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软件技术大会 观后感(第一天)

 
演讲到9:15才开始,延迟了15分钟。看来Delay对于IT人士来说真是家常便饭。
:(
 
Kristian Persson先生心平气和地演讲,并不是非常出彩。也许是时间和语言的关系,也许是他自身职务(Telelogic公司亚太区产品经理)的关系,他并没有讲道太多的细节。
但是他对时间的把握倒是令我非常钦佩。不徐不疾地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有条有理、不温不火。
 
首先Kristian Persson先生就提到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改进效率有两个方面:改进过程、使用CASE工具。
 
Kristian Persson先生没有讲太多,但是这倒是令我回想起以前CSDN上的一个小小的讨论。
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方法,就如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至于CASE工具,仅仅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劳动者。
 
然后Kristian Persson先生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了软件开发的现状:开发被分割成片断,各部分之间衔接不畅,知识不能被很好地重用。而使用Telelogic的产品,则可以使各个片断很好地衔接,形成一个整体。
 
接着进入正题:需求驱动。讲需求收集、分析很重要。需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开发最终失败。
随后介绍了V模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展示各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单体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映射关系。
 
之后开始介绍产品,展示了一个从需求到代码的映射的概念图。
 
我比较好奇:需求到实现的映射并不是一对一的。
按照Adrian Colyer在《AOP without the buzzwords》提供的数据,一个用日志来记录程序异常的需求,从需求到实现的映射超过1:8,000。
此外,一个雇员的概念映射到一个Employer类,同时还可能关联一个EastPeopleName类、一个Address类。EastPeopleName类还好说,但是Address类不仅仅属于Employer,甚至不仅仅属于People类,Company类也会关联它。
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映射呢?可惜Kristian Persson先生没有做更多的讲解。
 
然后介绍了Telelogic的配置管理工具,声称是完全透明的,不需要ci/co。
我想可能是在客户端做了一个特殊的文件系统,挂到NTFS文件系统上来实现的吧。
 
最后作了一个总结,需求驱动、基于角色、全程可追踪……总之就是UP那一套了。
 
 
 
这是李维先生做的精彩讲座。
 
李维先生一上来列举了三个场景:
一、测试人员发现软件出了问题,该把谁叫出来罚站:
A:程序员
B:SA/SD
C:项目经理
D:总经理
二、如何评价程序员的效绩:
A:bug率
B:代码行
C:程序个数
三、SA/SD会出Bug吗
 
Together能够对代码质量进行评估。
 
程序员不一定愿意接受新技术。
因为新技术可能会影响到管理层的评估。
比如使用新技术,使得代码行减少——而管理层是采用代码行来度量生产力的。
 
GP能够减小代码行数,减少出Bug的几率。
但是GP最大的改变是:Manage Your Code。
要改变写程序的思路。
 
新的IDE——Manage Your Proccess。
 
JMX(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
 
Refactory——Manage Your Code。
 
 
 
这是陈榕先生做的关于和欣网络操作系统的讲座。
 
一上来,陈先生就抛出一个“盖茨定律”: Microsoft * Intel = 常数。
 
 
 
这是程朝晖做的关于SOA的讲座。
 
 
Microsoft的曹严明的这个讲座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NEC Soft的张皓做的关于Web开发的讲座。义不容辞地支持一把。
 
 
这一天最后的技术重头戏就是这位网名叫做“板桥里人”的彭晨阳的讲座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