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云新未来圆桌精彩回顾 | XR应用场景迭代下的新商业模式

本次会议聚焦XR技术在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讨论了云渲染如何降低终端要求,提升用户体验。嘉宾们强调了XR商业化的挑战,如内容变现和终端限制,并提出通过云技术、5G和AI的融合来推动行业发展。他们认为长期坚持、合作共赢及验证内容可行性是XR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6月15日,由平行云联合首都在线共同主办,中关村软件园协办,以“XR云新未来|弹性算力赋能可交互、沉浸式商业实践”为主题的XR行业交流盛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平行云科技创始人兼CEO  李岩、XREAL 云XR负责人  吴维、瑞帆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江海、讯飞幻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   姜洪兵等嘉宾,共同探讨"XR应用场景迭代下的新商业模式”这个话题。

本次的圆桌讨论非常务实、精彩,以下是纪要,敬请各位读者阅读~

XR技术有哪些全新的应用场景

有哪些场景特别适合利用XR技术来促进创新?

陈江海:对于医疗领域,XR可以应用的场景很多。例如:

医学教学:利用XR技术创建虚拟教学环境,进行三维解剖学教学,模拟真实的治疗场景和操作,降低学习成本,增强医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智能诊断:利用XR技术结合医学影像数据,使三维可视化诊断成为可能,让医生可以360°全方位观察,准确诊断。

治疗康复:利用XR技术构建3D模型,可以便于医生制定手术规划,甚至提前模拟手术操作,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康复方面,利用XR创建虚拟现实的康复环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人均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严重不均的情况下,XR和5G相结合,可以实现远程影像辅助诊断、远程手术指导、远程会诊等服务。

姜洪兵:目前XR在教育培训领域相对成熟,但也有各自的差异化。

在科普教育中,一些科普活动应用XR技术,在科技馆等寓教于乐的场馆内打造沉浸式科普文娱体验中心,打造高科技新型的文化科普教育空间,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真正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文化。采用XR技术进行科普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沉浸式、游戏式体验。

在实验操作教学中,利用VR、AR来呈现实验课件,可以避免实验安全问题,高效的进行实验操作。

在高职高校领域,利用XR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训,解决了实操过程中的打不开看不到的教学问题。

我们已经从2018年之前,常见的XR内容只有3分钟以内的VR过山车、VR风光片等一系列的以认知演变到已经完成真正利用XR技术进行交互的教学场景

XR场景不落地,商业化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个挑战。

如何解除环境和终端限制,使得XR应用更加低门槛和规模化?如何内容变现,实现商业化闭环,有哪些成功经验和思考?

吴维:其实也算不上是成功经验哈。这些难以落地的XR场景通常是一些比较复杂的3D场景,具体大多体现在特效拉得比较高——比如环境和反射,或者不规则面数较多——动辄达到百万千万这个级别。这样的场景本身对终端的算力就是一个挑战,尤其目前市面上的XR终端仍然是以安卓机为主。据此想要突破终端的限制,解法自然就是采用云渲染技术,将终端面临的渲染以及读写压力,转嫁给云端高性能的PC或者服务器。利用云端设备的高速度硬盘和高性能显卡,自然可以渲染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场景,将渲染结果串流到用户的终端上,从而降低对终端性能的需求。

姜洪兵:在教育领域实现商业闭环,我感觉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解决普惠化问题,那就是降本,目前xr教育市场在tob端,要实现真正的多学科模式进行融合,实现一室多用,再实施云渲染达到内容轻量化,渗透到toc市场,尝试破解XR领域的网络、云、终端和开发生态的部署,构建承载高品质XR业务的大带宽、低时延、超稳定的传输网络。

第二步携手产业内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共同识别和打穿高频刚需场景,联合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解决方案,加速商业创新。

第三步需要我们解决的是,落地后用的起来的问题,XR概念包含了AR、VR、MR,分群体进行方案的区分,我认为在小学阶段不能增加孩子的行为负担,那前提是摆脱穿戴式设备,那利用ar的技术形式最好;只有在用户群体做划分,我们出相应适合的方案,做到完整的运营、运维体系,才能实现整个商业闭环

李岩:作为链接内容和终端的第三方,在我们看来,商业化的结合无非是两件事,要么是内容的生产,要么是内容的传播。

内容的生产方面,随着AIGC等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我们目前还比较荒芜的虚拟世界在未来一定会慢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

内容传播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对于图片、音视频这样传统的内容介质,我们可以花费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渲染一部电影;也可以采用流媒体的形式,边下载边观看的方式去播放。

而XR行业最大的特点,也是与传统内容最核心的差异就在于传播具有实时性。一方面是我们无法预先用时间换算力。像是之前我们去做一个GC的渲染,当算力不够时,我们可以拉长时间;而如果说我们想提高效率,就可以多花钱堆算力。但是对于需要实时性的XR行业,我们是没有办法这样去灵活处理的。另一方面是由于XR行业的数据量通常是巨大的,这也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像传统内容介质一样边下载边观看。

虽然现在大家都认为“上云”好,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目前“上云”也存在着很多痛点,比如云资源贵,对网络的依赖高等,这也意味着在朝着“上云”这个大方向走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整个生态链上所有的从业者一起去努力解决。

运行质量、卡顿、高并发和弹性伸缩等问题是XR应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云基础设施服务厂商认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陈江海:从用户需求和体验的角度,其实目前的XR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

佩戴舒适性:目前6DoF的VR眼镜重量仍然太重,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会有不适感。尤其是医疗场景下。

时延和眩晕:对于XR应用,晕动症一直被用户诟病最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云XR的应用来说,网络时延和稳定性,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用户体验。

价格和成本:对于一台每次只能用几十分钟的家用设备而言,目前XR终端的价格还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障碍。但是出货量小,设备的成本就难以降低。需要有更加创新的方案。云XR是否可以有效降低终端侧的成本?在办公领域,瘦终端、云桌面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而目前的CloudXR都还是普遍在用普通终端,明显”不合脚“,希望可以出现XR领域的 “瘦终端“。

李岩:虽然单纯的降成本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要结合商业模式,但是如何能够去把GPU的成本降下来,也是我们一直想办法做的事。

我们都知道低模占算力不高,但是云端的GPU该如何做算力分配呢?传统的云是用虚拟化、用VGPO。在这里我们先只谈VGPO静态切片的过程,比如我们切成1/4就是1/4,在我们下一次切之前它是不会变的。那么我们这个低模低到什么程度呢?是1/4还是1/8?这一次1/4够了,下一个1/8不够了怎么办?......所以在这其中就存在算力能够实现一个更加超细粒度动态调度与分配问题,这也一直是我们努力攻克的难关,也是市场上现在能够去正式商用的图形容器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VM和Docker之间的关系。VM是一个静态的切片,Docker是一个障眼法,其实大家都是运行在一个OS上的,只是互相是看不到的,我们通过进程的隔离、资源的限制去实现的。这是其一。

第二是由于实时性非常高,所以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指令上传到云端需要算力去分配,还需要进行计算、渲染、编码、推流,传回之后还需要进行解码,再渲染显示,这些都需要时间。但是如果MTP超过行业标准值—20毫秒,用户就会产生晕动症。比如说我们在内网的环境下去渲染,渲染一帧大约会需要十几毫秒;如果我们再用像是英伟达的硬编CUDA等去编码,编一帧也需要几毫秒;再加上往返的时延等等,我们目前很难将整个过程控制在20毫秒以内,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在这个领域,我们常说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超低时延,一个是超大码率。超低时延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而超大码率呢,如果我们监控一下现在例如腾讯会议或Zoom等RTC应用的后来码率数据就会发现,它们的数据可能就在一兆左右,而我们这种Cloud XR、特别是VR的应用可能需要百兆,在这种巨大的码率差异下,我们的调度算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针对这种超低时延和超大码率的特殊场景,我们还需要在这种音视频传输的优化上去做大量的工作,在现有条件上给大家尽可能好的体验。

XR技术与5G、GPU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潜力,您认为这种技术融合将如何改变现有行业,并带来怎样的商机?

吴维:这个我就结合自己前面的回答主要说一下5G吧。

之前我说到利用云端高性能设备渲染复杂场景,然后将渲染结果串流到终端。这个过程其实对网络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像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很多做双目XR头显的公司在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根据用户的姿态进行渲染,并实时传输两路1080P的视频流给用户,对网速的要求其实非常高。

在之前的实践中,即便是传输一个应用了注视点渲染的不太清晰的视频流,仍然需要至少20Mbps的网速和较低的延时才能在终端看到一个清晰度还能接受并且能及时反映用户姿态变化的场景。

这个其实对很多用户来说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事情,比如我有个住合租房的同事,在住处测速只能达到15Mbps。甚至有的同事在外地,因为不同网络服务商之间跳网段的问题而无法看到流畅的图像。相信可以暴露出云渲染的串流部分对网络的严苛要求。

而5G技术主打的是高带宽、低延时、低成本等一系列特质,那作为一个对云XR有过一定亲身实践的人,我自然是期望5G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普通消费者使用云XR服务的门槛,实现云XR自由的。

姜洪兵:在人类第一部探讨虚拟现实的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主人公戴上一副特殊眼镜后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触摸到虚拟世界中的一切。未来,XR技术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也将进一步打破虚拟与现实环境的界限,推动人机交互方式变革,使人们能够“看”到、“听”到实际不可触及的场景和实物,进而将现实领域向更深、更广的空间拓展。到那时,虚拟现实技术将以一个崭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XR应用场景,不管是教育、军工、电力、航空航天,最终还是以教育培训的方式渗透到这个领域,我相信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下,XR技术真正的能为行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对于那些计划进入XR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是您认为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李岩:我觉得一个词足以总结:长期坚持!

陈江海:合作共赢。XR领域迭代会很快,软件、硬件、应用的迭代都会非常快。在这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独自奔跑“很难走远。需要与各种伙伴进行合作。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共同推动XR产业的发展。

姜洪兵:在研发内容投入之前,一定要验证内容的可实施性和针对行业的匹配度,这对于之后的落地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且会对将来的升级迭代打好牢固的基础。

注重全国的渠道体系,我们作为XR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最重要的是把产品打磨好,最终投放市场则需要我们的合作伙伴去落地,为渠道伙伴提供行业优质的解决方案,才能使技术到变现,企业能存活,行业才会发展。

吴维: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勇敢地走出去”以及“多合作”这两点吧。

目前来说,虽然XR领域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是XR生态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状态,旷野还是比较多的。包括云XR在内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其实目前的技术都已经足以做到了,只要去做基本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完全不需要有畏难情绪。

通过在座的各位XR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的发言,我们受益匪浅。通过他们讲述的实际经验和见解,对于推动XR应用场景的迭代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成为本次的活动增添重要价值,让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