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我对本科计算机专业的认识

本文是一名大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心得体会,讲述了他对计算机专业从初识到深入理解的过程,强调了数据结构、算法、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编程只是计算机的一部分,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才是核心,同时指出尽管有些知识可能不会直接用于工作,但它们构成了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大学的所有课程也刚刚结束不久,想一写篇文章谈一谈我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博主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年大四,三年半的校园生活使我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引路人”,自己总是摸索着前进,走了不少的弯路。刚上大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没有什么概念,当时除了会打字以外也不会什么,印象中的计算机专业是编程,是写软件,或者是做些什么PS,网页三剑客,甚至修电脑之类的东西。


    在大一下学期,有了编程课,对编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把计算机专业认为就是编程,也尝试着做一些入门级“项目;在大二上学期学习了数据结构,当时也不觉得它有什么用,视乎跟我那些所谓的“项目没什么关系。由于我们学校没有开设“算法分析与设计这门课,根本不知道“算法为何物,直到这学期结束,才认识到编程的本质是数据结构+算法,记得当时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写了个不到40行“快速排序”感觉满满的收获,相比而言,那些我做了十天半个月所谓的“项目”显得那么的空虚,直到大二结束,我对计算机的认识虽然还只是编程,但对编程的理解深入了,意识到了数据结构,算法和架构的重要性。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一直想计算机考研为什么是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四门课,除了数据结构我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外,其他的理论课跟以后的“软件开发”有什么关系,而且这些理论课无一例外都是高学分课,这个问题一直到大三大量开了专业课我才意识到这些理论课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计算机基础,想成为一个好的科研人员或者高级码农,这些都是必备的,这些才是“计算机科学”,以前只看到了后面的“技术”两个字,我觉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要学的“科学”要占80%,“技术”占20%。大三开始随着读的书多了,网上的各种大牛见的多了,看的多了,见的也多了,越来越觉得“编程”只是计算机的一部分,甚至是“冰山一角”,或者说只是一种实现或验证“科学”的工具(这里的科学不仅包括计算机,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但是编程还是很重要,并且大师级人物都是软硬通吃的,不仅对软件理论很熟悉,模电数电,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等硬件原理也十分了解,典型的例子就是著有经典的《windows程序设计》的Charles Petzold,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另一本神作《编码的奥秘》的作者。这是我大三上学期对计算机的理解,跟以前的认识还是有不小的转变。


    刚上大学时就听说计算机学的好的人,数学也好,但一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何种联系,而且

计算机类专业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这些方向的学习内容是不同的,但都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核心概念。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注重实践:计算机类专业最重要的是实践。学生需要多做编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实验课程,通过实践巩固和提升理论知识。 2. 学习编程语言:学习计算机类专业需要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学生需要深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掌握其基本语法和高级特性,并在实践中应用。 3. 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并掌握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4.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习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这些知识是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 5. 多参加项目:计算机类专业的学习需要多参加项目,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参加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流程、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等实用技能。 总之,计算机类专业的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掌握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核心概念,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参加项目实践提升技能和能力。
评论 7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