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禽兽不如由来;竹林七贤之阮籍的故事

建安22年(公元217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席卷整个中原大地,生命面前没有贵贱,无数人死于这场瘟疫,不仅东吴的鲁肃因这场瘟疫而病故。文学史上的天团组合、响当当的“建安七子”也未能幸免,在这场灾难中全军覆灭,从此,建安七子成为了历史。

e5fc51bdeed12874ad75129c05b4d4ae.jpeg


但七子中有两人却并非死于这场瘟疫,其中孔融以屡次怼曹操而被夷灭三族,阮瑀于瘟疫爆发前的212年病死,阮瑀死时,其子年仅三岁,这就是未来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传曹操网罗天下英才之时,听说阮瑀的大才,多次派人召见,但阮瑀屡招不应,后来干脆躲进了深山,曹操便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后辅佐曹操征战四方,曹军的檄文多出自于阮瑀之手。从这点来看,阮瑀并没有如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一样,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他还是比较圆滑的,而似乎其子阮籍同样遗传了这一品质。


俗话讲,老子英雄儿好汉,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儿子,自然也绝非凡品,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籍,尤好老庄。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辅政大将军曹爽,并对依附于曹爽的党羽展开大清洗,司马氏开始独揽朝政。阮籍当时并未依附曹爽,从而幸免于难,迫于形势,应召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


278b2735ccb95125b5062db0c065c474.jpeg

251年,73岁的老狐狸司马懿去世,长子司马师继续把控朝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为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被封为关内侯,后调任散骑常侍。但阮籍却对司马氏一直抱着消极怠工的态度,出工不出力,政治上基本毫无建树。255年司马师病死,司马昭上位,接收父兄打下的基础,继续把持朝政。


公元256年,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阮籍为了逃离篡位之争,借自己擅长酿酒之名,向司马昭提出请求,要求出任步兵校尉,因为他担任此职时间最长,后世也称其为“阮步兵”。


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被封晋公,加九锡。阮籍迫于压力,写下《为郑冲劝晋王笺》,劝进司马昭即位,这也成了阮籍后世的污点,而有意思的是,劝进却偏偏写了“为郑冲”三个字,似乎也在说明这不是自己的意思。同年冬天,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阮籍一生出仕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朝,死于司马昭伐吴前一年。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当时处于魏晋交替之际,曹魏皇室形同傀儡,司马氏把持朝政,清除异己。阮籍作为建安七子的后代,内心自然倾向于曹魏政权,但却不得不依附于司马氏,只能夹缝中求生,战战兢兢的危机感使得阮籍矛盾重重,只好醉心于老庄,沉迷于酗酒,放浪形骸,用诗文来抒发心中郁结,也为后世留下了82首咏怀诗。


阮籍虽狂放不羁,但言论上却非常谨慎,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就是因为言语激烈,更是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影射司马氏集团,最终惨遭杀害。但阮籍似乎遗传了父亲的品质,更加圆滑,虽行为放荡不羁,甚至以青白眼待人著称,但言语上却非常谨慎,喜怒不形于色。


阮籍出身世家,还通音律,才名传遍天下,司马昭便想和阮籍结亲,打算让其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于是派人求亲,结果阮籍接连把自己灌醉,大醉六十天,司马昭只好作罢。但正因为阮籍从不正面反抗,和司马氏始终保持貌合神离的状态,也得以避免祸患。


据晋书记载,阮籍才如泉涌,反应奇快,有一次在朝廷上议政,某官员上奏说有个人因“杀母”犯案,阮籍听到叹了口气说“哎,杀父还说得过去,何至于杀母也!”,这句话一下子震惊了整个朝堂。


司马昭不解的问:“杀父是天下最为恶劣的行为,为何你认为说得过去呢?”,阮籍从容答道:“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听到这个解释后,所有人都叹服阮籍的智慧及言辞。而这就是成语“禽兽不如”的由来,从此中国字典上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怼人的成语。


纵观阮籍一生,比嵇康要圆滑得多,不多言、妄言,借酒装醉、放浪形骸,又能明哲保身、虽出仕司马氏,但却消极怠工、无所作为,最终也使得在乱世中求得善终,且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最后却因无奈写下《劝进》一文,而留下了些许污点。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楚王问鼎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周围的诸侯国互相争斗,希望能够称霸天下。其中楚国的国君醉翁阮籍认为,如果要成为天下霸主,就必须让楚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他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制造一座巨大的铜鼎,然后让所有的诸侯国来竞争,将积攒到的财富全部投入铜鼎内,最终站在铜鼎上的国家就会成为天下霸主。 醉翁阮籍在巨大的铜鼎上雕刻了四个大字:“楚王问鼎”,寓意着楚国要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这个计划在当时被认为是疯狂的,因为楚国并不是当时的霸主,同时其他的君王也不太可能会为了这个计划而轻易地献出自己的财富。然而,醉翁阮籍坚信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在楚国宣传他的计划。他写了一首诗,歌颂铜鼎的伟大,鼓励民众参与。这首诗被称为《楚风·九歌》。 这个计划最终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民众投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帛。然而,最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铜鼎虽然被造得非常巨大,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容器,无法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同时,其他国家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投入他们的财富,最终楚国也没有成为天下霸主。 虽然楚王问鼎计划并没有实现,但“楚王问鼎”这个词语却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人们用它来形容一个人或国家的追求和努力,也用它来形容一个人或国家的野心。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