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篇:什么是V、W、X模型?

V模型

V模型是我们熟知的瀑布模型的一种改进,由Paul Rook在1980年率先提出的,在1990年出现在英国国家计算中心的出版物中,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六个阶段,由于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所以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V模型就是在这点改进了瀑布模型,在软件开发的生存期,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几乎同时开始,这两个并行的动态的过程就会极大的减少bug和error出现的几率。

 

V模型中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大体划分阶段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系统测试所对应的是需求分析环节,也就是说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的,开发人员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对软件进行概要设计,测试人员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出系统测试用例。概要设计之后,开发人员根据概要设计对软件进行详细设计,测试人员根据概要设计设计出集成测试用例。详细设计之后,开发人员根据详细设计进行编码,测试人员根据详细设计设计出单元测试用例。编码完成之后,测试人员根据单元测试用例对设定的件的测试单元进行测试,单元测试完成之后,进行集成测试,然后进行系统测试,最后进行验收测试。

 

局限性: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解决的思路是,测试在软件做需求分析的同时就会有测试用例的跟踪,这样,可以尽快找出程序错误和需求偏离,从而更高效的提高程序质量,最大可能的减少成本,同时满足用户的实际软件需求。

 

适用项目范围:

一般适用于一些传统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发,而一些高性能高风险的系统、互联网软件,或一个系统难以被具体模块化的时候,就比较难做成V模式所需的各种构件,需要更强调迭代的开发模型或者敏捷开发模型。

 

W模型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是V模型的发展。

 

   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

 

局限性:

W模型和V模型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设计、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X模型

X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由Marick提出的,由Robin F.Goldsmith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将其思想定义为X模型,X模型其目标是弥补V模型的一些缺陷。

    Marick对V模型的最主要批评是V模型无法引导项目的全部过程。他认为一个模型必须能处理开发的所有方面,包括交接,频繁重复的集成,以及需求文档的缺乏等等。

   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己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

   由图中(右下方)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

 

局限性: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想了解更多咨询的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加Q群领取学习资料:753665853  备注:CSD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