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5亿,且近年来患病率仍在不断攀升,是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病因,高血压问题不容忽视,要增强自我管理、预防和降压的意识。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定位和分类表)
二、高血压的10大高危人群
1.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BP)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DBP)80~89mmHg
2. 年龄≥45岁
3. 超重和肥胖,BMI≥24kg/㎡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有高血压家族史
5. 高盐饮食
6. 长期大量饮酒
7. 吸烟(含被动吸烟)
8. 缺乏体力活动
9. 长期精神紧张
10. 血脂异常、糖尿病是高血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索。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有时候会用头疼头晕的方式告诉大家它的存在,但有时候,它就像一个沉默者,闷声干大事,长时间不控制它的话,可能就会引起心脏、血管、大脑、肾脏、眼睛等器官的损害。
四、高血压的常见诱因及预防
在很多人印象里,高血压似乎更「偏爱」老年人,但事实上高血压的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主要归结于大家日常生活习惯的放纵,比如:盐分摄入过高、烟酒交替、压力过大、睡眠减少、高油高脂饮食、忽视对体重的控制等,这些都是让中青年成为高血压人选的主要原因。对中青年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降压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建议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 睡眠方面: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转;
2. 饮食方面:均衡营养,少吃油炸、高盐或其它重口味的食物;
3. 运动方面:适度健身,长期坚持,至少要控制好体重。
另外,生活中尽量控制情绪,不吸烟,不喝酒。最后,如有必要,需求助医生并遵医嘱。
对于心血管病的人群来说,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另外,定时体检也不能少,及时发现异常,一般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预防危险发生。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提前发现心电异常和及时记录到异常心电波段是极其重要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便携式的心电设备来做日常的监测,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心电手环就有记录心电心率的功能,随时随地、随身佩带,在睡眠中也可以检测到变化。
在心电图里,有一种叫做心室晚电位的心电信号,它能更早的预警心脏病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1-4周内若出现晚电位,则预示在6-24个月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心室晚电位是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末端并延伸到ST段内的心电活动,其强度远远弱于常规心电信号,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很好地捕捉,加上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筛查阳性率只有50%,而高频心电图却可以达到80-97%,说明高频心电更加敏感有效,适合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一旦被检查出心室晚电位,一定要预防可能会产生的疾病并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曼森伯格的PSD滤波技术将应用于高频心电领域,更能准确的识别心室晚电位信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降低危险系数,此技术将应用到便携式设备中,对有此需求的人士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