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阿尔嘉身份之谜

说书: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阿尔嘉身份之谜
作者:刘媛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有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曾目睹酷似去年跳楼身亡的张国荣。由此想起巴黎的一桩旧闻。

70年代,法国出版社推出新小说《娇》,上市后引起轰动。作品署名阿尔嘉,出版社说他身世离奇,浪迹天涯。一些书评家认为《娇》手法圆熟,显然出于名家之手,而始终不肯露面的阿尔嘉很可能只是个化名。那么,真正的作者是谁?

  1975年,阿尔嘉发表第二部作品《余生》,充满温情地描绘了一个小孩悄悄挽救养母生命的故事,最后养母去世,小主人公用香料保存了尸体。但自始至终,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做这些事的是自己。这充满隐喻的结局再度引爆议论。最后,一名青年承认自己是阿尔嘉。但他拒绝拍照,行踪诡秘。

  不久,龚古尔文学奖揭晓,阿尔嘉的《余生》当仁不让,但他没有领奖。媒体介入调查,发现阿尔嘉竟然是作家罗曼加里的表亲。罗曼加里曾著有《欧洲教育》,萨特对其称赞不已,1956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有好事者将两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口吻极其相似。另外龚古尔文学奖明确规定:同一作家不能两次获奖。这是阿尔嘉不去领奖的真正原因吗?一系列的巧合使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怀疑。

  记者们为此敲开罗曼加里的门,但罗曼加里坚决否认,并登报指责阿尔嘉抄袭自己的风格。于是传言平息了,人们为自己找到三个理由:罗曼加里强弩之末,那么有灵气的小说怎么可能是他写的;另外罗曼加里依然有新作问世,应该没有时间同写两部书;最后,谁会和自己打抄袭官司?

  此后,阿尔嘉和罗曼加里各自发表作品。不同的是阿尔嘉越来越受欢迎,罗曼加里则黯哑下去。1980年,罗曼加里突然吞枪自杀。1981年阿尔嘉公开承认自己是罗曼加里的替身,所有作品均由罗曼加里提供。

  公众顷刻哗然,新的辩论就此展开。很多人承认希望像罗曼加里一样“杀掉”当前的自己,换个身份重新活。尽管强烈的幻想能变作现实,但角色冲突带来的迷惘往往更难承受,因此很少有人把想法变成真正的游戏。

  罗曼加里一生作品无数,最著名的一篇是遗作《阿尔嘉之死》。结尾,他写下一句戏谑绝望的话:我,玩够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