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Multimedia Streaming 技术发展史简介

P2P Multimedia Streaming 技术发展史简介
  
  向大规模的用户群提供高质量、可交互的流媒体服务一直都被认为是当今Internet上的“杀手级”应用之一。传统的Client/Server架构的流媒体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量并发用户对高质量流媒体服务的需求。上世纪80年代,以微软的Tiger Shark流媒体集群文件系统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Yima集群视频服务系统为代表的技术希望通过集群技术来提高流媒体服务系统中Server端的服务能力。然而,由于流媒体服务中高带宽、高实时性的需求,使得这类系统在服务能力上仍然只能停留在同时服务并发上千人的规模之上。与此同时,另外两种思想在学术研究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其一就是通过IP层的多播技术和客户端流合并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并发服务量。然而,由于IP层多播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现有的Internet缺乏对IP层多播技术的支持,使得这种技术在产业界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其二是同过高性能的中心服务器和靠近用户的边缘代理服务器来组建多媒体CDN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的方式为大规模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服务。然而,极其昂贵的CDN造价使得大多数的流媒体服务商望而却步。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正当流媒体服务技术的发展举步维艰时。桌面PC、多媒体PDA以及Internet底层技术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一项利用终端桌面PC计算能力以及终端带宽在用户之间进行文件共享的新技术——Peer to Peer技术悄然而生。Napster系统率先利用该技术在音乐共享方面席卷全球。虽然版权纠纷使得Napster最终关门大吉,然而其底层的Peer-to-Peer技术却给众多的应用领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1998年,美国学者在IEEE Multimedia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利用Peer-to-Peer技术来实现大规模流媒体点播和直播系统的论文Webcast。Webcast的想法虽然很简单(仅仅只利用一棵二叉多播树在用户之间进行实时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但其高度可扩展性和可行性给工业界和学术届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至此, P2P 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技术的发展以直播和点播两个分支进入研究的萌芽期。
  由于在流媒体直播服务中交互特性较少,技术实现相对简单,使得P2P技术在直播服务当中发展迅速。2000年,美国CMU大学的华人科学家张辉带领的团队率先实现了第一套P2P视频直播系统的原型ESM(End System Multicast),并且使用该原型系统向全球学者直播当年的ACM学术盛会SIGCOM。该系统利用了在用户网状结构互连的基础上面构造最优媒体数据多播树的方法来在用户之间传播实时的多媒体内容。虽然该系统中重量级的网状系统维护协议和最优多播树构建算法使得这套系统仅仅只能扩展到几千人同时在线的服务能力,但是这套系统的出现却标志着P2P 流媒体直播系统进入了系统实现期。本文作者将该系统誉为P2P流媒体直播技术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由于ESM在学术界的极度成功,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直播服务在产业界的研究院和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各种原型系统、高度可扩展的应用层多播协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其中Standford大学的Peercast和德国学者开发的P2PRadio系统是开放源代码原型系统中的典型代表。而以微软研究院的Coopnet/Splitstream协议、Cisco研究院的Overcast协议、马里兰大学的NICE协议、伯克利大学的Gossip协议等是P2P 直播系统中应用层多播协议的代表。虽然,这些系统和协议在实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原型系统的实用以及基础协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P2P 直播技术进入商业领域运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这一阶段的这些代表研究工作誉为P2P直播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与此同时,P2P技术在文件共享领域和数据存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为P2P 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5月欧洲杯期间,香港科技大学张欣研开发的CoolStreaming原型系统在Planet上进行试用。这套系统使用Goosip协议在用户之间传播控制信令,使用类似于BT的多点对多点数据传播协议在用户之间传送媒体数据包。Goosip协议的高度可扩展性、多点对多点数据传输协议的高度稳定性、以及与当今Internet底层构架异构性的高度适应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套系统在2004年底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普遍认同。由于CoolStreaming系统是第一个真正将高可扩展和高可靠性的网状多播协议应用在P2P直播系统当中,因此,我们将CoolStreaming系统誉为P2P直播系统中的第三个里程碑。至此,P2P直播技术进入准商业运作阶段,后期出现的PPLive、PPStream等也大多都沿用了CoolStreaming的网状多播模式。
  与直播领域相对应,在流媒体点播(VoD)领域,P2P技术的发展速度却进展相对较为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点播当中的高度交互性需求(VCR操作)实现的复杂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是节目源版权因素对P2P点播技术的阻碍。2000年,美国普度大学的GnuStream是在Gnutella网络基础之上实现的第一个P2P准点播系统(不提供VCR操作),可以认为是P2P点播系统的第一个里程碑。该系统也使用了网状多播的策略。比较遗憾的是由于版权因素的限制,这套系统没有能得到大规模的使用。2000年之后,P2P的点播技术朝着适用于点播的应用层传输协议技术、底层编码技术、以及数字版权技术等方面继续发展。在应用层传输协议方面,以美国学者在2002年提出的P2Cast以及2003年提出的PROMISE系统中使用的CollectCast最具有理论参考价值。与P2P直播技术向对应,我们将这两种协议做为P2P点播系统的第二个里程碑中的代表。同时,也期望着大规模分布式DRM系统的研究以及底层编码技术的发展能为P2P点播系统的实施铺平道路;期望着一个真正实用的P2P点播系统(第三个里程碑的代表)能将P2P点播技术带入商业化运作的阶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