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史

1.人工智能的诞生

       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式被提出。这一年成了人工智能元年。4个大佬代表:达特茅斯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后来的图灵奖得主约翰-麦卡锡;哈弗大学数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员,同样是后来的图灵奖得主马文-明斯基;IBM第一台商用科学性计算机的主设计师内森奈尔-罗彻斯特;后来被称为信息论之父的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克劳德--香农。

      1.1 奠基性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从1956年开始,在此之前进行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例如:冯-诺依曼提出的冯-诺依曼体系;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诺伯特-维纳提出的控制论;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基于符号系统进行推理和演算的研究;1950年,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阿兰-图灵发表了那篇提出了图灵测试的著名论文。

 

2.神经科学的研究

     1873年,意大利解剖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神经细胞结构。

     1903年,西班牙科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首次观察到了神经细胞里更细微的结构,于下一年发表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3.人工神经网络的兴起

      1943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沃伦-麦克洛奇和逻辑学家沃尔特-匹茨一起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计算模型来模拟神经元,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M-P模型。

        M-P模型的论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系统性的研究。

        1949年加拿大心里学家唐纳德-赫布提出了赫布学习规则——一套修改权值的规则让模型可以“学习”。在M—P模型和赫布学习的启发下,1956年,美国心里学家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提出了著名的感知机。

4.神经网络的第一次寒冬

      当时在人工智能领域除了以罗森布拉特为首的连接主义外,还有另外一个流派他们推崇的是从逻辑和思维的角度出发,把思维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用符号操作表示的单元,这一派称为符号主义,更偏向逻辑和推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当时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两个流派,他们并没有和平相处。在这两派研究的生涯中,总是互相怀有敌意。

      这两派的斗争在1969年暂时分出了高下,明斯基在那一年出版了一本《感知机:计算几何学》书,这本书看标题是讲感知机,但是真正产生影响的内容是书中对感知机限制的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