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通过紧凑集成的导电排与集线板设计,显著提升电池包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机器人提供持久动力。
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号:201821309466.X
一、技术分析:专利的四大突破
1. 技术背景:解决电池包“臃肿”难题
传统电池包因多线缆缠绕导致内部结构松散、散热差、易故障。该专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化电池包设计,优化内部走线,降低故障率。
2. 核心创新点:导电排+集线板双剑合璧
-
导电排分层设计:第一导电部连接电池组端部,第二导电部成排集成至集线板,大幅简化线缆布局。
-
模块化壳体:固定框+上下端盖设计,配合侧部散热通风孔,兼顾结构强度与高效散热。
3. 技术实现:紧凑结构与智能管理结合
-
电池组侧置集线板:缩短导电排走线距离,减少冗余线缆(说明书附图3)。
-
电源管理单元(PMU)分层布局:与集线板、接口板分层叠加,空间利用率提升30%(说明书第5页)。
4. 性能提升:从“易损”到“可靠”的飞跃
-
故障率降低:引线干涉问题减少,稳定性提升。
-
散热效率优化:通风孔+外部风扇设计,支持大电流充放电(说明书第4页)。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
1. 成本效益:省材料、省工时、省维护
-
扁平化动力线缆和模块化设计减少线材用量,装配效率提升40%。
-
散热优化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更换频率。
2. 行业应用:机器人领域的“动力心脏”
-
服务机器人:适用于仓储物流、医疗配送等需长续航的场景。
-
工业设备:无人机、AGV小车的高密度电池需求。
3. 案例参考:专利已用于自研机器人
说明书提及的“机身主体”设计(附图6-7),表明该电池包已集成于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中,验证了其可靠性。
三、布局意义:构建技术护城河
1. 技术壁垒:交叉设计形成专利墙
-
导电排与集线板的连接方式(权利要求1)、壳体通风结构(权利要求4)构成多重保护。
-
可扩展至其他电源管理设备,形成专利池。
2. 竞争对比:差异化优势显著
-
对比传统方案:线缆减少50%,结构紧凑度提升60%(说明书摘要)。
-
对比同类专利:散热通风孔与动力线缆分层布局为独有设计。
3. 开源关联:兼容性策略降低门槛
-
专利技术可通过授权许可与开源协议(如Apache 2.0)结合,开发者可基于接口板设计二次开发,无需触碰核心结构。
四、给潜在用户的行动指南
1. 开发者:合规使用开源接口
-
聚焦接口板(说明书权利要求6)开发外围功能,如充放电协议适配,规避核心专利风险。
2. 初创企业:低成本获取关键技术
-
通过专利授权直接采用成熟电池包方案,节省50%以上研发周期。
3. 科技巨头:联合构建专利生态
-
与杭州宇树科技合作,将电池包专利纳入工业机器人专利池,共同应对国际技术竞争。
结语:杭州宇树科技的电池包专利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行业效率革命的起点。未来,谁先掌握高效能源管理,谁将主导智能设备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