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禅师青原惟信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初识禅宗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后,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01 人生三重境
1.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面总是美好的。
因为彼此不了解,大家都把目的和真实的性格隐藏,展现的都是完美。
大家带着最真挚的微笑和最善意的目光,将彼此的美好特质无限放大。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瑕疵的世界,推杯换盏,畅谈人生。
这时候彼此总是愉悦的。
很多人一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享受表面的美丽。
所以有了白月光。
1.2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自然界中生态位的重叠必然会导致竞争,猛兽露出獠牙,小白兔怀疑人生。
食物链上的动物们在抢领地、食物、水源过程中,优胜劣汰,慢慢磨合出新的生存规则和空间分配。
慢慢的,我们逐渐揭开彼此的面纱,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性格和目的逐渐浮出水面,发现对方并非初见时那般完美无瑕。
当人们关系开始交织在一起,一定有利益冲突
涉及合作就会产生利益分配和分工博弈,涉及情感就会有付出和回报的争论,涉及集体就会有机会和资源的竞争。
1.2.1 狮子型人格:
表现出强势和侵略性,热衷扩大影响力,表现自己,勇于争取,招揽帮手,形成自己的势力圈。
1.2.2 兔子型人格:
被动的卷入竞争中,形单影只成为猛兽的美餐,出卖自己的劳动价值和精神力,成为高位者的血包。
1.2.3 狐狸型人格:
他们灵活机动,足智多谋,能力有限,适合做谋士,喜欢依附于高位者,获得机会和能量。
社会越卷,狮子和狐狸越如鱼得水,因为他们没有道德约束,热爱竞争。而兔子因为生性善良,不争不抢,在社会的洪流中很容易被牺牲掉。
很多人为什么与社会格格不入,不是因为不够好,是他们无法直面社会丛林的险恶和人性的嘴脸。他们还停留在初见的美好,感情用事,岁月静好,远远的观察,不愿意醒来。
1.3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当我们在社会的染缸中充分泡过,经历过背刺、失败、失业、失恋,直面人吃人的社会真相,看清周围人的真实嘴脸。
我们的潜意识从感情用事变得客观而“冷血”
职场中的领导的关心不过是对牛马的PUA,新认识的朋友嘘寒问暖其实是为了拉你入伙,同事的捧杀是把苦活累活交给你,当你沉入低谷周围人都会作壁上观。
可是,我们也接受了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则。
防备和警惕是社会必要的品质
保持初心,顺势而为。
我们开始不再过度热情,克制过度分享的冲动,慢慢了解,逐渐升温。
我们开始在心里规划Plan B,任何人都不会100%信任。
我们开始更多的投资自己,设置边界,拒绝外界的伤害和恶意投射。
我们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心量扩大,回过头那些都是必经之路。
玻璃渣里面也有几颗糖
与合伙人吵吵闹闹,与朋友分分合合后,相逢一笑泯恩仇。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样,只是我们去掉了滤镜,回归了真实。
02 如何跨越第一层
2.1 接纳真相,直面成人世界的法则
人性是两面的,有良知,有自私。
社会是在华丽的外表下净是肮脏和黑暗的角落。
宇宙的法则是“一体二相”,黑白、雌雄、正邪、福祸都是平衡相互制约、相生相存。
父母也不一定全心全意的爱我们,伴侣也不一定永远忠诚,合伙人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道德是约束自己,但是无法约束他人。
2.2 减少过度分享,慢慢加热
单纯的孩子们总想分享喜悦,即使是第一面的陌生人。
很多人成年后依然是纯粹的且热情的,却总被泼冷水或者被利用。
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成人世界有一套生存法则。
减少过度的分享欲,慢慢的相处和加热。
2.3 降低期望,延迟满足
我们总是把对方想的很好,把结果预判的美好。
降低期望是调整我们的心理预期,减少失望和压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交心、在一起一辈子,很多人都是陪伴我们一段人生就失散了。
延迟满足指在面对即时满足和长远满足的选择时,我们忍受暂时的不适或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