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的页面存储、移动页面适配、常用的相对单位

一、H5的页面存储(本地存储)

1. Cookie:进行页面数据的临时存储。将用户的信息存储在本地,本质是一个文本文件,使用的原因是前后端交互时采用的是http协议。Cookie也是http请求中进行用户跟踪的一种手段。工作流程是:
(1)客户端第一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没有cookie信息
(2)当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生成cookie,在cookie中保留客户的相关信息
(3)服务器将cookie连同其他的信息一起响应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到cookie后,将其保留在本地
(4)当客户端再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时,会将本地的cookie信息一起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会解析cookie中的信息,决定用户是否要登录
(5)特点:

  • Cookie 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在
  • 在服务器端生成,保留在客户端
  • 体积小,只能用来存取少量的信息。存储上限是4k。当 Cookie 超过4KB 时,它将被裁切。
  • 大量使用cookie会带来性能的浪费: Cookie 是紧跟域名的。我们通过响应头里的 Set-Cookie 指定要存储的 Cookie 值。默认情况下,domain 被设置为设置 Cookie 页面的主机名
  • 对字符编码格式支持较差

2. HTML5提供的Web Storage:是浏览器存储数据的的数据存储机制。它又分为 Local Storage Session Storage
(1)特性:
        a. 只在浏览器端使用,不与服务器发生通信

        b. 存储数据的格式:key:value 

        c. 大小限制:每个域名5M

        d. 使用方法:

  • setItem(key,value):设置值
  • getItem(key):获取值
  • removeItem(key):删除键
  • key: 索引
  • clear():清空所有

        e. 存储的内容:文本、图像、json、数组、样式文件(凡是可以序列化为字符串的数据都可以存储)

        f. 过期策略: local storage 永久存储,不过期,除非手动删除,session storage 在重启
浏览器、关闭页面或新开页面时失效     

(2)Local Storage 与 Session Storage 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生命周期作用域的不同。

       生命周期: Local Storage 是持久化的本地存储,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是永远不会过期的,使其消失的唯一办法是手动删除;而 Session Storage 是临时性的本地存储,它是会话级别的存储,当会话结束 (页面被关闭) 时,存储内容也随之被释放

       作用域: Local Storage、Session Storage 和 Cookie 都遵循同源策略。但 SessionStorage 特别的一点在于,即便是相同域名下的两个页面,只要它们不在同一个浏览器窗口中打开,那么它们的 Session Storage 内容便无法共享

 3. IndexDB:运行在浏览器上的用于临时存储数据非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上来说,IndexDB 是没有存储上限的 (一般来说不会小于 250M)。它不仅可以存储字符串,还可以存储二进制数据

(1)没有存储上限:存储空间不小于250M
(2)不仅可以存放字符串,还可以存放二进制数据
(3)存放数据的格式:key --- value
(4)使用方式:
                objectStore.createIndex(key,value) --- 创建index

                objectStore.get(key) --- 获取数据

二、移动页面适配

1. 什么是移动页面适配?
        让页面在不同的设备上都可以正常显示

2. 移动端页面的设计方向
(1)0适配:使用弹性盒子(flex布局)+媒体查询做微调

(2)等比缩放:给予一个尺寸做设计,其他屏幕进行等比缩放

3. 0适配:不做任何适配,使用flex布局后,页面在不同的移动端都可以合理的展示

       手机屏幕的逻辑像素一般在 320px ~ 428px 这个范围,手机页面最常见的布局就是水平均分排列和两栏布局(如下图所示)

       使用 flex 布局实现的水平均分排列原本就是响应式的,不管是 320px 还是 428px 的屏幕都是均分排列。对于两栏布局,固定部分的宽度相同,自适应部分随着屏幕尺寸的差异也会自动展示更多或者更少的内容。

缺陷:

       技术问题:flex 自适应布局对绝大多数页面能合理展示,但对于一些非均分排列和两栏布局的设计风格就无能为力了。比如一个活动页面上有一个抽奖转盘。如果小屏和大屏都用同样大小展示,视觉上会很奇怪。

4. 等比缩放:UI设计师设计出页面,会给出页面中个元素的尺寸;Web前端开发工程师会根据设计图100%的进行还原,还原后的页面在不同的移动端效果都是一样的

优点:

​        简单、可控。设计师能对不同屏幕尺寸手机的展现效果做绝对的把控,测试工程师也不用担心漏测了某款机型出现样式错乱自己没有发现,开发工程师也可以一套代码满足任何场景。

缺陷:

​       手机屏幕之所以越来越大,本意是想展示更多的内容,而不是让文字图片越变越大。

     ​  如果文字图片在 IPhone 12 Max Pro 上看起来合理,在 IPhone 6s 上会小的像蚂蚁。

(1)viewport缩放方案(视口缩放方案)

       实现方式:在写 HTML、CSS 对设计稿进行还原时不关注屏幕尺寸的差异,而是直接按设计稿的标注来开发。比如设计稿里标注的文字字号是30px,CSS里就设置文字字号30px。页面开发好后,在 HTML 的 head 标签里加入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设计稿宽度}, initial-scale={屏幕逻辑像素宽度/设计稿宽度}">

(2)示例:假设设计师交付的设计稿宽度是 750px,设计稿上一个标题字号标注的是 32px 、margin 是 20px。我们以标注的大小来写 CSS。之后需要通过 JavaScript 计算获取屏幕的宽度(假设需要适配逻辑像素宽度是 428px 的屏幕),在 HTML 的 head 里添加如下代码: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750px, initial-scale=0.57"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设置布局视口 (layout viewport) 的宽度为750px(此时页面一般会超出屏幕),再缩放页面(initial-scale)使其恰好撑满屏幕。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script>
    const WIDTH = 750
    const mobileAdapter = () => {
      let scale = screen.width/WIDTH
      let content = `width=${WIDTH}, initial-scale=${scale}, maximum-scale=${scale}, minimum-scale=${scale}`
      let meta = document.querySelector('meta[name=viewport]')
      if(!meta) {
        meta = document.createElement('meta')
        meta.setAttribute('name', 'viewport')
        document.head.appendChild(meta)
      } 
      meta.setAttribute('content', content)
    }
    mobileAdapter()
    window.onorientationchange = mobileAdapter
</script>
</head>
<body>
 ...
</body>
</html>

       优点:开发流程很简单,工程师只需要根据设计稿标注还原页面,不需要额外计算,适配范围广。

       缺点: 页面整体放大缩小,对于不想缩放的元素无法控制。比如边框在大屏手机下显得很粗,在小屏手机下显得很细。

(2)动态的rem方案

       在使用单位控制页面元素大小时,可以使用固定单位 px,也可以使用相对单位 rem。2rem 等于 html 标签 font-size 的 2 倍。

       基于这个原理,对于需要适配屏幕等比缩放的元素可以选用 rem 作为单位,对于不需要等比缩放的元素依旧使用 px 作为单位。

       只要调整html标签的 font-size,就能让所有使用 rem 单位的元素跟随着发生变化,而使用 px 单位的元素不受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屏幕尺寸跳转 html 标签的 font-size。

       示例:设计师交付的设计稿宽度是 750px,设计稿上一个 div 的标注尺寸是 375px(宽度是设计稿宽度的一半)。设计步骤是

​        1)设置 html 的 font-size 为 100*屏幕宽度 / 设计稿宽度

​        2)在写 CSS 时设置 div 的宽度是 3.75rem(计算时用设计稿标注值除以100),边框宽度为 1px

​        3)假设用户在逻辑像素宽度是 375px 的设备上打开页面,则 html 的 font-size 是100*375/750 = 50px,div 的宽度是 3.75rem,即 187.5px 正好是屏幕宽度的一半。

​        4)假设用户在逻辑像素宽度是 428px 的设备上打开页面,则 html 的 font-size 是100*428/750 = 57.07px,div的宽度是3.75rem ,即 214px 正好是屏幕宽度的一半。

​        5)为什么要用 100 来乘以屏幕宽度/设计稿宽度?其实 100 只是随便选取的一个值,我们也可以随便其他任意值比如 50。如果选 100,设计稿中某个元素标注的尺寸是 375px,我们可以很快速的计算出 3.75rem。如果 html 的 font-size 设置为 50*屏幕宽度/设计稿宽度,那么 div 的宽度就应该是 7.5rem了。换算起来就没那么直观了。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minimum-scale=1">
  <script>
    const WIDTH = 750  //如果是尺寸的设计稿在这里修改
    const setView = () => {
      //设置html标签的fontSize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fontSize = (100*screen.width/WIDTH) + 'px'
    }
    window.onresize = setView; // 如果窗口大小发生改变,就触发 setView 事件
    setView()
  </script>
  <style>
    div {
      width: 3.75rem; /* 需要随屏幕等比缩放,使用rem单位,比如设计稿中标注的32px这里写成0.32rem */
      border: 1px solid #ccc; /*不需要缩放的部分用px*/
    }
  </style>
</head>
<body>
  <div>内容</div>
</body>
</html>

        优点:既能实现页面级整体缩放,又能个性化控制某些元素不缩放。 

(3)vw适配方案
        vw 是相对单位,1vw 表示屏幕宽度的 1%。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所有需要适配屏幕大小等比缩放的元素都使用 vw 作为单位。不需要缩放的元素使用 px 做单位。

​        例如:设计师交付的设计稿宽度是 750px,设计稿上一个标题的 fontSize 标注尺寸是32px。(32/750)*100% = 4.27% ,换句话说这个标题的字号占屏幕宽度的占比是4.27%,不管任何屏幕都是如此。4.27% 即 4.27vw。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style>
    .button{
      width: 16vw;        /*  100vw*120/750  */
      font-size: 3.73vw;  /*  100vw*28/750  */
      line-height: 6.4vw; /*  100vw*48/750  */
      border: 1px solid #000; /*不需要缩放的部分用px*/
      text-align: center;
    }
</style>
<body>
    <div>
        <button class="button">按钮</button>
    </div>
</body>
</html>

       在写样式时会发现,虽然不用写JS做适配,但标注尺寸换算为vw又麻烦又不直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style>
    :root {
       --ratio: calc(100vw/750);
    }
    .button {
        font-size: calc(100vw*28/750);  /* 可以直接用calc */
        line-height: calc(100vw*48/750);
        width: calc(120*var(--ratio));  /* 也可以用calc配合var使用,IE不支持var */     
        border: 1px solid #000; /*不需要缩放的部分用px*/
        text-align: center;
    }
</style>
<body>
    <div>
        <button class="button">按钮</button>
    </div>
</body>
</html>

        也可以用SCSS,把换算交给预处理器

@function px2vw($px) {
  @return $px * 100vw / 750;
}
.button {
  width: px2vw(120);
  font-size: px2vw(28);
  line-height: px2vw(48);
  border: 1px solid #000;
  text-align: center;
}

(4)适配方案对比

        1)viewport 缩放方案

  • ​ (1)适配原理简单
  • ​ (2)需要使用 JS
  • ​ (3)直接使用设计稿标注无需换算
  • ​ (4)方案死板,只能实现页面级别肢体缩放

        2)动态REM方案

  • ​ (1)适配原理稍复杂
  • ​ (2)需要使用 JS
  • ​ (3)设计稿标注的 px 换算到 css 的 rem 计算简单
  • ​ (4)方案灵活,既能实现整体缩放,又能实现局部不缩放

        3)vw 方案

  • ​ (1)适配原理简单
  • ​ (2)不需要 JS 即可适配
  • ​ (3)设计稿标注的 px 换算到 css 的 vw 计算复杂
  • ​ (4)方案灵活,既能实现整体缩放,又能实现局部不缩放

三、常用的相对单位

1. em
       em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其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如当前对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

(1)em的值并不是固定的
(2)em会继承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style>
    body{  /* 浏览器默认尺寸是16px,故body中的font-size: 16 * 62.5%=10px */
        font-size: 62.5%  
    }
     #app{  /* #app继承与父级元素10px * 1.2 = 12px */
        font-size: 1.2em;
        color: green;
    }
    #app p { /*  app p继承与#app,此时1em=12px,故#app p中的font-size为12px1.2=14.4px */
        font-size: 1.2em;
    }
    #footer{  /* #footer继承与body 10px2=20px; */
        font-size: 2em;
        height: 6em;
        border:  solid red 1px;
    }
</style>
<body>
    <div id="app">
        app font-size = 12px
        <p>
            p font-size = 12px * 1.2 = 14.4px
        </p>
    </div>
    <div id="footer">
        footer  font-size = 20px
    </div>
//加入js代码
    <script>
        document.body.style.fontSize='20px';
    </script>
</body>
</html>

    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采用em单位,由于body font-size设置为20px,其他均等比例的扩大

(3)结论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父级元素如html、body font-size,作为整体默认尺寸,通过运行js脚本动态修改font-size实现适配其适配方案依旧是依据像素点来适配需要通过注入脚本实现所有子元素的宽度、高度、font-size等尺寸,均继承与父元素,故增加了我们的计算成本

2. rem
       全称root em,简写rem,故其也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但只相对于根元素,可以简单的通过更改根元素大小,从而调整所有字体大小。

(1)只相对于根元素(html)
(2)通过修改根元素可成比例的调整页面字体大小
(3)其适配方案通过js脚本设置像素点来实现
        其与em的基本用法是一致的,唯独不一致的是,所有元素都是相对于根元素,而不是父级元素,减少了我们的计算成本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Rem</title>
</head>
<style>
    html{
        font-size: 10px;
    }
    #app{
        font-size: 1.2rem;
        color: green;
    }
    #app p {
        font-size: 1.2rem;
    }
    #footer{
        font-size: 2rem;
        height: 6em;
        border: 1px solid red;
    }
</style>
<body>
    <div id="app">
        app font-size = 12px
        <p>
            p font-size = 12px * 1.2 = 14.4px
        </p>
    </div>
    <div id="footer">
        footer  font-size = 20px
    </div>
</body>
</html>

3. em、rem总结
(1)用rem,不用em,尺寸清晰,易于维护
(2)由于rem是root em,故其与em兼容性是一致的
(3)均是基于像素点适配
4. 移动端使用方案
        在移动端适配方案中,使用rem时,通常与scss、less、postcss等预编译器相结合,通过定义一些函数,或者使用一些插件、使我们在开发时,依旧使用px,即设计师给我们的设计稿像素点,通过预编译期将其编译成rem单位。从而实现适配

5. vw、vh
        vw(Viewport Width)、vh(Viewport Height)是基于视图窗口的单位,是css3的一部分,基于视图窗口的单位,除了vw、vh还有vmin、vmax。

(1)vw:1vw 等于视口宽度的1%
(2)vh:1vh 等于视口高度的1%
(3)vmin:选取 vw 和 vh 中最小的那个,即在手机竖屏时,1vmin=1vw
(4)vmax:选取 vw 和 vh 中最大的那个 ,即在手机竖屏时,1vmax=1vh
        由于使用vw、vh依赖于视图窗口,故当屏幕分辨率变大或者缩小,尺寸会进行相应的放大或者缩小,当页面足够大,或者足够小时,尺寸会变得很大或者很小,从而导致用户体验差,当然谁会用那么大或者那么小的设备呢?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你是一个最求完美用户体验的人,可通过rem,对根元素设置最大最小值,配合body加上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

示例:index.scss

/* rem 单位换算:定为 75px 只是方便运算,750px-75px、640-64px、1080px-108px,如此类推 */
  $vw_fontsize: 75;  /*iPhone 6尺寸的根元素大小基准值 */
  @function rem($px) {
       @return ($px / $vw_fontsize ) * 1rem;
  }
  /* 根元素大小使用 vw 单位 */
  $vw_design: 750;
  html {
      font-size: ($vw_fontsize / ($vw_design / 2)) * 100vw; 
     /* 同时,通过Media Queries 限制根元素最大最小值 */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320px) {
          font-size: 64px;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540px) {
          font-size: 108px;
      }
  }

html文件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w-Vh</title>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index.css">
<style>
    /* body 也增加最大最小宽度限制,避免默认100%宽度的 block 元素跟随 body 而过大过小 */
    body {
        max-width: 540px;
        min-width: 320px;
    }
</style>
<script>
</script>
<body>
    <div id="app">
        app font-size = 12px
        <p>
            p font-size = 12px * 1.2 = 14.4px
        </p>
    </div>
    <div id="footer">
        footer  font-size = 20px
    </div>
</body>
</html>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