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分类----错误日志、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二进制日志、中继日志、事务日志、滚动日志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 #显示日志相关信息
错误日志(log_error ):
- 在对应的数据目录中,以主机名+.err命名的文件,错误日志记录的信息类型:
- 记录了服务器运行中产生的错误信息
- 记录了服务在启动和停止是所产生的信息
- 在从服务器上如果启动了复制进程的时候,复制进程的信息也会被记录
- 记录event错误日志
查询日志:对除了慢查日志中记录的查询信息都将记录下来,这将对服务器主机产生大量的压力,所以对于繁忙的服务器应该关闭这个日志与查询日志相关的变量,
- general_log,默认OFF表示关闭记录查询日志;
- general_log_file,指定查询日志文件及路径,默认路径在数据目录中;
- log_output {TABLE| FILE|NONE},定义一般查询日志和慢查询日志的保存方式,可以是TABLE、FILE、NONE,也可以是TABLE及FILE的组合(用逗号隔开),默认为FILE。如果组合中出现了NONE,那么其它设定都将失效,同时,无论是否启用日志功能,也不会记录任何相关的日志信息
慢查询日志:默认为关闭状态,记录下来查询时间超过设定时长的查询,这些查询日志将被慢查日志记录下来
slow_query_log={ON | OFF}
#是否开启慢慢查询日志,默认是关闭的
slow_query_log
_file=
/mydata/data/mysql-slow
.log
#慢查询日志的存放位置,默认在数据目录下
log_query_time = 10
#定义默认的时长,默认时长为10秒
log_query_not_using_indexes = {ON|OFF}
#设定是否将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操作记录到慢查询日志
log_slow_rate_limit=1 #多少次查询才记录,默认值1,mariadb才有
-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ON 不使用索引或使用全索引扫描,不论是否达到慢查询阀值的语句 是否记录日志,默认OFF,即不记录,生产环境中可监控此项优化数据库环境
二进制日志:用于记录修改数据或有可能引起数据改变的mysql语句,并且记录了语句发生时间、执行时长、操作的数据等等。所以说通过二进制日志可以查询mysql数据库中进行了哪些变化,通过“重放”日志文件中的事件来恢复数据副本。
二进制日志提供了增量备份的功能;提供了数据基于时间点的恢复(即时点还原);为mysql的复制架构提供了基础,将这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复制到从服务器上并执行同样的操作,就可以将数据进行两步
- log_bin #是否启动二进制日志,默认开启
- log_bin_basename #二进制文件路径及文件名格式
- log_bin_index #是binlog文件的索引文件
- sql_log_bin #用于控制二进制日志信息是否记录进日志文件。默认为ON,
- binlog_cache_size #用于在打开了二进制日志(binlog)记录功能的环境,是 MySQL 用来提高binlog的记录效率而设计的一个用于短时间内临时缓存binlog数据的内存区域,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的数据库中没有什么大事务,写入也不是特别频繁,2MB~4MB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的数据库大事务较多,写入量比较大,可与适当调binlog_cache_size。同时,我们可以通过binlog_cache_use 以及 binlog_cache_disk_use来分析设置的binlog_cache_size是否足够,是否有大量的binlog_cache由于内存大小不够而使用临时文件(binlog_cache_disk_use)来缓存了
- binlog_stmt_cache_size
#当非事务语句使用二进制日志缓存,但是超出binlog_stmt_cache_size时,使用一个临时文件来存放这些语句
sync_binlog
#设定多久同步一次二进制日志至磁盘文件中,0表示不同步,任何正数值都表示对二进制每多少次写操作之后同步一次。当autocommit的值为1时,每条语句的执行都会引起二进制日志同步,否则,每个事务的提交会引起二进制日志同步- binlog_format
#指定二进制日志的类型,默认为MIXED。如果设定了二进制日志的格式,却没有启用二进制日志,则MySQL启动时会产生警告日志信息并记录于错误日志中。
expire_log_days = {0..99}
#设定二进制日志的过期天数,超出此天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将被自动删除。默认为0,表示不启用过期自动删除功能。如果启用此功能,自动删除工作通常发生在MySQL启动时或FLUSH日志时
二进制日志格式:基于行(row),基于语句(statement),混合方式(mixed)
mysql>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当前正在使用的二进制日志
mysql>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1'
; 查看二进制日志记录的事件[from position]
mysql>flush logs; 二进制日志滚动
mysql>show binary logs; 查看所有二进制日志
mysql>purge binary logs to
'mysql-bin.000003'
; 删除二进制日志
mysql>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当前使用的二进制日志及结束位置
mysqlbinlog
--start-datetime
--stop-datetime
--start-position
--stop-position
中继日志:从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中复制而来的事件,并保存为的日志文件(在从服务器上才开启)
relay-log = file_name #指定中继日志的位置和名字,默认为host_name-relay-bin。也可以使用绝对路径,以指定非数据目录来存储中继日志
relay-log-index = file_name #指定中继日志的名字的索引文件的位置和名字,默认为数据目录中的host_name-relay-bin.index
relay-log-info-file = file_name #设定中继服务用于记录中继信息的文件,默认为数据目录中的relay-log.info
relay_log_purge = {ON|OFF} #设定对不再需要的中继日志是否自动进行清理。默认值为ON
relay_log_space_limit = 0
#设定用于存储所有中继日志文件的可用空间大小。默认为
0
,表示不限定。最大值取决于系统平台位数
max_relay_log_size = {4096..
1073741824
} #设定从服务器上中继日志的体积上限,到达此限度时其会自动进行中继日志滚动。此参数值为
0
时,mysqld将使用max_binlog_size参数同时为二进制日志和中继日志设定日志文件体积上限
事务日志:详细的记录了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时候,在哪个时间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改变,能后实现事件的重放,一般只记录对数据进行改变的操作,对于读操作一般不进行记录。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1|2} #0表示每秒同步,并执行磁盘flush操作;1表示每事务两步,并执行磁盘flush操作;2表示每事务同步,但不执行磁盘flush操作
innodb_data_home_dir =
/mydata/data
#InnoDB所有共享表空间数据文件的目录路径,默认在数据目录下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24M
#指定InnoDB的各个数据文件及其大小,文件多于一个时彼此间用分号隔开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2:50M:autoextend
#定义数据大小的增长方式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mydata/data
#设定InnoDB重要日志文件的存储目录。在缺省使用InnoDB日志相关的所有变量时,其默认会在数据目录中创建两个大小为5MB的名为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的日志文件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2 .. 100}
#设定日志组中日志文件的个数。InnoDB以循环的方式使用这些日志文件。默认值为2
innodb_log_file_size = {108576 .. 4294967295}
#设定日志组中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单位是字节,默认值是5MB。较为明智的取值范围是从1MB到缓存池体积的1/n,其中n表示日志组中日志文件的个数。日志文件越大,在缓存池中需要执行的检查点刷写操作就越少,这意味着所需的I/O操作也就越少,然而这也会导致较慢的故障恢复速度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262144 .. 4294967295}
#设定InnoDB用于辅助完成日志文件写操作的日志缓冲区大小,单位是字节,默认为8MB。较大的事务可以借助于更大的日志缓冲区来避免在事务完成之前将日志缓冲区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以减少I/O操作进而提升系统性能。因此,在有着较大事务的应用场景中,建议为此变量设定一个更大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