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博客仅用作于本人的学习记录,参考了以下文章进行了如下实验:
大部分的实验步骤是从以上博客获取到的,本博客用作记录学习,以及在之前博客上进行了一点点改进。
一、VMware上进行FreeBSD的安装
1.1 FreeBSD镜像安装
这里使用的是FreeNAS-11.2-U4.1.iso
1.2 FreeBSD在VMware上的配置
点击文件,新建虚拟机。
将镜像文件导入虚拟机:
点击下一步后,修改保存位置:
设置处理器进行下一步:
虚拟机内存选择可以设置2GB,当然,在系统安装时可以会提示8GB,这是可以忽略的:
由于系统网关配置的原因,这里可以选择进行桥接网络设置:
选择推荐I/O控制器:
推荐磁盘类型:
创建虚拟磁盘:
设置磁盘容量:
命名磁盘文件:
在创建虚拟机成功前,需要创建4个硬盘,这里需要关闭创建成功后自动启动虚拟机:
在编辑虚拟机处添加四个大小相等的四个磁盘:
进行磁盘添加,一直点击下一步即可,磁盘大小可自行选择,这里建立5GB的磁盘大小:
创建成功后虚拟机的配置如下图所示:
启动虚拟机,开始系统安装,选择第一个进行系统下载:
如果设置的内存小于8GB,应该会有如下提示,这里只需要选择是即可,进行下一步:
这里我们创建了共5个磁盘,按空格键选中第一个磁盘并进行下一步操作:
选择Yes:
进行密码设置:
选择Boot via BIOS:
等待安装:
安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选择第三个,重启:
重启后系统为:
选择1进行ip地址配置:
配置IP完成:
选择4进行配置默认网关:
由于是桥接模式,网关配置为本机的IP地址,选择9查看ip和网关:
ifconfig进行ip查询:
netstat -rn进行网关配置的查询,default为默认网关的地址:
配置完成之后,可以ping通虚拟机的ip和网关:
二、在Web可视化界面FreeNAS进行配置
输入用户密码:
配置语言时区:
配置静态路由:
添加网关:
添加账户群组:
添加群组:
添加用户:
设置用户信息:
添加存储池:
创建新存储池:
存储池管理器:
这里选择存储卷之后进行创建:
创建存储:
在存储池中添加数据集:
进行数据集添加的操作:
进行权限编辑:
选择用户和用户组:
打开服务,并点击笔进行编辑操作:
iSCSI服务设置:
添加权限用户:
权限用户设置,这里需要注意,密码为12位至16位,需要记得这里设置的密码:
添加IP地址以及端口号:
设置IP地址以及端口:
设置允许全部访问:
保存设置:
设置目标服务:
设置挂载目录:
设置关联Targets:
三、在windows上启动iSCSI服务
win+R打开命令行,在命令行输入iscsicpl可以跳出以下界面:
添加该服务的IP地址:
启用CHAP登录,并填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目标页可以看到iqn.freeuser并不服务,点击连接来连接:
启用CHAP服务并填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连接完成后可以看到已连接的样式:
四、在Ubantu上进行服务的使用
启动Ubantu并打开终端:
使用该指令安装iSCSI启动包:
apt install open-iscsi -y
使用以下指令进行连接认证:
sudo gedit /etc/iscsi/iscsid.conf
注意,在文件中将以下几行删除注释,并将需要输入用户和密码的部分添加上自己的用户和密码:
利用以下代码重新启动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iscsid open-iscsi
利用以下代码尝试发现我们iSCSI目标: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192.168.79.211
应该会得到以下输出:
输入以下命令发现确认状态:
sudo iscsiadm -m node -o show
得到输出:
通过以下代码登录Targets:
sudo iscsiadm -m node --login
进行确认进程程序连接:
sudo iscsiadm -m session -o show
看到输出:
查看共享设备sdb:
lsblk
看到输出:
使用以下指令在共享设备上创建文件系统:
fdisk /dev/sdb
分区格式化:
mkfs.ext4 /dev/sdb1
将分区挂载在/mnt目录:
mount /dev/sdb1 /mnt
以下命令验证:
df -h
得到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