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的脚步还未走远,4G又即将到来。尽管3G热乎劲儿还在,尽管我国3G用户数量尚一直难如人意,但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Advanced技术成功入选4G(第四代移动通讯)国际标准,4G真的要来了,这也意味着无所不联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国4G技术与国际发展同步
就在不久前,继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标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后,我国自主TD-LTE-Advanced技术成功入选4G国际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标准竞争中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4G是我国通讯行业的一个机遇,目前我国在4G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普及4G的时间表将取决于测试结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建宙在达沃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在中国是一个空白,当时只能进口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的设备;在第二代移动通讯时期,我们有了制造业,但不掌握技术;到了第三代,我们有了技术,但我国的CDMA技术和国际上的3G技术仍有差距;到了第四代,我们不敢说已经领先,但至少保证了同步发展。”
事实上,这正是当初我国坚持发展TD-SCDMA的初衷,要想从通信大国变成通信强国,就不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就必须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据了解,中国移动公司正在加紧TD—LTE的网络布局和国际合作,他们已经和韩国的KT公司、日本的NTTDOCOMO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由我国主导的4G技术TD-LTE。中国移动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建成首个TD—LTE试验网后,TD-LTE已获得部分国际运营商的认可。目前,全球已经有15个TD—LTE试验网,9个正在建设之中。波兰的一家公司也在今年开始部署首个商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有将近6亿用户,4G一旦商用,支持TD-LTE的国内外厂商都将受益,其中包括大唐、中兴、华为、诺西、阿朗、爱立信等。
苹果手机将支持我国4G标准
苹果手机是联通3G的一个撒手锏,也是中国移动用户心里的“痛”,4G的推进则为中国移动用户带来了
福音。“苹果公司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对TD—LTE会全力支持。”王建宙表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移动进行了一次次努力。
王建宙说,国际上很多电信运营商都对应用中国移动的TD-LTE技术很感兴趣。无论这些潜在的合作伙伴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移动都很高兴与其合作或进行投资。
拆分后的老牌手机厂商摩托罗拉也在加紧4G终端的研发。据悉,摩托罗拉首部4G手机今年将在天津工厂生产。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天津工厂目前已经在进行4G平板电脑的试制,明年将量产。
4G布局有详细的时间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说,TD-LTE技术试验从2008年开始,概念验证工作已经完成,研发技术试验阶段的测试工作正在进行,现在初步具备启动规模试验的技术条件。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启动了TD—LTE规模试验。张峰说,规模试验阶段将重点强化芯片和仪表等薄弱环节,验证TD-LTE系统的组网能力,预计年内能够完成预商用设备的研发工作,2012年完成面向商用设备的研发。张峰说,规模试验由国内外厂商共同参与,也欢迎国际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TD-LTE的产业化研发。
我国在2009年初发放了3G牌照。张峰介绍说,2年间,3G用户总数为4700万户,其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用户为2070万户。我国将继续支持TD-SCDMA的产业化发展。
专家指出,如同目前3G与2G共存一样,TD—LTE未来与TD同样是互相补充、长期共存的关系。目前投资建设的TD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向TD—LTE的平滑演进,因此,不会造成投资浪费。
4G将开启无所不联时代
如果说3G技术的逐步普及正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的话,那4G技术的推广必将使手机上网用户数量产生飞跃,最终从人与人的互联到人与网络的互联,实现无所不联。
据预计,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达到17.8亿,同时智能手机和其他能上网的手机数量将更加可观。届时,4G手机可以是“指尖上”的教室、银行、影院,可以为你提供定位服务,可以远程指挥家中的洗衣机和微波炉,因为汽车、冰箱、微波炉等都可以嵌入SIM卡,成为移动通信网的一个终端。例如,使用手机定位功能的,用户抵达购物中心后,手机就可以提供购物中心各楼层、各柜台的实时信息,用户可以直接到适合的柜台购物,而支付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实现。
医疗设备将被大量嵌入SIM卡,手机将能广泛地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进行远程疾病诊断、健康监测和报警。手机电子货币将会越来越普及,它不仅可以使支付系统实现无纸化,而且还可以代替银行卡。此外,手机用途还将涉及教育、新闻、娱乐、广告等领域。
而这一切,与3G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4G的下载峰值速率可达每秒100兆比特,上传峰值速率也可达每秒50兆比特。而爱立信演示的LTE/4G新系统的下载速率最高达到了每秒1GB(1000兆比特),甚至远远超出了目前互联网的网速。那是一种真正的“随时、随地、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