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熠——光耀,鲜明。最早有记载的出处为《詩·豳風》中的《东山》篇。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诗中主要描写一个在战争中思念家乡,思念妻子的男子,联想起当年新婚的美好,感叹战争的残酷,
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这句意思是
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由此可见,“熠”主要用来形容轻薄东西的如羽翼等的闪闪发亮时的样子。其他诗作中也有用来形容荧虫之火的,也是取自这个意思。
森——《说问》里解释为:森,木多貌。形容树木的众多,繁茂。经常见到的是森林这个词。森林中空气清新,又有鸟兽的微鸣,行走在其中,人得心情也十分的恬静,舒适。但是,夜晚的森另,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漆黑,昏暗,湿冷,万籁俱寂。因为森林的特点,后来“森”也用来形容幽深可怕的样子。唐代顾况的《游子吟》中就有“眇默诸境森”。即便是白天的森林,在恬静中也会感受到一份庄严肃穆的气息,使人不能亵渎。
火和森两种东西本是方枘圆凿。譬如山火,每每发生,必为新闻头条,关注焦点。发生之时,其燎原之势使大片的树木毁于旦夕。即便施以抢救,也会俩下大片烧焦的树干,动物的尸体,让人痛心。然而,若是萤虫之火,熠耀之火,星星点点游荡在本是幽深阴森的古木林中,慢慢地升腾,逐渐的的越聚越多,使夜晚的天空都染成了一抹淡淡的红色。大概,每个人的仲夏之梦中都少不了这个片段吧。
“熠森”,有时候不是也像这个词一样吗?冷峻森严的外表下时常有一颗熠耀之心。那火苗慢慢的燃烧着,在有需要的时候,就能演变成一堆迸裂着火花的热情之火;那光芒逐渐的聚集着,在有机会的时候,就能蜕变成一束闪亮着耀眼的心灵之光。
自取熠森,是为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