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 子网掩码对选路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 子网掩码对选路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子网掩码对选路的作用。

2. 理解选路过程中的“直接交付”过程。

二、实验原理:

1.直接交付:发送数据报接口的IP地址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中,也就是发送端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按位作“与”的结果等于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按位作“与”的结果。发送端接口直接发送IP数据报到目的主机。

2.间接交付:发送数据报接口IP与目的IP不在同一个网络中,发送端接口发送

IP数据报到与下一台路由器相连的端口。在数据报间接交付过程中,在同一个网络内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转发,只有通过路由器在不同网络中转发时才使用IP地址。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交换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如图所示网络拓扑结构组建以太网:

2、为两个网络中主机配置IP地址

PC1:10.2.2.2/255.255.254.0

PC2:10.2.3.3/255.255.254.0

3、测试连通性,分析捕获报文

(1)在PC1上ping PC2,同时捕获报文。观察现象并利用捕获报文对结果进行分析。

现象:在PC1上ping PC2,可以ping通,用“arp -a”命令查看PC1、PC2的ARP表,分别可以看到对方的物理地址,并且可以捕获到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分析:PC1将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与目的IP(10.2.3.3)做“与”得10.2.2.0,发现PC2与PC1(所在网段为10.2.2.0)在同一个网段,因此可以用ARP协议获得对方物理地址,从而实现直接交付的通信过程,若ARP表中没有目的IP对应的物理地址,广播寻址之后转发请求报文,PC2接收到报文后,构造响应报文,到响应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时,也要用PC2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与PC1的IP(10.2.2.2)做“与”得10.2.2.0,发现PC1与PC2(所在网段为10.2.2.0)在同一网段,直接转发,所以能ping通。

(2)在PC2上ping PC1,同时捕获报文。观察现象并利用捕获报文对结果进行分析。

现象:先用“arp -d”命令清除PC1、PC2的ARP表,再在PC2上ping PC1,可以ping通,用“arp -a”命令查看PC1、PC2的ARP表,分别可以看到对方的物理地址,并且可以捕获到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分析:PC2将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与目的IP(10.2.2.2)做“与”得10.2.2.0,发现PC1与PC2(所在网段为10.2.2.0)在同一个网段,因此可以用ARP协议获得对方物理地址,从而实现直接交付的通信过程,若ARP表中没有目的IP对应的物理地址,广播寻址之后转发请求报文,PC1接收到报文后,构造响应报文,到响应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时,也要用PC1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与PC2的IP(10.2.3.3)做“与”得10.2.2.0,发现PC2与PC1(所在网段为10.2.2.0)在同一网段,直接转发,所以能ping通。

4、改变主机PC1的子网掩码,重复上述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PC1:10.2.2.2/255.255.255.0

(1)改变主机PC1的子网掩码,PC2的不变

(2)在PC1上ping PC2,同时捕获报文。观察现象并利用捕获报文对结果进行分析。

现象:在PC1上ping PC2,显示结果为“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目的主机不可达),用“arp -a”命令查看PC1、PC2的ARP表,均不能看到对方的物理地址,并且不可以捕获到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分析:PC1将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与目的IP(10.2.3.3)做“与”得10.2.2.0,发现PC2与PC1(所在网段为10.2.3.0)不在同一个网段,因此PC1将该IP地址分组,首先发到默认网关。由于默认网关没有设置,所以无法发送分组,因此显示“目的主机不可达”,所以捕获不到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3)在PC2上ping PC1,同时捕获报文。观察现象并利用捕获报文对结果进行分析。

现象:在PC2上ping PC1,显示结果为“Request timed out”(请求超时),用“arp -a”命令查看PC1、PC2的ARP表,分别可以看到对方的物理地址,并且可以捕获到请求报文,但是不可以捕获到响应报文。

分析:PC2将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与目的IP(10.2.2.2)做“与”得10.2.2.0,发现PC1与PC2(所在网段为10.2.2.0)在同一个网段,因此可以用ARP协议获得对方物理地址,从而实现直接交付的通信过程,若ARP表中没有目的IP对应的物理地址,广播寻址之后转发请求报文,PC1接收到报文后,构造响应报文,到响应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时,也要用PC1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与PC2的IP(10.2.3.3)做“与”得10.2.3.0,发现PC2与PC1(所在网段为10.2.2.0)不在同一网段,所以显示ping的结果为“请求超时”,所以可以捕获到请求报文,但是无法捕获到响应报文。

五、实验结论:

1、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网络:用源IP地址和本主机的子网掩码做“与”得到一个值,再用目的IP地址和本主机的子网掩码做“与”得到一个值,这两个值比较,如果网络号相同就是同一个网络,反之不在同一个网络。

2、主机在构造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时,若在ARP表中有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则不用寻址,否则会将目的IP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对比,在同一子网直接寻找目的主机对应的硬件地址,否则会将报文交付给默认网关,由默认网关代为转发。3、①主机1(源)将自己的子网掩码分别与源IP、目的IP做“与”,比较后判定主机1(源)、主机2(目的)是否在同一个网段,如果在同一个网段,可以用ARP协议获得对方物理地址,从而实现直接交付的通信过程,若ARP表中没有目的IP对应的物理地址,广播寻址之后转发请求报文,主机2接收到报文后,构造响应报文,到响应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时,也要用主机2的子网掩码与主机2、主机1的IP做“与”,比较后判定主机2、主机1是否在同一个网段,如果在同一个网段,则发送响应报文,可以ping通;如果不在同一个网段,则ping的结果为“请求超时”。

②主机1(源)将自己的子网掩码分别与源IP、目的IP做“与”,比较后判定主机1(源)、主机2(目的)是否在同一个网段,如果不在同一个网段,则主机1将该IP地址分组,首先发到默认网关。若默认网关没有设置,则无法发送分组,因此显示目的“主机不可达”。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下面是计算机网络实验码和划分实验过程: 1. 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在进行划分之前,需要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例如,如果我们的 IP 地址是 192.168.1.0,那么网络地址是前三段(192.168.1),主机地址是最后一段(0)。 2. 码: 择合适的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划分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指示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例如,常用的码255.255.255.0,表示一个IP地址的前三个字节是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是主机地址。 3. 划分: 根据需要划分的数量,可以将主机地址中的一部分分配给。划分的方法有两种: (1)固定长度划分:将主机地址分成相等的若干部分,每个中主机的数量是固定的。例如,将 192.168.1.0/24 划分成 4 个,每个中主机数量为 64。 (2)不等长度划分: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将主机地址按比例划分给不同的。例如,将 192.168.1.0/24 划分成 3 个,其中一个中有 128 台主机,另外两个中分别有 32 台主机。 4. 验证划分是否正确: 在完成划分之后,需要验证划分是否正确。可以使用 ping 命令或者 traceroute 命令验证之间的连通性。 以上就是码和划分实验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