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核心内容如下:
应用场景分类及特点
-
生产作业类 :以提升效率为核心,减少人力成本,适用于复杂或危险环境,应用频次高,需求明确,已形成专业服务市场,大规模应用反哺低空核心技术发展,如道路与桥梁检测、农牧播种、公共服务、应急保障、科学探测、商业生产等。
-
交通运输类 :致力于重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偏远地区运输等传统交通盲区问题,需配套建设新型基建,载物运输关注运营规模和成本控制,载人交通对适航认证、空域管控要求严苛,如载货领域的铁路巡检、城市消防、空中出租车、景区外卖等。
-
文体活动类 :创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增强游客体验,用户付费意愿强,商业模式灵活,盈利模式多样,高度依赖空域开放与安全保障能力,如文旅应用中的飞艇观光、无人机景区航拍,体育应用中的航空运动、极限运动、赛事直播等。
-
安防安保类 :具有隐蔽性强、反应速度快、成本效益比高,构建空地一体安防体系,实时监控、快速反应,最终实现无人化智能巡防,如安防巡逻、要地防护等。
商业化路线图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路径呈现 “非城市场景以刚需优先,城市场景先行试点,后期全域融合” 的特点。
-
2025 - 2027 年战略准备期 :主要聚焦农业植保、偏远地区物流配送、安防巡检等单一刚需场景,在农村、边远地区和专项园区等边缘区域进行示范推广,形成可复制模式。
-
2027 - 2030 年市场拓展期 :场景将逐步扩展至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并行发展,逐渐进入城市周边区域规模化应用,如物流快递、文旅体验等。
-
2030 - 2035 年生态成熟期 :各类低空场景将实现高度融合互动,形成多场景联动、全域立体覆盖的发展格局,全面进入城市核心区域,实现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普及。
发展面临的挑战
-
政策法规滞后 :顶层设计与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制约低空经济有序发展。
-
技术瓶颈突出 :续航能力不足、通信安全薄弱等关键技术待突破,限制规模化应用。
-
基础设施短缺 :空域管理、起降站点及能源网络配套不足,阻碍形成产业生态。
-
商业模式模糊 :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抬高市场参与门槛。
-
消费认知不足 :公众对低空应用场景理解有限,接受度低抑制市场推广进程。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构建统一空管,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统一的空域管理体系。
-
统筹资源攻关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速基建全域布局,提升低空经济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
培育市场生态 :拓展成熟应用场景,探索清晰的盈利模式,降低市场参与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
深化宣传推广 :提升社会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低空应用场景的了解和接受度,促进低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