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一)目的与自控

  • 智能系统不同于非智能机械系统,在于智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了实现目的,系统需要感知环境变化,认知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做出预见,进而预设系统的反应机制,来实现目的。所以,对智能系统来说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与处理是最核心部分。非智能系统不具有目的性,所以只表现出机械的因果关系和宿命。而正是目的性、预见和预设使得智能系统超越了机械的因果宿命。认知和知识都是为了能正确的做出预见和预设而形成的。
  • 目的”从系统自身物理构成上来说是系统内部所保持的一种状态。作为目的性系统,其系统的感知部分在随外界变化,同时还要保持内部目的状态的不变。这样系统就可以通过比较内外状态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达到目的。从观察者角度来说,目的与自控是互为参照,脱离了“目的性”就无法说清究竟什么是“自控”,而脱离了自控也无法理解目的性究竟是什么。“自控”是智能系统形而下的表现,“目的”则是智能系统形而上的意义归结。
  • 人的行为是由情绪机制,情感机制和意识机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是一个多任务并发系统,但是大脑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任务控制协调机制,人做出的行为是神经系统中兴奋竞争胜出的部分所决定,这就是情绪机制。情绪机制的作用是把注意转到身体最需要立即处理解决的问题上来。
  • 思维和意识需要信息与知识的支撑,但是信息与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没有相关信息和知识之前,系统则是采用的一种有倾向性的选择,而不是通过逻辑判断来做选择,这种选择机制的外在表现就是情感。情感机制的作用,一是使系统在没足够信息、知识和时间的情况下能做出选择,二是对于“不重要”的事件,直接做出选择,而不再做多余的逻辑判断,节约资源和能量,用于更重要和更紧急的事物。这种内在的选择倾向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会影响到行为的专注程度和对事物的认知度,从而表现为某种天赋。
  • 意识是认知系统将认知对象指向系统自身的过程和结果。认知是一个不断试错和纠错的过程,要有效避免重复同样错误和寻求新方式,系统需要知到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会这么去做,这时系统就要将认知对象指向系统自身,自我和非我的概念也就此起源。意识水平是指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会这么去做。其它动物不能通过学习达到和人类相同的智慧水平,正是因为生理机制原因,限制了动物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是儿童与成人智力水平出现差异的关键,也是导致成人与成人之间智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