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与“物化人”

                                                            "文化人"与"物化人"

      “文化人”,(自恃)有学问的,或有超越更多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在你的现实生活中左右、掌控的人。放得更宽一点: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有艺术气息的文化层面上的人,跟所谓的专门一类学科牵扯上了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更多强调一个(激)“情”字。

     “物化人”,支配其现实生活更多的因素是物质层面上的,现实生活的走向更多的是有物质层面上的意思决定,其思想,思维方式由物质利益所驱使。即使有文化类的气味,更高利益上也是为物质利益铺垫,服务,更多强调一个“欲”(望)字。

      “文化人”尽量还原真实,容易在叛逆的环境之下有激情的举措,善于愤起,激情行为多,创造性的行为居多,有放荡不羁、真实自然的灵魂,有漫无拘束的真实延伸,求真理的善美。

      “物化人”,尽量理性,规典,中庸,不偏不倚,作风硬朗,态度坚决,严谨而又有派头。始终缺少那份闲暇逸致,悠然南山的闲适,屈从,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求真,物质的真,实在的真。

       相对而言,物化人的浮华下面掩藏着嘲弄与淡漠,世态炎凉,人是物的附从者,物化是无情,残酷;而文化人,人是左右物,以物来映衬思想,用激情来描摹世间景观,激情过后让人体会到深刻和孤独,文化人多有独享情结,所以总有不少的曲高和寡文化人。物化使人的思想固守,对于文化而言过于悲壮,物化是绝对的,现实主义,排斥异己,铜臭异常,冷漠而挑剔,蓬勃、喧哗、奢侈;文化是蕴涵感情,有情有义,是相对,是浪漫主义,是豁达大度,是宽容,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沧桑、寂寞、朴素。

       文化与物化相反相成,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突显自我的存在,强化了自己,交相成映。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热烈和丰富,物化的影响在于它实际和隆重。文化属于政治,物化属于经济;文化是先锋和理想化的,是虚的,物化求实求真,实际表现自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体现,互相转换,趋于均衡。

      文化是虚的,追求不免有点虚无缥缈之态势,感觉靠不近,存在距离,文化是深刻的,内在的,本质的,含蓄的;物化是实的,站在你面前,给你切身的感官,是表面的,常规的,感官的。物化刚好迎合了人首先是作为一种生理动物表现出来,首先才是动物然后才是人,所以都不免带有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所以通常容易走先兵后礼模式。

      被物化是一个浅层次的接受,一种表面的转移,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的置换,一种物质载体的另外形式的呈现;被文化是一个文化的延伸,一个文化的张性扩展、发展,一种深度的创造,一种思想的质的转变、提升。物化有作假之嫌疑,物化了只是拷贝,克隆了一份模板,借过来是骨架,没有实在的思想,没有充实的内涵,缺乏灵魂,流于表面,所以需要文化,需要实在的肌肉来充实,涵盖。

      当代社会就是西方社会的冲击下,过于被动接受,几乎所有层面或多或少的被西化(洋化),只带过来物质模式,缺乏文化模式的内涵,简单的就是拿来,拿来照搬人家的流程,感觉被架空,沉淀不下来。这种明显带有更多的物化层面上的痕迹,我们用上的只是机械式的模仿,简单程式的操作,物物同化,所谓的生搬硬套。造成了“文化”与“物化”的冲突,没有平衡之间实力比较,迟早社会将出现端倪。

      物化来了,文化也来了。怎么拿来才是关键,物化需要有文化的物化,文化需要有物化的文化,相互限制,.相互映衬,持续发展。 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需要外来文化的补充,兼收并蓄,传统是传统的,外来是外来的。物化需要文化作底蕴,才能更持久,文化需要物化的定制,才能更深刻,更为广度的延伸。

                                                                                                                                                             (纯属个人思想(小波)2007010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