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从视频的P12开始)
一、DOCTYPE、lang和字符集
<!DOCTYPE html> 用于告诉浏览器用html5版本来显示页面。
放在整个文件的最开头,之后才是html标签。
<html lang="en"> 用于告诉浏览器该页面是英文页面,中文页面则将en改为zh-CN.
要注意lang是放在html标签的开始标签内部的。
<meta charset="UTF-8"> 意为采用UTF-8(万国码)来保存文字,如果不写就会乱码。
以上三个代码正常情况下可以利用vscode自动补齐。
二、常用标签
(1)标题标签
如果想要让某段文字在文章中呈现出标题样式(字体加大、加粗、独占一行),就需要用到标题标签。
标题标签分为6个等级,从<h1></h1>到<h6></h6>,字体的大小、粗细依次减小。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这是网页标题</title>
</head>
<body>
<h1>这是h1级的标题</h1>
<h6>这是h6级的标题</h6>
</body>
</html>
在网页上打开后如下:
(2)段落标签和换行标签
除了标题,一篇文章还需要主题部分,而主体部分的写作需要用到换行和分段两种操作。
段落标签:<p>内容</p> 作用:使包含的内容单独成段,且两段之间生成一个空行。
换行标签:<br />(正式学习的第一个单标签)作用:强制换行。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这是网页标题</title>
</head>
<body>
<h1>这是h1级的标题</h1>
<h6>这是h6级的标题</h6>
<p>这是文章主体,这句话用段落标签包含起来。</p>
这是文章主体,这句话用换行标签<br />强行换行。
</body>
</html>
这段代码在网页上运行如下:
(3)文本格式化标签
想为文本设置粗体、斜体、删除线或下划线时需要用到文本格式化标签。
<strong></strong>or<b></b>: 用于加粗字体。(bold)
<em></em>or<i></i>: 用于使字体倾斜。(emphasize / italic)
<del></del>or<s></s>: 给字体加上删除线。(delete / strikethrough)
<ins></ins>or<u></u>: 给字体加上下划线。(inserted text / underline)
(4)图像标签
基本格式:<img src="图像URL" />(要注意图像标签也是一个单标签,后面的" / "很容易忽略)
图像标签具有多个属性:
src: 图片路径;
alt: 在图像无法显示时的替换文本;
title: 鼠标移动到图片上显示出来的提示文本;
width: 用于控制图片的宽度;
height: 用于控制图片的高度;
border: 其大小控制图片的边框粗细。
图像标签注意点:(i) 图像标签的属性写在标签名之后," / >"之前;
(ii)各个属性之间不分先后,但是之间必须用空格分开;
(iii)一次只改变width或height其中一个属性,则图片会成宽高会等比例缩放。
在使用图像标签之前,还需要学习最后一个知识点:路径。
1 .绝对路径:
绝对路径分为磁盘绝对路径和网络绝对路径。磁盘绝对路径一般而言只适用于本地,而网络绝对路径适用于任何可联网的计算机(在网站仍然存在的情况下)
而且磁盘绝对路径中使用的是反斜杠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 绝对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磁盘绝对路径
(一般只适用于本台电脑,直接复制到其他电脑上很可能找不到图片),
另一种是网络绝对路径
(只要电脑能联网并且图片所在的网站仍然存在就能找到)-->
磁盘绝对路径 <br />
<img src="E:\front\1.4\bili.webp" alt="哔哩哔哩图片"/><br />
<!-- 注意磁盘绝对路径中是使用反斜杠 -->
网络绝对路径:<br />
<img src="https://i0.hdslb.com/bfs/archive/a69083305143434cbb6d804699597f2117fe5214.png" />
</body>
</html>
2.相对路径:
相对路径可以细分为三种:
(i)图片所在位置与html文件是同一级文件夹;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其他两种情况在vscode的帮助下也并不难)
这时只需将图片文件的名字连同其拓展名一起写到src=" "的引号内部即可引用,推荐初学者先用这种情况实践一下上面提到的图像标签。
以下是实践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图像标签练习</title>
</head>
<body>
<h1>哔哩哔哩</h1>
<img src="bili.webp" width="500"/>
<h1>哔哩哔哩</h1>
<img src="bili2.webp" alt="哔哩哔哩图片"/>
<h1>哔哩哔哩</h1>
<img src="bili.webp" alt="哔哩哔哩图片" title="哔哩哔哩图片" width="500" border="10"/>
</body>
</html>
代码运行如下:鼠标放在第三张图片上可以显示出"哔哩哔哩图片"字样。
(ii)图片在html文件的下一级文件夹中;
如上图所示
此时需要在所选图片的文件名前面加上其所属的文件夹的名称,形如:
<img src="images / bili.webp"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相对路径1</title>
</head>
<body>
图片与html文件是同一级文件<br />
<img src="bili.webp" /><br />
<!-- 注意,图片输出后不会自动换行,需手动控制 -->
图片在html文件所在位置的下一级<br />
<img src="images/bili1.webp" />
</body>
</html>
(iii)图片在html文件的上一级文件夹。
如上图。
此时的情况相对复杂, 若想在“05-相对路径2”文件中调用bili.webp这张图片,需要这么写:
<img src="../ bili.webp" />
同样的,可以调用上一级文件中的images文件夹里面的bili.webp图片,只需结合一下前面2个知识点即可,代码放在下面。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图片在html文件所在位置的上一级<br />
<img src="../bili.webp" /><br />
<!-- 注意,图片输出后不会自动换行,需手动控制 -->
图片在html文件所在位置的上一级的一个子文件夹内<br />
<img src="../images/bili1.webp" />
</body>
</html>
(5)链接标签
超链接能够极大地提高网页的交互性,因此链接标签是一大重点。
链接标签基本格式:<a href="链接" >内容(此处的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像甚至是音频等,这样写会使这块内容整体成为一个超链接) </a>
链接标签中可以加入另一个元素:target="打开方式",其作用为限定点击超链接后打开新页面的方式,默认情况下为target="_self",意即:将当前页面替换为新页面。还可以使用另一个打开方式,即:target="_blank",意即:点击后另外产生一个新的页面。
链接标签有多种形式:
(i)外部链接,点击后打开外部网页;
(ii)内部链接,点击后打开html文件所在根目录的其他任意文件;
(iii)空链接,点击后不打开任何页面;
(iv)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为载体的超链接(即网页元素链接);
(v)下载链接,href里放的地址是一个文件或者压缩包时,点击后会下载这个文件;
接下来分别用代码实现以上5种形式: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1>1.外部链接,点击后以新页面打开哔哩哔哩</h1>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 target="_blank">哔哩哔哩</a>
<h1>2.内部链接,点击后将当前页面替换成哔哩哔哩图片</h1>
<a href="bili.webp" >点击可打开哔哩哔哩图片</a>
<h1>3.空链接</h1>
<a href="#">空链接</a>
<h1>4.图片超链接,点击后将当前页面替换成哔哩哔哩官网</h1>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img src="bili.webp"/></a>
<h1>5.下载链接,点击后下载这个文件(可以将图片压缩为一个压缩包来充当这个文件)</h1>
<a href="bili.zip" ><img src="bili.webp"/></a>
</body>
</html>
运行:
(vi)锚点标签,用于在当前网页中快速定位
锚点标签总是成对出现。以目录为例:
利用超链接,可以实现点击目录中具体的章节,然后自动跳转到对应章节的功能,目录下的章节名是一个超链接,而文章中的目录名则不是。
由于目录下的章节名是一个超链接,因此遵循超链接的书写规范,但是略有不同(因为这里超链接的跳转是在当前网页内跳转),形如:<a href="#自定义名" >内容(在目录中一般和章节名保持一致)</a> 。
文章中的章节名起到帮助目录寻找的功能,但这实际上不是直接根据目录名查找,而是需要另外为特定的章节名起一个特定的名字,即id。书写规范如下:
<h3 id="自定义名">章节名</h3>
如此一来,href中存着的自定义名如果与章节前面的id一致,就能直接跳转到对应章节。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由上而下的索引,而常见的“返回顶部”按钮则是由下而上的索引,二者无非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因此学到这里,返回顶部功能也是可以掌握的。
以下是我建立的一个鲁迅的个人简介(包括纯文本以及已经实现了目录查找和返回顶部的源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复制后试着自行实现以上功能。
目录
1综述
2 人物经历
▪ 少年时期
▪ 奋力求学
▪ 迷茫困顿
▪ 文坛先声
▪ 民主战士
▪ 左联盟主
▪ 人物逝世
3 个人生活
▪ 家庭成员
▪ 情感经历
4 个人作品
▪ 小说集
▪ 杂文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5]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76]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1-7]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8-10]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80]
中文名周树人
别 名鲁迅、长庚、风声、尊古等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江南陆师学堂 [179] 、东京弘文学院、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职 业公务员、教师、作家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1]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4]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 [12] 原 名周樟寿字豫才(原字豫山) [2]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3-14]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15]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16]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17]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18]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江宁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4] [19] [20-22]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 [23] [24]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25-26]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27]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23] [28]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29]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迷茫困顿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30-32]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被大总统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33-34]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35]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文坛先声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36-37]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38-39]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39] [40]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41-42]
民主战士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43]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39] [44]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 [45] ”、“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46-48]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49-50]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51-52]
左联盟主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53]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54]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55]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6] ,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57]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58]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59]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5月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6月9日写《答托洛斯基派的信》,8月5日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0月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10月17日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 [60]
人物逝世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61-64]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65-66] [67-68]
蒋氏:鲁迅继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格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66] [69] [70]
潘大凤:鲁迅庶祖母(或称潘姨太),周介孚之妾。 [71]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66] [72]
何氏:鲁迅外婆,会稽县皋阜镇人,父亲何元杰为翰林院编修。 [71]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69] [73-74]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櫆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75] [181]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76]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72] [77]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78]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 [74] [79]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的生活。
周海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
周令飞:鲁迅长孙。 [178]
情感经历
兄弟不和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80]
婚姻爱情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居。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81]
个人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82]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83]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84]
杂文集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85]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锚点链接</title>
</head>
<body>
<a id="top"><h1>目录</h1></a><br />
<a href="#sumup">1 综述</a><br />
<a href="#exp">2 个人经历</a><br />
<a href="#exp1">▪ 少年时期</a><br />
<a href="#exp2">▪ 奋力求学</a><br />
<a href="#exp3">▪ 迷茫困顿</a><br />
<a href="#exp4">▪ 文坛先声</a><br />
<a href="#exp5">▪ 民主战士</a><br />
<a href="#exp6">▪ 左联盟主</a><br />
<a href="#exp7">▪ 人物逝世</a><br />
<a href="#life">3 个人生活</a><br />
<a href="#life1">▪ 家庭成员</a><br />
<a href="#life2">▪ 情感经历</a><br />
<a href="#article">4 个人作品</a><br />
<a href="#article1">▪ 小说集</a><br />
<a href="#article2">▪ 杂文集</a><br />
<h2 id="sumup">综述</h2>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br />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br />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br />
中文名 :周树人<br />
别 名:鲁迅、长庚、风声、尊古等<br />
国 籍:中国<br />
民 族:汉族<br />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br />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br />
毕业院校:江南陆师学堂 、东京弘文学院、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br />
职 业:公务员、教师、作家<br />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br />
主要成就:<br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br />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br />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br />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 <br />
原 名:周樟寿 ,字豫才(原字豫山)<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
<h2 id="exp">人物经历</h2><br />
<h2 id="exp1">少年时期</h2> <br />
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br />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br />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br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br />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2">奋力求学</h2><br />
留日期间<br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江宁求学。<br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4] [19] [20-22] <br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 [23] [24] <br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25-26] <br />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27] <br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23] [28] <br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29] <br />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3">迷茫困顿</h2><br />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br />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30-32] <br />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被大总统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33-34] <br />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35]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4">文坛先声</h2><br />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演讲<br />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36-37] <br />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38-39] <br />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39] [40] <br />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41-42]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5">民主战士</h2><br />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43] <br />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39] [44] <br />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 [45] ”、“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46-48] <br />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49-50] <br />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51-52]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6">左联盟主</h2><br />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53] <br />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54] <br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55] <br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6] ,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57] <br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58] <br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59] <br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5月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6月9日写《答托洛斯基派的信》,8月5日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0月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10月17日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 [60]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2 id="exp7">人物逝世</h2><br />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61-64]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3 id="life">3 个人生活</h3><br />
<h3 id="life1">家庭成员</h3><br />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65-66] [67-68] <br />
蒋氏:鲁迅继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格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66] [69] [70] <br />
潘大凤:鲁迅庶祖母(或称潘姨太),周介孚之妾。 [71] <br />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66] [72] <br />
何氏:鲁迅外婆,会稽县皋阜镇人,父亲何元杰为翰林院编修。 [71] <br />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69] [73-74] <br />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櫆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75] [181] <br />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76] <br />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72] [77] <br />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78] <br />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 [74] [79] <br />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的生活。<br />
周海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br />
周令飞:鲁迅长孙。 [178]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3 id="life2">▪ 情感经历</h3><br />
兄弟不和<br />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80] <br />
婚姻爱情<br />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居。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81]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
<h3 id="article">4 个人作品</h3><br />
<h3 id="article1">小说集</h3><br />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82] <br />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83] <br />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84]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h3 id="article2">杂文集</h3><br />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85] <br />
<a href="#top">返回顶部</a><br />
</body>
</html>
运行:
三、注释和特殊符号
1. 注释
格式:<!--被注释的内容--> ,快捷键ctrl+ / (快捷注释会直接注释掉一整行,使用时需要分行注释)
2. 特殊符号
符号与符号之间用" ; "分开
着重记忆3个符号:
(i)空格;符号表示: 使用示例:牛 β表示牛(两个空格)β
(ii)小于号;符号表示:< 记忆方法:less than
(iii)大于号;符号表示:> 记忆方法:greater 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