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入木三分;书圣王羲之的故事,官场失意成就了一代书圣

在东晋波诡云谲的政局中,王羲之的政治命运却并不顺利,基于父亲王旷的兵败下落不明的关系,实际上年轻时的王羲之心中一直有着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父亲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回父亲。

9888baab1aba337f68ded9323fa8b949.jpeg

而王羲之所依附的、认可的人中,庾亮、庾翼等庾氏兄弟短命,北伐没有成就。而后依附殷浩,司马昱要利用殷浩抗拒桓温,却因殷浩北伐的大败而结束。


另一方面,琅琊王氏却一心只想维持“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对北伐没有兴趣,且因父亲关系,似乎王羲之也不怎么受待见。最后,心灰意冷、对东晋的官场彻底失望,主动辞官、归隐。最终最大的成就不过是右军。实际上也就是没有兵权的空职而已,这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王右军的原因。


按理说,琅琊王氏权倾朝野,王羲之想要做官应该轻而易举,但偏偏他的官职是岳父郗鉴举荐才做了管理图书的秘书郎,几乎参与不到政治大事,就是个图书管理员差不多的岗位,但好在通过这个岗位,王羲之了解了很多前朝珍贵的名人墨宝等,对后续书法的大成起了很好的作用。


ece006dcbdfbce667001355f243f8ad4.jpeg

而后,又被岳父举荐作为司马昱的“王友”,会稽王府设师、友、文学三个官衔,王羲之成为王友,主要工作就是陪司马昱而已,但毕竟也算是接触了朝廷的核心。后岳父又举荐当了临川太守,结果母亲、哥哥王籍之相继去世,又开始丁忧守制三年,后来依附殷浩,成了会稽内史、领右军。从王羲之的历次升迁来看,他所有的升迁似乎琅琊王氏都没出过力。


作为王导的亲侄子,琅琊王氏的直系子弟,官职升迁却丝毫没有借力家族,这其中无不充满了重重矛盾。


南渡以前,其父王旷地位名望更在王导之上,又深谋远虑,帮助司马睿设计了移镇建业的计策,加之与司马睿的表兄弟关系,在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按理说不能不追封王旷、甚至让其子王羲之承袭。但显然没有。


而琅琊王氏自己也不提,甚至更不提首提“移镇建业”之功,且似乎对朝廷没有封赏王旷也没有意见。而从王羲之誓墓等记录中可以看出,多年后,王旷灵柩南迁,并与夫人合葬。这里就有个疑问了,既然灵柩能找到,那又如何是下落不明?


因此,似乎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救援上党时,战败于刘聪后投降了匈奴。如果这个可能成立,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东晋朝廷和琅琊王氏的刻意隐瞒也就能解释通了。而王羲之与在官场没有借助琅琊王氏的力量也就毫不意外了。


而王羲之去世前,又告诉儿子们,坚决不接受朝廷的任何封号,恐怕归根结底都与其父亲王旷的下落这些有关吧。但历史就是历史,可以猜测,但无法证实就都属于推测、假设,但历史偏偏不容假设。所以,王旷的结局也只能是下落不明。



但也许就因为仕途的不顺、父亲的关系,才造就了王羲之的书法上的成就吧,有得有失,东晋虽然少了个权倾朝野的名臣,却因此多了个名留千古的书圣。而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二儿子王凝之,娶了东晋才女谢道韫,七子王献之,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当年谢安品评王家兄弟,曾有过“小者最胜”的赞誉。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书圣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如《兰亭序》等千古名作,同时其自身也留下了很多故事,除了东床快婿外,还有一个入木三分的成语,也是因王羲之的故事衍生的。


话说,当年晋帝在北郊祭祀时,他让王羲之在祝板上书写祝词,祝板也叫祝版,就是书写祝文的木板。当第二年再用这块木板时,工人们发现无论怎么擦拭都无法除去上面的墨迹,只能用刀刮去,而刮除时才发现祝词的墨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了。 从此,“入木三分”便传开了,慢慢就成了一句成语。而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来历。被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描写传神贴切。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