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Dijkstra算法的思路和关键点,强调了算法在寻找最短路径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在时间复杂度方面,分别对顺序遍历、二叉堆、二项堆和斐波那契堆四种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2)、O((n+m)logn)、O((n+m)logn)和O(nlogn+m)。这表明使用优先队列如二叉堆、二项堆或斐波那契堆可以显著提高算法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一直默认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没有思考过具体的时间复杂度,今天把这个弄清楚。

Dijkstra算法的思路与关键点

  • 思路:广度优先 + 松弛
  1. 所有点分为两个集合 S S S T T T S S S最开始只包括源点 s s s,剩余点都位于 T T T S S S集合表示已经计算出最短路径的点集合, T T T表示尚未计算出最短路径的点集合。
  2. 每次从集合 T T T中选出一个与集合 S S S距离最短的点 v v v,将点 v v v加入集合 S S S。通过点 v v v对集合 T T T中的点进行松弛,即更新 T T T中点的最短距离。
  3. 不断重复此步骤2,直至T集合中无法找出与集合 S S S相邻的点。
  • 关键点:每次从 T T T中选出的点,距离源点的距离一定不会被松弛,因此每次选出的点都将加入集合 S S S.。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设图中的节点数为 n n n,边个数为 m m m,平均每个点的边数 k = m / n k=m/n k=m/n

算法步骤2需要执行 n − 1 n-1 n1次,每次从集合 T T T中选出一个与集合 S S S相距最近的点,具体实现方式有4种。

  • 顺序遍历集合 T T T
  • 使用二叉堆作为优先队列
  • 使用二项堆作为优先队列
  • 使用斐波那契堆作为优先队列

前提知识:二叉堆,二项堆,斐波那契堆的各种操作时间复杂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Dijkstra算法,给出时间复杂度的计算公式
( n − 1 ) ∗ ( T E X T R A C T − M I N + T D E L E T E + T D E C R E A S E − K E Y ∗ k ) (n-1)*(T_{EXTRACT-MIN}+T_{DELETE}+T_{DECREASE-KEY}*k) (n1)(TEXTRACTMIN+T

评论 1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