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原文出处链接
这里主要总结几点Log4j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阅读一下内容之前,下面的文章将假设你已经有一定的Log4j使用经验了。
一、获取Logger实例的方法:
protected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logger_name”);
或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logger_name”);
还有一个获取Logger的方法:
Logger.getLogger(Class clazz);
1.1 为什么要加“static”?
因为同一个logger name对应唯一的Logger实例,而Logger.getLogger方法在从logger容器中取logger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被加了同步锁,这就造成了如果在多线程的竞争环境中频繁地调用getLogger操作,有可能会造成堵塞。而且这种操作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使用static来保证需要需用Logger的类所有的对象共享一个Logger的引用,并且只获取一次就可以了。
1.2 为什么要加“final”
防止多logger同时使用时,Logger引用不小心被赋值,这是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1.3 Logger.getLogger(String loggerName)与Logger.getLogger(Class clazz)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是一样的,Logger.getLogger(Class clazz)方法实际上是调用了Logger.getLogger(clazz.getName())来获取Logger的。
1.4 log4j配置文件中没有配置logger_name对应的logger怎么办?
如果没有logger_name对应的配置,则Logger.getLogger方法返回默认的logger。
二、Logger共有6个log级别,按优先级由低到高排序分别是: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他们分别对应Logger的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和fatal方法进行输出,但是我们通常只使用debug、info和error这三个最常用的级别。运行时的log输出级别可以通过更改log4j配置文件来进行配置,就免去了注释掉debug代码的尴尬。
三、输出log的正确方式:
if (logger.isInfoEnabled()) {
logger.info("User " + userId + " is using app " + appId);
}
3.1 为什么要加上logger.isInfoEnabled()?
直接使用logger.info(“User ” + userId + ” is using app ” + appId)来输出log,也能够达到log级别为INFO或在INFO以下时才输出:(“User ” + userId + ” is using app ” + appId),因为logger.info方法内部有判断输出级别的代码。但是在进入logger.info函数之前,(“User ” + userId + ” is using app ” + appId) 这个表达式已经通过运算拼接成了一个字符串;而如果事先使用 if (logger.isInfoEnabled())进行判断,那么当log级别在INFO以上时,就能省去上述的字符串操作,在高并发和复杂log信息拼接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标准的方法输出log能够省去不小的系统开销。另外,如果构造log信息的过程需要大量字符串操作,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来完成字符串拼接。
3.2 ERROR及其以上级别的log信息是一定会被输出的,所以只有logger.isDebugEnabled和logger.isInfoEnabled方法,而没有logger.isErrorEnabled方法。
四、debug、info、error等输出log的方法是线程安全的,请放心使用。
五、log有风险,输出需谨慎!由于输出log过程需要进行磁盘操作,且log4j为了保证log输出过程的线程安全性而使用同步锁,就使得输出log成为很耗时的操作,所以log信息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要输出一些无用的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