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关注我,精彩不错过!
上回我们介绍了2个之前演过的魔术,来分享里面巧妙的视错觉设计。相关内容请戳:
今天介绍另外一个作品,也是我近1~2年来,自从2019开始因为Kiko的扑克流程和Shin lim的黑魔法重新燃起魔术兴趣以来,一次为数不多地拿起来就想学想练的作品。虽然案牍劳形中,这种兴奋感在减弱,兴奋之余的不安和压力在增加,可是它仍然真实地存在于我的大脑中,缓慢地运行着这抹炽热的余晖。
疯狂皮筋穿越
先看表演。
视频1 疯狂皮筋穿越
皮筋枷锁这个魔术我想自刘谦2009年上春晚以来,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当时的感觉就是这已经是个简洁,干净到接近完美结构的魔术,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
而去年最近偶然机会,经一个雅礼学弟推荐,学到了crazy sam's handcuffs系列的魔术。这让我对魔术师们不断突破极限的精神再一次发出赞叹,并想要做这个视错觉的系列,来一并回顾一下曾经给我震撼的魔术秘密。而crazy sam's handcuffs,这个2022发布的皮筋新品,也十分推荐给大家去学习,它也是我想要做这个系列的导火索。
原版的皮筋枷锁由Authur Setterington发明,这一伟大的想法在2009年由刘谦带上春晚引爆了中国的近景魔术行业。当时从原理上看,属于简单的拓扑原理,要完成两个圆环真的穿透,必须打开再合上。不过这只是数学或物理原理而已,这很浅显,也不是什么秘密。魔术的设计点其实是利用橡皮筋的弹性,把原本很明显的打开,关闭过程以一种及其变形而隐蔽的方式完成,再加上魔术效果的呈现和制造时机的分离(能分离,也需要橡皮筋颜色相同,里外并不容易直接看清,得通过拉扯才能分辨清楚有关),或者叫时间错引,使得从一般人认知的视角,成为一个不可能的奇迹。
因为效果太过炸裂,以至于我们都基本忽略了这个魔术依然需要做一次短暂的换手指这样的风险操作和一小段时间的不可细看的错引时间。因为相比于一般魔术,相对于爆炸的效果,这已经是很低的表演和手法难度了。
但是crazy sam's handcuffs的方法,让我再一次认识到,魔术师对效果的那种无止境追求的魅力。
那还能从哪里改进方法和效果呢?能不能有办法去掉那个看起来很dirty的短暂换手指操作?以及,除了穿出来,能不能轻松地穿进去?
在有规划在写的《还原魔术系列》中,我们打算讲几种逻辑和实践中的方法,其中典型的思路就是假装撕碎了,以及反过来假装还原了。所以,这里其实完成穿透,除了要真的完成以外(当然还原也可以有这种思路,不过那基本是超能力了),也可以假装穿透来穿透,假装出来了而出来啊!
非穿透状态需要两只手张开交代,需要很清楚很慢,一般难以有什么机关。那穿进去呢?必定是一种双手搅合在一起的状态,那就可以想,大脑是如何判断橡皮筋互相穿透在一起的?我们如何使得在一个并非穿透的状态下,去尽量呈现穿透以后的所有视觉要素,使得大脑产生误判呢!一旦完成,那就是可以进去出来的双重魔术效果,而这两个在数学和物理上都是不可能的!
好了,回头想想人脑判断两个橡皮筋穿越的特征,那自然是靠外侧的手的橡皮筋要靠里面,反之亦然。这里,人脑下意识关注的是橡皮筋的连接处,而非用的什么手指,采用的什么状态。所以,理论上只要做到了把外侧手的皮筋的一根线段伸入里侧形成一个十字,看起来就很像了。
另一个特征是,这二者能够相互拉扯而不分开。这其实要清楚展示有点难度,因为拉扯意味着要真的在里面或局部在里面。不过,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一直是这个状态,可以切换。
crazy sam's handcuffs的方法完美结合了这两个视觉判断的敏感点,或者叫作特征点,恰到好处地再一次冲击了我们的视觉,给我们以魔术的感觉。
教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类似应用的扩展,比如香烟啦,火柴啦,甚至穿越门把手都不在话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教学观看学习。
好了,就说到这里,不知道这种分门别类的魔术赏析系列大家是否喜欢呢?喜欢的话就一键三连,我们下个系列见啦!
我们是谁:
MatheMagician,中文“数学魔术师”,原指用数学设计魔术的魔术师和数学家。既取其用数学来变魔术的本义,也取像魔术一样玩数学的意思。文章内容涵盖互联网,计算机,统计,算法,NLP等前沿的数学及应用领域;也包括魔术思想,流程鉴赏等魔术内容;以及结合二者的数学魔术分享,还有一些思辨性的谈天说地的随笔。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既能感性思考又保持理性思维,享受人生乐趣。欢迎扫码关注和在文末或公众号留言与我交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De Bruijin序列与魔术(四)——De Bruijin序列的拓展结果
点击阅读原文,往期精彩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