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系教师告考生书

最近,笔者所在的zj大学出台了一项新的招生政策,从2007年起,招收硕、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均须向校方缴钱,前者称“学费”,后者称“助研经费”。“助研经费”数额,按招收研究生人数多寡翻倍递增。

这个消息在网上公布后,有气氛者,因为这类愚蠢的创新之举实在是破了自人类诞生以来教育界之天大之荒;有高兴者,认为大学教授富的流油,拿出一部分钱是应该的;还有人认为这部分钱是导师交给学生,所以认为这是从孔子时代学生向老师缴纳“束修”以来最大的“革命”,终于到了老师给学生钱的地步了。

大家实在不知道,这部分钱是交给学校的,学生实在是得不到一分。另外,这部分钱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说,意味是不一样的。Zj大学的理工科老师跟文史专业的教师待遇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

昨天才弄明白学校所谓的“助研经费”成倍递增的意思
比如说一个导师只招一个学生,那么他只需要向学校上缴1*2000元
招生两个,则上缴2*4000元=8000
招生三个,则上缴3*8000元=24000
招生4个,则上缴4*16000元=64000
......
一个可以带博士的教授,每年硕士加上博士带到4个算比较正常的,则他每年需要向学校交六万多元
Z大理工科的老师当然拿这么一点钱不当一回事情了,但是对于文科的老师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课题经费,这项政策无疑于叫他们破产了
近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Z大文科老师的生存状态,看看他们能不能拿出这部分钱:
一,我系某老师,三十好几,未曾婚娶,至今还住在教师单身公寓中,为何?他每个月一共只能拿到两千多块钱。我们知道北大的阿忆曾经发牢骚说自己一个月只能拿到4000多,根本不够花。须知,杭州的生活消费丝毫不让首都。我每个月吃食堂,算是最便宜的,也要四百块,如果是在外租房子要一千多。试问,这位老师去掉生活所用之后还能有多少钱交给学校?
二,是不是Z的所有老师都是这些工资,或者说学校的分配制度是不是合理。当然不是了。历史系的老师上课是没有课时费的,白干活。 中文系的老师每节课七块钱,等于当时杭州大学七、八十年代的课时费数额,还不如笔者之前所在的一个中学的老师讲一节课拿的钱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如此
新闻系的老师一节课七十多, 化工专业的老师一节课一百多。
他们的课题经费就更不用说了
我记得我导师的一个国家级课题经费只有四万多
Z大理工科老师一个杭州市级的课题经费就有一百万。

我们对于贫穷没有什么怨言,但是如果这种贫穷是因为不合理造成的,那就会感到愤愤不平,“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对于当局和校方改革当前不合理的高校制度绝对是赞成的,但是对于滑天下之大稽的愚蠢(其实我觉得这不过是学校解决财政危机的一个损招罢了)“改革”(如博士生全部自费绝对可以说是有中国特特色色的)当然也不欢迎了。

其实我们很理解校方当前的财政出境,各个高校现在都是如此。因为建设新校区,高校不知道欠了银行多少钱。没有办法怎么办,第一,买地,去年zj大学实在没有钱了,就把其中一个校区卖给了地产商。这个校区的教学楼可以使用150年,现在用了15年就给爆破了。笔者所在的校区3年之内也会给卖掉,这已经成为定局了。第二,在老师和学生身上炸些油水出来,稍微补贴一下。

静安先生说过: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但是我现在,却不得不随牢骚而发。虽然这对我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我正好算赶上了公费的末班车,按理说,我应该有种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回看别人紧张追赶已经启动的车子的快感,但是我,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