.2Mbit/s

1-30

有一个点对点链路,长度为 20000km。数据的发送速率是 1 kbit/s, 要发送的数据有 100 bit 。数据在此链路上的传播速度为 2 X 10^8 m/s 。假定我们可以看见在线路上传输的比特,试画出我们看到的线路上的比特(画两张图,一张是在 100 bit 刚刚发送完时,另一张是再经过 0.05 s 后)。

解答: 100 bit 的发送时间= 100 bit/ (1000 bit/s) = 0.1 s 。
如图 T-1-30 所示, 0.1 秒的时间可以传播 20000km, 正好是线路的长度。因此,当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时,发送方也正好把 100 bit 发送完毕,整个线路上都充满了所传输的 100 bit 。

alt text

再经过 0.05 s 后,所有的比特都向前走了 10000 km 。这就是说,发送的前 50 bit 已经到达终点了,剩下的 50 bit 还在线路上传播。最后一个比特正好走了一半 10000 km ,在线路的正中间。

这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当作练习

第二章课后习题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非常繁多,而通信也有许多不同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也就是说,发送方发送 l (或 0) 时,接收方应当收到 1 (或 0) 而不是 0 (或 l) 。因此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 ”1" 或 “O", 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出发送方所发送的比特。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应如何连接。当然,哪几个比特代表什么意思,则不是物理层所要管的。

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传输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因此也有人把传输媒体当作第 0 层。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解答: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

而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解答:许多用户通过复用技术就可以共同使用一个共享信道来进行通信。

虽然复用要付出一定代价(共享信道由千带宽较大因而费用也较高,再加上复用器和分用器也要增加成本),但如果复用的信道数量较大,那么总的来看在经济上还是合算的。

常用的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包括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包括密集波分复用和稀疏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即码分多址)。

【总结】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

最常用

频分复用的各路信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带宽指: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

最常用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率带宽,时分复用更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波分复用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

使用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实现,抗干扰能力强!

复用器和分用器的概念

第三章课后习题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链路接通了”与“数
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数据链路则是另一个概念。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
理线路,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
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解答:适配器又称为网络接口卡或简称为“网卡气在适配器上面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包
括 RAM 和 ROM)。

适配器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缆或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

而适配器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 I/O 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进行的。

因此,

适配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由于网络上的数据率和计算机总线上的数据率并不相同,因此在

适配器中必须装有对数据进行缓存的存储器。

若在主板上插入适配器时,还必须把管理该适配器的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这个驱
动程序以后就会告诉适配器,应当从存储器的什么位置把多长的数据块发送到局域网,或者应
当在存储器的什么位置把局域网传送过来的数据块存储下来。

适配器还要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

适配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 CPU 。这时 CPU 可以处理其他任务。当适配
器收到有差错的帧时,就把这个帧丢弃而不必通知计算机。当适配器收到正确的帧时,它就使
用中断来通知该计算机并交付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当计算机要发送 IP 数据报时,就由协议栈
把 IP 数据报向下交给适配器,组装成帧后发送到局域网。

3-06

PPP 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PPP 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 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 PPP 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解答: PPP 协议具有以下特点。(不可靠协议)

(1) 简单: PPP 协议很简单。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帧,就进行 CRC 检验。如 CRC 检验正确,
就收下这个帧;反之,就丢弃这个帧,其他什么也不做。

(2) 封装成帧: PPP 协议规定了特殊的字符作为帧定界符,以便使接收端能从收到的比特
流中准确地找出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3) 透明性: PPP 协议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如果数据中碰巧出现了和帧定界符一
样的比特组合, PPP 规定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4)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PPP 协议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 IP 和 IPX 等)在同一条物
理链路上的运行。当点对点链路所连接的是局域网或路由器时, PPP 协议必须同时支待在链路
所连接的局域网或路由器上运行的各种网络层协议。

(5) 支持多种类型链路: PPP 能够在多种类型的链路上运行。例如,串行的(一次只发送
一个比特)或并行的(一次并行地发送多个比特),同步的或异步的,低速的或高速的,电的
或光的,交换的(动态的)或非交换的(静态的)点对点链路。
PPP 不使用帧的编号,因为帧的编号是为了出错时可以有效地重传,

而 PPP 并不需要实现可靠传输。

PPP 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如果通信线路质量太差,传输就会频频出错。但 PPP
又没有编号和确认机制,这样就必须靠上层的协议(有编号和重传机制)才能保证数据传输正
确无误。这样就会使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

在TCP/IP协议族中,可靠传输由运输层的TCP协议负责,PPP不需要纠错,不需要设置序号,不需要流量控制

ppp协议只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

ppp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补充知识点:CRC检验

循环冗余检验CRC

是一种检错方法,以帧为单位,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帧都除以相同的模数p(模2运算),然后检查得到的余数R

R为0表示正确,R不等于0就丢弃

先在数据位后面补充p-1位的0,计算得到的R作为帧检验序列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详见课本P77页

3-07

(1)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 。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 = x^4 + X + 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2)若要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 1 变成了 0, 即变成了 110101101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3)若要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 1 都变成了 0, 即变成了 110101100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4)采用 CRC 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解答】

(1)x4到x0的系数分别就是CRC的高位到低位,所以除数P为:10011(共5位)

1101011011后面加四个0得: 11010110110000 (5位p应该添加4个0)

用 11010110110000 除以 10011 得商:1100001010 余数:1110

所以应该添加在后面的余数是:1110 (即把一开始添加的4个0换成现在算出来的余数1110)

余数R总是比除数P少一位,所以在计算余数R时,我们先假设为4个0,计算得到的余数替换成4个0就好

alt text

(2)原本的被除数序列为:11010110111110 因为数据位的最后一位的1换成了0,所以替换后的数据序列为: 11010110101110 (注意是数据序列!)

用 11010110101110 除以 10011 得到商:1100001011 余数: 0011

余数不为0,接收端是可以发现的

alt text

(3)当数据最后两位1都变成了0时,即 1101011011 -> 1101011000

再添加FCS检验序列 1110

得到被除数: 11010110001110

除数 p=10011

11010110001110/10011 得到商:1100001001 余数 R = 0101

alt text

(4)采用 CRC 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并非变成了可靠的传输。当接收方进行 CRC 检验时,如果发现有差错,就简单地丢弃这个帧。数据链路层并不能保证接收方接收到的和发送方发送的完全一样。

3-8(补充练习)

alt text

3-10

ppp协议使用零比特填充的方式来实现透明传输,这是一种同步传输技术!!!

PPP 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 0110111111111100 。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若接收端收到的 PPP 帧的数据部分是 0001110111110111110110,试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会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解答】

第一个比特串 0110111111111100:

零比特填充就是在一连 5 个 1 之后必须插入一个 0

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 011011111011111000 (加粗的 0 是填充的)

另一个比特串 0001110111110111110110:

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就是把一连 5 个 1 后面的 0 删除。因此,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就得出: 000111011111-11111-110 (连字符表示删除了 0)。

3-20

假定 1 km 长的 CSMA/CD 网络的数据率为 1 Gbit/s 。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00000 km/s 。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解答】:

数据率1 Gbit/s表示啥意思?

“1 Gbit/s”具体表示的是每秒钟可以传输10亿个比特的信息。 1千米长的限定条件下

1km/200000km/s = 多少秒钟传播时间----0.5*10^(-5)s

如果帧太短不会回传播不到另一端呢,这题感觉看懂,基本功不牢!!!

【官方解答】

l km 长的 CSMA/CD 网络的端到端传播时延 t = (1 km)/ (200000 km/s) = 5 µs 。

2t = 10 µs, (一来一回2倍)

在此时间内要发送(1 Gbit/s)x(lO µs) = 10000 bit 。

只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发送端才能收到碰撞的信息(如果发生碰撞的话),也才能检测到碰撞的发生。

因此,最短帧长为 10000 bit, 或 1250 字节 。

我的理解是:如果帧的长度太短了,那么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传播过去的帧数据再传播过来所需要的时间就短于传播时延,发送端是无法检测到碰撞信号的,所以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传播

3-29

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

alt text

【一些笔记】

局域网的概念大于以太网,但是现在讲局域网默认是以太网

只考虑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简化了概念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尽最大努力的交付,是一种不可靠的交付,对有差错帧是否需要重传需要由高层来决定

第四章课后习题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 ARP 和 ICMP。

【解答】:

网际协议 IP :使用协议 IP 可以把互连以后的计算机网络看成是一个虚拟互连网络。 所谓虚拟互连网络,就是逻辑互连网络,称为互联网。我们知道,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协议 IP 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这种使用协议 IP 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使用 IP 网的好处是:当 IP 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单个网络上通信一样,它们看不见互连的各网络的具体异构细节(如具体的编址方案、路由选择协议,等等)。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用来把一个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转换为相应的 MAC 地址(或硬件地址)。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用来使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转发 IP 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概率。

4-05

IP 地址如何表示?

【解答】:

IP 地址 (32 位)可记为:

IP 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分类的 IP 地址共分为五类。

A 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 1 字节,最前面的 1 位是 0 。

B 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 2 字节,最前面的 2 位是 10 。

C 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 3 字节,最前面的 3 位是 110 。

D 类地址:用于多播,最前面的 4 位是 1110 。

E 类地址:保留今后使用,最前面的 4 位是 1111 。

无分类地址又称为 CIDR 。由“网络前缀 "(network-prefix) (简称为“前缀")和主机号组 成 。 主机号字段称为后缀(suffix) 。 CIDR 的记法是: IP 地址::={<网络前缀>,<主机号>} 但网络前缀的位数不固定,并且没有 A 类、 B 类或 C 类的划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https://pic.imgdb.cn/item/66737be2d9c307b7e9d80a5f.png)

4-06

IP 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答】

IP 地址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1. 每一个 IP 地址都由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 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 ( 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换言之, IP 地址并不仅仅指明一个主机,同时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3. 按照互联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前缀的主机的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为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前缀。具有不同网络前缀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4. 在 IP 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前缀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7

试说明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解答】

从层次的角度看, MAC 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 IP 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 IP 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因为 IP 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

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 MAC 地址。要使这些异构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 MAC 地址转换工作,因此由用户或用户主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统一的 IP 地址把这个复杂问题解决了 。

连接到互联网的主机只需拥有统一的 IP 地址,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当需要把 IP 地址转换为 MAC 地址时,调用 ARP 的复杂过程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而用户是看不见这种调用过程的。因此,在虚拟的 IP 网络上用 IP 地址进行通信给广大的计算机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

4-15

一个 3200 bit 长的 TCP 报文传到 IP 层,加上 160bit 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连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 1200 bit, 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中必须进行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 bit 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据)?

【解答】

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 1200 bit, 可见每一个 IP 数 据报的最大长度是 1200 bit, 故其数据部分(即从 TCP 传下来的数据)最多为:

IP 数据报的总长度- IP 数据报的首部= 1200 - 160 = 1040 bit

由于片偏移是以8字节即64bit为单位的,所以IP数据片的数据部分最大不超过1024bit

书上原话

片偏移是以8字节为偏移单位的,这就是说,除最后一个数据报外,其他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为8字节的整数倍,这里最大只能是1024!!!

可以这样划分:TCP 交给 IP 的数据共 3200 bit= 1024 + 1024 + 1024 + 128, 因此 3200 bit 的数据必须划分为 4 个数据报,如图 T-4-15 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https://pic.imgdb.cn/item/66737c80d9c307b7e9d8c235.png)

图中的 Hl, H2, H3, H4 分别是这 4 个数据报的首部,其长度都是 160 bit (但里面的内 容并不相同),而 TCP_l, TCP_2, TCP_3, TCP_4 分别是这四个数据报片的数据部分,其长度分别为 1024 bit, 1024 bit, 1024 bit 和 128 bit。这 4 个数据报的总长度(首部加上数据部分) 分别为 1184bit, 1184bit, 1184bit 和 288 bit。上面这些就是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的数据。因此,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 1184 + 1184 + 1184 + 288 = 3840 bit。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是20字节(160bit)

4-16

(1) 试解释为什么 ARP 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 10~20 分钟的超时计时器。这个时间设置得太长或太短会出现什么问题?

(2) 至少举出两种不需要发送 ARP 请求分组的情况(即不需要请求将某个目的 IP 地址解析为相应的 MAC 地址)。

【解答】:

  1. 当网络中某个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映射发生变化时, ARP 高速缓存中相应的项目就要改变。例如,更换以太网网卡就会发生这样的事件。10-20 分钟更换一块网卡是合理的。超时时间设置得太短会使 ARP 请求和响应分组的通信太频繁,而超时时间设置得太长会使更换网卡后的主机迟迟无法和网络上的其他主机通信。

  2. 源主机的 ARP 高速缓存中已经有了该目的 IP 地址的项目;源主机发送的是广播分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使用点对点链路。

4-17 主机 A 发送 IP 数据报给主机 B, 途中经过了 5 个路由器。试问在 IP 数据报的发 送过程中总共使用了几次 ARP?

【解答】: 6 次。主机发送 IP 数据报时用一次 ARP, 每一个路由器在转发 IP 数据报时各使用一次。

4-17

IP 协议有分片的功能,但广域网中的分组则不必分片。这是为什么?

【解答】:

IP 数据报可能要经过许多个网络,而源主机事先并不知道数据报后面要经过的这 些网络所能通过的分组的最大长度是多少。等到 IP 数据报转发到某个网络时,可能才发现数 据报太长了,因此在这时就必须进行分片 。

但广域网能够通过的分组的最大长度是该广域网中所有主机都事先知道的,源主机不可能发送网络不支持的过长分组,因此广域网就没有必要将已经发送出的分组再进行分片。

4-19

链路层广播和 IP 广播有何区别?

【解答】:

链路层广播是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在第二层)在一个以太网上实现的对该局域网上所有主机的 MAC 帧广播 。

IP 广播则是用 IP 协议(在第三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对一个网络(即目的网络)上所有主机的 IP 数据报广播。

4-19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29.250/ 16 。该单位有 4000 台计算机, 平均分布在 16 个不同的地点 。 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地址块,并算出每个地址块中 IP 地址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答】:

4000 台计算机平均分布在 16 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有 250 台计算机。因此,主机号有 8 位就够了。这样,网络前缀可以选用 24 位 。 16 个不同地点需要有 16 个地址块 。 每个地点分到一个/24 地址块就够用了。

结果如下:

129.250.1/24, IP 地址范围: 129.250.1.0 ~ 129.250.1.255

129.250.2/24, IP 地址范围: 129.250.2.0 ~ 129.250.2.255

129.250.16/24, IP 地址范围: 129.250.16.0 ~ 129.250.16.255

4-24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4-25

一个主机要向另一个主机发送 IP 数据报,是否使用 ARP 就可以得到该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然后直接用这个 MAC 地址将 IP 数据报发送给目的主机?

【解答】:

有时是这样,但有时也不是这样。ARP 只能对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主机或路由器进行地址解析。我们看图 Q-4-25 的例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https://pic.imgdb.cn/item/667380c5d9c307b7e9dea2ae.png)

由于 A 和 B 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因此主机 A 使用 ARP 协议就可得到 B 的 MAC 地址, 然后用 B 的 MAC 地址,将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发送给 B 。

但当目的主机是 F 时,情况就不同了。 A 无法得到 F 的 MAC 地址,只能先将 IP 数据报 发送给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在本例中就是路由器 R1) 。因此,当 A 发送 IP 数据报给 F 时, 在地址解析方面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A 先通过 ARP 解析出路由器凡的 MAC 地址,将 IP 数据报发送到 R1

(2)R1 再通过 ARP 解析出 R2 的 MAC 地址,将 IP 数据报转发到 R2

(3)R2 再通过 ARP 解析出 F 的 MAC 地址,将 IP 数据报交付 F 。

因此, A 发送 IP 数据报给 F 要经过三次 ARP 地址解析。 A 只知道 F 的 IP 地址,但并不知道F的MAC地址。

从A到F,中间经过了两个路由器,需要使用三次(2+1)ARP地址解析协议

4-26

一个大公司有一个总部和三个下属部门 。 公司分配到的网络前缀是 192.77.33/24 。
公司的网络布局如图 T-4-26 所示。总部共有 5 个局域网,其中的 LAN1 ~ LAN4
都连接到路由器 R1 上, R1 再通过 LAN5 与路由器 R2 相连。 R2 和远地的三个部门
的局域网 LAN6 ~ LAN8 通过广域网相连。每一个局域网旁边标明的数字是局域
网上的主机数。试给每一个局域网分配一个合适的网络前缀。

alt text

1100 0000.0100 1101.0010 0001.0000 0000

50+10+28+10+20+20+25=163<256 8位

lan1:
192.77.33. + 1100.0000 64-2个

lan2:
192.77.33. + 1111.0000 16-2个

lan3:
192.77.33. + 1110.0000 32-2个

解答:

50 个主机的 LAN1 需要前缀/26 (主机号 6 位, 62 个主机号,凡的接口占用一个号
码),

28 个主机的 LAN3 需要前缀/27 (主机号 5 位, 30 个主机号,民的接口占用一个号码),

10 个主机的 LA2和 LAN4 各需要一个前缀/28 (主机号 4 位, 14 个主机号,凡的接口占用一个号码)。

LAN6~ LAN8 (加上路由器)各需要一个前缀/27 (主机号 5 位, 30 个主机号, R1-R5的接口各占用一个号码)。

3 个 WAN 各有两个端点,各需要一个前缀/30 (主机号 2 位, 2 个主
机号)。

LAN5 需要前缀/30 (主机号 2 位,用 2 个号码分配给路由器R1和R2的一个接口)

考虑到以太网上可能还要再接几个主机,故留有余地,可分配一个前缀/29 (主机号 3 位, 6 个主机号)。

下面给出其中的一种答案:
LAN1: 192.77.33.0/26
LAN3: 192.77.33.64/27
LAN6: 192.77.33.96/27
LAN7: 192.77.33.128/27
LAN8: 192.77.33.160/27
LAN2: 192.77.33.192/28
LAN4: 192.77.33.208/28
LAN5: 192.77.33.224/29 (考虑到以太网上可能还要再接几个主机,故留有余地。)
WAN1: 192.77.33.232/30
WAN2: 192.77.33.236/30
WAN3: 192.77.33.240/30

遇到这种题从需要的主机数入手开始计算,然后排网络号,从小到大排,主机号多的先排大的网络号

4-31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140.120.84.24/20 。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 C 类地址?

0101 0100

最小地址直接用IPand/20


最小地址:140.120.80.0/20

最大地址 140.120.95.255/20

地址掩码: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主机号有12位

2^12-2个地址!!!(这里应该不要-2)

因为问的是地址数不是可分配的地址数!

2^4=(16)个c类地址

解答:

最小地址是 140.120.80.0/20
最大地址是 140.120.95.255/20
地址掩码是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地址数是 2^12 =4096, 相当千 16 个 C 类地址

4-33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6 。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 4 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 每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 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 每一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

(4) 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26位网络号,有6个主机号(64个可分配)

64/4=16 均分

16=4个主机号,所以前缀有 28 位

每个子网中有 16 个地址 (14可用)

0100 0000 所有网络的起点!!

子网地址块:

136.23.12.64/28

136.23.12.80/28

136.23.12.96/28

136.23.12.112/28

最小地址:136.23.12.65/28
最大地址 136.23.12.78/28

0100 1110 64+8+4+2=78

解答:
(1) 原来网络前缀是 26 位,需要再增加 2 位,才能划分为 4 个一样大的子网。因此,每个子网前缀是 28 位。

(2) 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 4 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 16 个地址(可用的 14 个)。

(3)4 个子网的地址块分别是:
136.23.12.64/28, 136.23.12.80/28, 136.23.12.96/28, 136.23.12.112/28 。

(4) 地址中的前三个字节分别记为 Bl, B2 和 B3 。

第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8 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是 136.23.12.65, 最大地址是
136.23.12.78 。

第二个地址块 136.23.12.80/28 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是 136.23.12.81, 最大地址是
136.23.12.94 。

第三个地址块 136.23.12.96/28 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是 136.23.12.97, 最大地址是
136.23.12.110 。

第四个地址块 136.23.12.112/28 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是 136.23.12.113, 最大地址
是 136.23.12.126 。

4-47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4.24.74.0/24 。该单位需要用到三个子网,它们对三个子地址块的具体要求是:子网 N1 需要 120 个地址,子网 N2 需要 60 个地址,子网 N3 需要 10 个地址。请给出地址块的分配方案。

笔记:

N1 120 个 128 7位 主机号

N2 60 个 64 6位 主机号

N3 10 个 16 4位主机号

先分主机号多的

N1 14.24.74.0/25 - 14.24.74.127/25

0000 0000 - 0111 1111

N2 14.24.74.128/26 - 14.24.74.191/26

1000 0000 - 1011 1111

N3 14.24.74.192/28 - 14.24.74.207/28

1100 0000 - 1100 1111

解答:这个单位的地址块的网络前缀是 24 位,因此主机号有 8 位,即一共有 256 个地址。

可以拿总地址的一半 (128 个)分配给子网 N1 (实际上可以使用的地址数是 126 个 ) 。这个地址块的网络前缀是 25 位 。

再将剩下地址的一半 (64 个)分配给子网 N2 ( 实际上可以使用的地址数是 62 个)。这个地址块的网络前缀是 26 位 。

还剩下 64 个地址,可以拿出 1/4 (即 16 个地址)分配给子网 N3 (实际上可以使用的地址数是 14 个)。这个地址块的网络前缀是 28 位 。

最后剩下 48 个地址留给以后再用 。

这样,分配给子网 N1 C/25) 的首地址是 14.24 . 74 . 0, 末地址是 14.24 . 74.127 。

分配给子网 N2 ( /26 ) 的首地址是 14 . 24.74.128, 末地址是 14.24.74.191 。

分配给子网 N3 C/28) 的首地址是 14 . 24.74.192, 末地址是 14. 24 . 74.207 。

图 T-4-47 显示了上述分配方案。

alt text

4-48

如图 T-4-48(a)所示,网络 145.13.0.0/16 划分为四个子网 N1,N2, N3 和 N4 。这四个子网与路由器 R 连接的接口分别是 m0, m1, m2 和 m3 。路由器 R 的第五个接口m4 连接到互联网 。

(I) 试给出路由器 R 的路由表 。

(2) 路由器 R 收到一个分组,其目的地址是 145.13.160.78。试解释这个分组是怎样被转发的。

alt text

笔记:

路由表长啥样要知道!!!

网络前缀 下一跳

145.13.0.0/18 直接交付 接口m0

145.13.64.0/18 直接交付,接口m1

145.13.128.0/18 直接交付 接口m2

145.13.192.0/18 直接交付,接口m3

https://pic.imgdb.cn/item/6673984fd9c307b7e9020866.png

请注意,最后一行的网络前缀是 0.0.0.0/0 。这样的网络前缀和任何一个 IP
地址进行按位 AND 运算,其结果都必定是 0, 即一定是匹配的。这时就通过接口 m4 交给默认路由器来处理

默认路由是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的一种特殊路由。它是对IP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时,路由器所选择的路由。默认路由一般应用于网络出口,指向互联网,实现内网主机能够跟外网通信。默认路由在路由表中的处理方式是,当常规的路由列表没有匹配时,才会查看或调用默认路由,因此也被称作“最后一根稻草”。

默认路由的特点包括:

它只能存在于末梢网络中,即那些不直接连接到互联网,而是通过其他路由器才能访问互联网的网络。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其目的地和掩码通常设置为全零,即0.0.0.0/0,表示它可以匹配任何目的地址。
在路由表中,默认路由通常位于最底部,作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类似于“甩锅”,当转发的数据找不到对应的路由时,就会找默认路由。

-----引自百度百科

为什么:0.0.0.0/0,表示它可以匹配任何目的地址。

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的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中的哪一部分表示网络地址,哪一部分表示主机地址。子网掩码由一系列连续的1组成,后面跟着0。当子网掩码为0.0.0.0时,表示没有网络地址部分,即所有的IP地址位都用于主机地址

/0表示子网掩码的位数,当子网掩码为/0时,意味着子网掩码的所有位都是0,即0.0.0.0。这表示没有任何网络地址的限制,可以匹配任何目的地址。

alt text

alt text

第五章课后习题

涉及到的题目有:5-23、传输层PPT最后一页的思考题

5-23 主机 A 向主机 B 连续发送了两个 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 70 和 100 。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 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 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180 ,试问 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 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 。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答:分别求解如下:

(1) 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 70 到 99, 共 30 字节的数据。

(2) B 期望收到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 100, 因此确认号应为 100 。

(3)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的字节数是 180-100=80 字节。

(4)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其确认号应为 70 。要求重传!!!

思考题

这题值得好好看,但是要先复习运输层这一章的内容才行!!!

假设客户机C访问服务器S,S为新建的TCP连接分配了20kB的接收缓存,最大报文段大小MSS=1KB,往返时间延时RTT=200MS。C建立连接时的初始序号为100,且持续以MSS大小的单位向S发送数据,拥塞窗口的初始阈值为32KB;S对接收的每个段进行确认,并通告新的接收窗口。假设TCP连接建立完后,S端的TCP接收缓存仅有数据存入而无数据取出。请回答:

(1)TCP连接建立过程中,C收到的S发送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标志位的值分别是多少?确认序号是多少?

(2)C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此时C的拥塞窗口是多少?C的发送窗口是多少?

(3)当C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接收的数据段序号是多少?C从发送第1个数据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忽略段的传输延时)?

第六章课后习题

涉及到的题目:6-02、6-03、6-14、6-20、6-22、6-24、6-25

6-02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服务器有何区别?

解答:域名系统 DNS 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 IP 地址。在域名系统中使用了层次结构的许多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离用户较近,一般不超过几个路由器的距离。当一个主机发出 DNS 查询请求时,这个查询请求报文就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当所要查询的主机也属于同一个本地
ISP 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立即就能将所查询的主机名转换为它的 IP 地址,而不需要再去询问其他的域名服务器 。

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也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 IP 地址。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因
为不管是哪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若要对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域名进行解析(即转换为 IP 地址),只要自己无法解析,就首先要求助于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注册的所有二级域名。当收到 DNS 查询请求时,就给出相应的回答(可能是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下一步应当找的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
址)。

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管辖的 ( 或有权限的)范围叫作区 。 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自己管辖范围的区 。 但在一个区中的所有节点必须是能够连通的 。 每一个区设置相应的权限域名
服务器,用来保存该区中的所有主机的域名到 IP 地址的映射。因此,权限域名服务器是负责一个区的域名服务器 。 当一个权限域名服务器还不能给出最后的查询回答时,就会告诉发出查询请求的 DNS 客户,下一步应当找哪一个权限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

一个区的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管理整个区的映射

6-03 举例说明域名转换的过程。 域名服务器中的高速缓存的作用是什么?

这玩意内容有点多,后面有时间再整理…

解答:

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过程的要点如下:

当某一个应用进程需要把主机名解析为 IP 地址时,该应用进程就调用解析程序,并成为 DNS 的一个客户,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 DNS 请求报文中,以 UDP 用户数据报方式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使用 UDP 是为了减少开销)。

本地域名服务器在查找域名后,把对应的 IP 地址放在回答报文中返回。应用进程获得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后即可进行通信。

若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回答该请求,则此域名服务器就暂时成为 DNS 中的另一个客户,并向其他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这种过程直至找到能够回答该请求的域名服务器为止。

为了提高域名服务器的可靠性, DNS 域名服务器都把数据复制到几个域名服务器来保存,其中的一个是主域名服务器,其他的是辅助域名服务器。当主域名服务器出故障时,辅助域名
服务器可以保证 DNS 的查询工作不会中断 。 主域名服务器定期把数据复制到辅助域名服务器中,而更改数据只能在主域名服务器中进行。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采用递归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采用迭代查询

根域名服务器通常是把自己知道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让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请求后,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 IP 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权限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就这样进行迭代查询。最后,知道了所要解析的域名的 IP 地址,然后把这个结果返回给发起查询的主机。

当然,本地域名服务器也可以采用递归查询,这取决于最初的查询请求报文的设置是要求使用哪一种查询方式。

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 IP 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 IP 地址 。

6-14 请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并简述理由。

(1) 用户点击某网页,该网页有 1 个文本文件和 3 张图片。此用户可以发送一个请求就可以收到 4 个响应报文。

(2) 有以下两个不同的网页: www.abc.com/m1.html 和 www.abc.com/m2.html 。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 HTTP/1.1 持续连接传送对这两个网页的请求和响应。

(3) 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非待续连接,只需要用一个 TCP 报文段就能够装入两个不同的 HTTP 请求报文。

(4) 在 HTTP 响应报文中的主体实体部分永远不会是空的。

解答:

(1) 错误。对于非持续 HTTP, 需要使用 4 个 TCP 连接分别来发送这 4 个(请求和响应)。对于持续 HTTP, 可以在一个 TCP 连接连续传送 4 个(请求和响应)。

(2) 正确。显然,这两个网页处在同一个服务器上(两个网页的域名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路径名)。如果用户使用 HTTP/1.1 持续连接,那么可以在这个连接上传送这两个网页。

(3) 错误。对于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非持续连接,每一个新的 HTTP 请求报文必须使用一个新的 TCP 连接。

(4) 错误。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器无法找到客户所请求的文件。这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的主体实体部分就是空的。这时,在 HTTP 响应报文的状态行中会返回 一个状态码,例如 404 。

6-20 试述电子邮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件。用户代理 UA 的作用是什么?没有 UA 行不行?

解答: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应具备三个主要组成构件,这就是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以及邮件发送协议(如 SMTP) 和邮件读取协议(如 POP3)

用户代理 UA(User Agent) 就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就是运行在用户 PC 中的一个程序。因此用户代理又称为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 。用户代理向用户提供一个很友好的接口(目前主要是用窗口界面)来发送和接收邮件。具体来讲,用户代理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

(1) 撰写:给用户提供编辑信件的环境。

(2) 显示:能方便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信和去信 。

(3) 处理:包括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

(4) 通信:发信人在撰写完邮件后,要利用邮件发送协议发送到用户所使用的邮件服务器。

收件人在接收邮件时,要使用邮件读取协议从本地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

如果没有用户代理 UA, 那么对于要使用电子邮件的用户就很不方便了。因为上面所说的UA 的功能,就要统统由用户自己来编程实现。如果用户不会计算机编程,那么他就无法使用
电子邮件。即使用户会计算机编程,那么这也将耗费他很长的时间,使他不愿意使用这样的电子邮件。因此,用户代理 UA 对电子邮件用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

6-22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

解答:

邮件地址的格式如下:

收件入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在上式中,符号“@“读作 “at", 表示“在"的意思。收件人邮箱名又简称为用户名,是收件人自己定义的字符串标识符。但应注意,标志收件人邮箱名的字符串在邮箱所在邮件服
务器的计算机中必须是唯一的。我们知道,邮箱所在的主机的域名在互联网中是唯一的,这样就保证了这个电子邮件地址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这对保证电子邮件能够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的准确交付是十分重要的。

电子邮件的用户一般采用容易记忆的字符串。例如,域名 163.com 在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如果我们要向网易(163.com) 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先取一个收件人邮箱名试试看。例如,我们选择 xyz 。这时可能屏幕显示此邮箱名已经有人选用了,于是我们可以在 xyz 后面加上一些字符再试试。例如,我们取xyz2010, 如果屏幕显示可以用这个邮箱名,那么以后我们就使用 xyz2010@163.com 这个电子邮件地址,可以保证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一定是唯一的。

6-24试述邮局协议 POP 的工作过程。在电子邮件中,为什么需要使用 POP 和 SMTP这两个协议? IMAP 与 POP 有何区别?

解答:邮局协议 POP 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功能有限的邮件读取协议。 POP 已成为互联网的正式标准。大多数的 ISP 都支持 POP 。 POP3 可简称为 POP 。

在电子邮件系统中, SMTP 协议是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的,而 POP 协议是用户读取电子邮件的协议。因此,这两个协议都是电子邮件系统必不可少的

电子邮件读取协议中有 POP 和 IMAP 两种。 POP 协议的一个特点就是只要用户从 POP服务器读取了邮件,POP 服务器就把该邮件删除。这在某些情况下就不够方便。

在使用 IMAP 时,在用户的 PC 上运行 IMAP 客户程序,然后与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上的 IMAP 服务器程序建立 TCP 连接。用户在自己的 PC 上就可以操纵邮件服务器的邮箱,就像在
本地操纵一样,因此 IMAP 是一个联机协议

当用户 PC 上运行 IMAP 客户程序,并打开 IMAP服务器的邮箱时,用户就可看到邮件的首部。

若用户需要打开某个邮件,则该邮件才传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为自己的邮箱创建便于分类管理的层次式的邮箱文件夹,并且能够将存放的邮件从某一个文件夹中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中。用户也可按某种条件对邮件进行查找。

在用户未发出删除邮件的命令之前, IMAP 服务器邮箱中的邮件一直保存着。

IMAP 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计算机,随时上网阅读和处理自己的邮件 。

IMAP 还允许收件人只读取邮件中的某一个部分。例如,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先下载邮件的正文部分,待以后有时间再读取或下载邮件的附件。

IMAP的缺点是如果用户没有将邮件复制到自己的 PC 上,则邮件一直存放在 IMAP 服务器上。因此,用户需要经常与 IMAP 服务器建立连接。

6-25 MIME 与 SMTP 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 quoted-printable 编码和 Base64 编码?

解答:

电子邮件的协议 SMTP 有以下缺点:

(1) SMTP 不能传送可执行文件或其他的二进制对象。

(2) SMTP 限于传送 7 位的 ASCII 码。许多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字(如中文、俄文,甚至带重音符号的法文或德文)就无法传送。

(3) SMTP 服务器会拒绝超过一定长度的邮件 。

(4) 某些 SMTP 的实现并没有完全按照 SMTP 的互联网标准。常见的问题如下:
• 回车、换行的删除和增加;
• 超过 76 个字符时的处理:截断或自动换行;
• 后面多余空格的删除;
• 将制表符 tab 转换为若干个空格。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充 MIME,MIME 并没有改动或取代 SMTP 。

MIME 的意图是继续使用目前的 RFC 822 格式,但增加了邮件主体的结构并定义了传送非 ASCII 码的编码规则。

MIME 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 5 个新的邮件首部字段,它们可包含在 RFC 822 首部中。这些字段提供了有关邮件主体的信息。

(2) 定义了许多邮件内容的格式,对多媒体电子邮件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标准化 。

(3) 定义了传送编码,可对任何内容格式进行转换,而不会被邮件系统改变。

quoted-printable 编码和 Base64 编码都是 MIME 常用的内容传送编码。

quoted-printable 编码适用于当所传送的数据中只有少量的非 ASCII 码,例如汉字。这种编码方法的要点就是对千所有可打印的 ASCII 码,除特殊字符等号”=“外,都不改变。等号”=“和不可打印的 ASCII 码以及非 ASCII 码的数据的编码方法是:先将每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用两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然后在前面再加上一个等号”=“。例如,汉字的“系统”的二进制编码是: 11001111 10110101 11001101 10110011 (共有 32 位,但这四个字节都不是 ASCII 码),其十六进制数字表示为: CFBSCDB3 。用 quoted-printable 编码表示为: =CF=BS=CD=B3, 这12 个字符都是可打印的 ASCII 字符,它们的二进制编码需要 96 位,和原来的 32 位相比,开销达 200% 。而等号”=”的二进制代码为 00111101, 即十六进制的 3D, 因此等号”=”的quoted-printable 编码为 “=3D” 。对于任意的二进制文件,可用 Base64 编码。这种编码方法是先把二进制代码划分为一个个 24 位长的单元,然后把每一个 24 位单元划分为 4 个 6 位组。每一个 6 位组按以下方法转换成 ASCII 码。 6 位的二进制代码共有 64 种不同的值,从 0 到 63 。用 A 表示 0, 用 B 表示 l,等等。 26 个大写字母排列完毕后,接下去再排 26 个小写字母,再后面是 10 个数字,最后用"+“表示 62, 而用 “I” 表示 63 。再用两个连在一起的等号”= =”和一个等号”=“分别表示最后一组的代码只有 8 位或 16 位。回车和换行都忽略,它们可在任何地方插入。

域名解析的过程

如www.sina.com.cn:

1、浏览器会先看本地有没有这个域名的缓存,如果有,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再去找本机hosts文件,如果有对应IP地址,则使用;如果没有,就请求LDNS。

2、LDNS查询是否有www.sina.com.cn的A记录,如果有,就直接返回对应的IP地址;如果没有,就查询是否有sina.com.cn的NS记录,如果有,LDNS就给该域名发请求;如果没有,就查询是否有com.cn的NS记录,如果有,LDNS就给该NS发送请求;如果没有,就查询是否有cn的DNS,如果没有cn的NS记录,LDNS就给根域名服务器发送解析请求(13个IP通常是预先配置在LDNS里面)。

3、如前图所示过程进行解析。

课堂练习

概述+物理层

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 客户方主动发送请求
B 客户被动等待请求
C 服务器被动等待请求
D 服务器响应请求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主动请求服务,服务器被动等待接受请求

下列关于分组交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分组是由协议构成的

B 分组一定要进行编号

C 分组交换的核心是存储转发

D 分组由路由器转发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分组是不一定需要进行编号的

每一个分组(IP数据报)独立传播,与前后的分组无关,不进行编号

100M和1000M的网卡,它们的发送速率不同,但是在双绞线上的传播速率是相同的。 A

A 正确

B 错误

协议的三要素是指 ABC

A 语法
B 语义
C 同步
D 语言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D

A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B 运输层负责为两合主机中进程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C 数据链层负责为相邻节点之间提供通信服务。

D 以上都正确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通信双方各对等层的通信都是虚拟通信

B 每个通信节点通信都是由一系列通信协议构成的协议栈完成的

C 发送时,从上层到下层协议层层封装,接收时从下层到上层是层层解封

D TCP/IP体系结构的网络允许网络接口层使用任何的协议

网络接口层就是网络层

物理层就是个例外

以太网卡的水晶头,从外观上观看体现了 A

A 机械特性 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B 电器特性 电压的范围

C 功能特性 电压的意义

D 过程特性 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PCM系统量化时若采用128个量化等级,编码时的码长为( B )位

A 8

B 7

C 128

D 64

PCM 是一种独特的模数转换方法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课堂作业(判断题:打√或×)

1、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服务 (×,数据链路层不提供可靠服务)

2、PPP协议使用CRC校验,因此PPP协议是可靠协议。 (×)

PPP 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只保证无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行CRC校验)。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它仅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

PPP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 使用零比特填充实现透明传输

3、路由器可以不需要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在网络层,需要下一层的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4、以太网终端根据目的MAC地址来判断是否接收帧,交换机根据MAC-端口表来判断是否转发数据顿 (√)

5、交换机和VLAN都可以隔离广播域。 (×, 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域,VLAN可以)

交换机通常不能隔离广播域

有关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 D )

A、虚拟网络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的逻辑分组;

B、可以使用交换机的端口划分虚拟局域网,且虚拟局域网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C、在虚网中的逻辑工作组各节点可以分布在同一物理网段上,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网段上

D、虚拟局域网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网络

这题我不知道,但是是老师课件上的答案,所以应该是没有错的,就这样记一下先

后续,找到资料了,书上104页这样说,

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10Mb/s以太网规定的无效顿是长度小于(C)字节的帧

A 512

B 32

C 64

D 128

以太网规定的最短帧长是64个字节,即512比特。对于10Mb/s的网络来说,发送512比特的时间是51.2us,也就是说争用期是51.2us

以太网取(B)us为争用期的长度

A、512

B、51.2

C、64

D、9.6

在数据链路层上处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收发帧同步问题的是( C )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成帧

D、介质访问控制

收发帧同步问题需要一种方式来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这里使用成帧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添加帧的首尾部

下列网络设备中,在物理层上能够扩展以太网,但会形成更大碰撞域的是(D)

A路由器

B网桥

C交换机

D集线器

集线器(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而网桥是数据链路层设备

所以集线器在物理层上拓展以太网,但会形成更大碰撞域

下列网络互联设备中,不能隔离冲突域的是( B )

A路由器

B集线器

C交换机

D网桥

集线器不能隔离冲突域

下列网络互联设备中,能够隔离广播域的是(A)

A路由器

B集线器

C交换机

D网桥

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划分为不同的网络,其他设备链接的是一个网络

以下哪些是链路层需要解决的问题?(ACD)

A 介质访问控制

B 安全性

C 差错控制

D 流量控制

这个书上也没找到~

网络层

关于ARP协议,下列哪些情况不需要发送ARP请求 (ABC)

A 源主机的高速缓存已经由目的主机IP地址

B 源主机的发送的是广播分组

C 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使用点对点通信

D 同一个局域网的主机之间

关于ARP协议,假设主机A和主机B要跨越10个路由器互连的网络,从A发送数据到B,需要经历(C)次ARP解析

A 9

B 10

C 11

D 2

需要在 主机A和10个路由器上分别进行ARP解析服务,所以一共11次

以下对IP地址分配中描述不正确的是(B)。

A 网络ID不能全为1或全为0

B 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ID

C 网络ID不能以127开头

D 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ID

网络号中:可使用大部分,全为0表示本网络,全为1保留作为本地软件回环测试本主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用

127开头做本地回环测试用

主机号中:全为1表示广播地址,全为0表示网络地址,有特殊用途

网络ID就是网络号,同一个网络的网络号一定是一样的!

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C)。

A一个B类网络号

  • A类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255.255.255。A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到126。

  • B类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B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28到191。

  • 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92到223。

  • D类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D类地址 224 到 239 不用于网络地址,而是用于多播地址。

  • E类地址:范围从240.0.0.0到255.255.255.255。E类地址 240 到 255 也不用于网络地址,而是保留用于实验和未来使用。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子网掩码:确定了多少个1,表示网络前缀,多少个,表示主机号

D 以上都不是

CIDR地址块:138.130.28/22包含了多少个C类地址? D

A 1

B 2

C 3

D 4

22个1为: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xx xxxx xxxx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xxxx xxxx

有两位可用的空间2^2=4个

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但要连接6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

A 255.255.255.0

B 255.255.255.128

C 255.255.255.192

D 255.255.255.224

26<32=2^5,主机号要求至少5位

一个c类地址,255.255.255.0

六个子公司,6<8=2^3 区分子公司还需要3位主机号

注意问的是子网的掩码,所以这里是24+3为27位!

255.255.255.224

某A类网络划分了122个子网,它的子网掩码是 D

A 255.224.0.0

B 255.248.0.0

C 255.252.0.0

D 255.254.0.0

注意是划分122个子网,我们选择从主机部分借用一些位作为子网部分,从而增加子网的数量

122<2^7-2=126 从主机号中选择7位用来划分子网

1111 1111 1111 111x xxxx xxxx xxxx xxxx

255.254.0.0

当路由器接收的IP报文中的目标网络不在路由表中时,将采取的策略是( A )。

A 丢掉该报文

B 将该报文以广播的形式从该路由器的所有端口发出

C 将报文退还给上级设备

D 向某个特定的路由器请求路由

应用层

访问域名www.jnu.edu.cn,在应用层、运输层和网络层会使用哪些协议?

应用层

HTTP/HTTPS: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而HTTPS是HTTP的安全版本,通过SSL/TLS加密数据传输。

运输层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有序的和错误检测机制的字节流传输服务。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一种无需建立连接的简单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或顺序。

网络层

IP(互联网协议):负责在网络中路由数据包,IPv4和IPv6是最常见的版本。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发送错误消息和操作信息,例如,当你尝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时,可能会收到一个ICMP错误消息。

当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jnu.edu.cn并按下回车时,首先DNS(域名系统)会在应用层解析域名到IP地址,然后使用上述的协议栈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接收。通常情况下,HTTP/HTTPS协议用于应用层,TCP用于运输层,而IP协议用于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作业

4-09 关于IP地址与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连接多少台主机?(要求说明理由)

(1)答: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数字,用于在IP地址中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所有IP地址的前24位是网络地址,而最后8位是主机地址。

具体来说:

255.255.255.0的二进制形式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网络部分(前24位):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表示网络地址的固定部分。

主机部分(最后8位):00000000,表示主机地址的可变部分。

这意味着,使用这个子网掩码的网络可以有256个可能的主机地址(从00000001到11111111),但由于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通常不分配给主机,实际可用的主机地址会少一些。

例如,如果一个网络的IP地址范围是192.168.1.0到192.168.1.255,使用255.255.255.0作为子网掩码,那么192.168.1.0是网络地址,192.168.1.255是广播地址,而192.168.1.1到192.168.1.254可以分配给主机。

(2)答:子网掩码255.255.255.248的二进制形式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在这个子网掩码中,有29位是网络位(前24位加上最后5位),3位是主机位。这意味着每个子网可以有 23 个可能的主机地址。

2^3=8

然而,在这8个地址中,有两个地址是特殊的:

子网的第一个地址是网络地址,它代表整个子网,通常不分配给任何具体的主机。

子网的最后一个地址是广播地址,用于发送到子网内所有主机的消息。

所以,实际可用的主机地址是8减去2,即6个。

例如,如果一个子网的起始IP地址是192.168.1.0,使用255.255.255.248作为子网掩码,那么:

网络地址是192.168.1.0

可用的主机地址范围是192.168.1.1到192.168.1.6

广播地址是192.168.1.7

因此,使用255.255.255.248子网掩码的每个子网可以连接6台主机。

4-27

由两个地址块208.128/11和208.130.28/22。是否由哪个地址包含了另外一个地址?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形式来理解它们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地址块1: 208.128/11

子网掩码为/11,意味着前11位是网络部分,剩下的21位是主机部分。

208的二进制是:1101 0000

128的二进制是:1000 0000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是:11111111111100000000000

1101 0000.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IP)
1111 1111. 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掩码)

计算网络号:

1101 0000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208.128.0.0

地址块2: 208.130.28/22

子网掩码为/22,意味着前22位是网络部分,剩下的10位是主机部分。

208的二进制是:1101 0000

130的二进制是:1000 0010

28的二进制是:0001 1100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是: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0000

1101 0000.1000 0010.0001 1100.0000 0000 (IP)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 (掩码)

计算网络号:

1101 0000.1000 0010.0001 1100.0000 0000 = 208.130.28.0

208.128/11的前缀为:11010000 100;208.130.28/22的前缀为:11010000 10000010 000101,它的前11位与208.128/11的前缀是一致的,所以208.128/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22这一地址块。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传输延迟时间最小的交换方法是( A )

A 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中间不经过任何交换,直接传递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服务数据单元

OSI将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数据单元

4、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 c )

A、报文(Message)、比特(Bit)B、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

C、帧(Frame)、比特(Bit)D、数据报(Datagram)、比特(Bit)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接口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需要即为异步时分复用),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c )

A. 异步时分复用
B. 频分多路复用
C. 同步时分复用
D. 以上均不对

8、( c )是下列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的。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以上都好。

9、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 a )比较合适。

(A)光缆 (B)同轴电缆 (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长距离,有电磁干扰,用光纤

10、局域网体系结构中( b )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1、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c )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不按序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12、Hub是( c )。

A、网卡 B、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13、下列协议不属于TCP/IP协议簇中的协议是( d )

A、ICMP B、TCP C、DNS D、HDLC

14、TCP/IP模型的传输层有两个协议,第一个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第二个协议UDP是( d )。//tcp是可靠面向链接协议

A、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B、一种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C、一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D、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15、报文的内容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的是( d )方式。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虚电路交换 D.数据报交换

16、以下不属于防火墙技术的是( D )。

A IP过滤 B 线路过滤 C 应用层代理 D 计算机病毒监测

17、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32.121.100.1,哪么它属于( b )网。

A. A类 B. B类 C. C类 D.D类

【解释】

A类、B类、C类和D类IP地址是根据IP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来分类的,具体如下:

  • A类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255.255.255。A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到126。A类地址通常分配给大型网络,如跨国公司或大型组织。

  • B类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B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28到191。B类地址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

  • 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地址的第一位数字是192到223。C类地址用于小型网络,如小型公司或家庭网络。

  • D类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D类地址不用于网络地址,而是用于多播地址。

  • E类地址:范围从240.0.0.0到255.255.255.255。E类地址也不用于网络地址,而是保留用于实验和未来使用。

IP地址的分类是根据IPv4的分类方法。IPv6采用了不同的地址表示和分配方法。

18、Internet上各种网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信的基础是( d )协议

(A) HTTP (B) IPX © X.25 (D) TCP/IP

19、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20、计算机内的传输是(a)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21、属于集中控制方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 )

(A) 星型结构 (B) 环型结构 © 总线结构 (D) 树型结构

2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 。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C、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网络层

D、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是网络层设备。

23、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

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

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24、帧中继网是一种( a ) 。

A、广域网 B、局域网 C、ATM网 D、 以太网

25、下面关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

C、IP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D、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26、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是一样的。

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

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

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IP地址。

27、关于无分类编址CID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B、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C、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少。

D、使用CIDR,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多个匹配结果,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因为网络前缀越长,路由就越具体。

28、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9、在TCP/IP协议族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 b ) 。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0、IP 协议提供的是服务类型是( b) 。

A 、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C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D 、无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31、双绞线传输介质是把两根导线绞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 d ) 。

A 、信号传输时的衰减 B 、外界信号的干扰

C 、信号向外泄露 D 、信号之间的相互串扰

32、ICMP协议位于( a )

A、网络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 D、数据链路层

33、在 OSI模型中,第 N层和其上的 N+ l层的关系是 ( a ) 。

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

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34、地址“128.10.0.0”是( b ) 地址。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35、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c )

A、IP B、ICMP C、ARP D、RARP

36、TCP/IP为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在传输层采用了UDP协议,其传输的可靠性则由( a ) 提供。

A、应用进程 B、TCP C、DNS D、IP

37、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采用( c )

A、总线拓扑 B、环型拓扑 C、网状拓扑 D、星形拓扑

38 、在 OSI 层次体系中,实际的通信是在( a )实体之间进行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39 、IP 地址 192.1.1.2 属于( )其默认的子网掩码为 d

A、B 类,255.255.0.0 B、A 类, 255.0.0.0

C、C 类, 255.255.0.0 D、C 类,255.255.255.0

40、在TCP中,连接的建立采用( c ) 握手的方法。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可分为_____ 网、_____ 网、_____ 网。

2、广域网由 _____和 _____组成。

3、X.25协议的分组级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_____层,其主要功能是向主机提供多信道的___服务。

4、OSI的会话层处于_____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_______层提供服务。

5、现在我们常提到的网络体系结构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是理论上的标准;另一是____________,它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6、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法即_____、_____、_____。

7、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_____或_____地址。

8、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和 _____ 。

9、在TCP/IP网络中,TCP协议工作在 _____ 层,FTP协议工作在 _____层。

10、TCP/IP 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即 _____ 和_____ 。

11、TCP/IP 网络中,物理地址与_____层有关,逻辑地址与 _____层有关,端口地址和 _____层有关。

12、在虚电路服务中,任何传输开始前,要先 _____。

13、在分类IP地址中,_____类地址属多播地址。

14、专用IP地址只能用做_____地址而不能用做全球地址。

15、TCP/IP协议族中,位于网络层且能够传输差错和控制报文的协议 。

16、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_______及_______。

17、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____________地址。

18、一个TCP连接过程分三个阶段,即 _____ 、 _____ 、 _____ 。

19、WWW上的每一个网页(Home Page)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 _____ 。

20、电子邮件涉及的主要协议有两个:SMTP、 _____ 。

四、简答题

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2、论述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的结果。

3、简述OSI七层模型每层简单功能。

4、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问题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5、简述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

6、IP地址是怎样定义的?一共分为几类?怎样辨别?

7、什么是子网掩码?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B 6、C 7、C 8、C 9、A 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D 17、B 18、D

19、B 20、A 21、A 22、C 23、D 24、A 25、D 26、D 27、C 28、C 29、B 30、B 31、D 32、A 33、A 34、B 35、C 36、A 37、C 38、A 39、D 40、C

二、填空题

1、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2、一些接点交换机、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

3、网络虚电路

4、运输 表示

5、OSI、TCP/IP

6、即调频、调幅、调相。

7、物理地址、MAC地址。

8、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监测

9、传输层,应用。

10、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11、数据链路、网络、传输

12、建立连接 。

13、D

14、本地

15、ICMP

16、ARP RARP。

17、物理

18、连接建立 、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

19、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20、POP3。

四、简答题

1、(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存储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

1)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2)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3)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分组交换的缺点有:

1)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

2)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

2、 按网络节点分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

按传输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

3、1)物理层:传递比特数据流(硬件接口等)

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传输(节点到节点)

3)网络层:数据分组的传输(路由选择,寻址,检验等)

4)传输层:数据报文的传输(端到端)

5)会话层:负责数据单元的管理(连接,通信控制等)

6)表示层:数据表示的处理(编码,加密,解压缩等)

7)应用层:面向应用的管理(网络和应用程序得交互等)

4、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5、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其工作原理是:

1)发送数据: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长再发

2)接收数据:

所有以太网上的网络节点一直持续在监听网络上的数据,一旦有载波出现,就开始从网路上截获数据,从截获的数据中取出目的MAC地址,如果目的MAC地址是自己,就删除MAC地址,并把数据向上层协议传递。

6、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总共32位,共分为A、B、C、D和E五类。

A类:网络号占8位,且最前面一位为0,主机号占24位。

B类:网络号占16位,且最前面两位为10,主机号占16位。

C类:网络号占24位,且最前面三位为110,主机号占8位。

D类:最前面四位为1110,用于多播。

E类:最前面四位为1111,保留为以后用

7、子网掩码能够表示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段怎样划分子网地址和主机号。子网掩码规定了全1的为网络号,全0的为主机号。

子网掩码255.255.255.0代表C类IP地址默认子网掩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