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的四个阶段-以编程学习为例

一、学习研究的四个阶段
学习和研究在本质上说都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只不过学习更偏向于吸收前人的知识,研究更偏向于发现新知识,因此本文将学习和研究放一起讨论。
学习研究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1.实践。即针对问题直接采取行动。
2.思考。即针对行动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思考给出解决方案。
3.看书。即针对思考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看书寻找解决方案。
4.交流。即针对看书仍无法解决的困惑,通过交流寻找解决方案。
从上述的说明中可以看出,这四个阶段是个递进的关系,每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都是建立在旧的阶段的高度成熟的基础上,本文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是这个顺序以及每个阶段应该怎么做。
二、实践
为什么把实践放在第一阶段呢?因为各种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得靠实践。解决问题可以没有理论,但不能没有实践。可见,实践是最基本的东西,这是把它放首位的重要的原因。
那么,如果把其它放在首位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果把思考放首位,就会容易出现思考偏差,卡壳,这是因为思考在本质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没有充足的信息怎么加工呢?如果把看书放首位,就会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因为书本上的内容的实践基础往往和我们面对的有很大差别,而且书本上的内容往往不够具体,具体执行有困难。如果把交流放首位,就会容易出现不会独立思考,因为对于没有实践和理论的人不具备理解和验证的能力,只能乖乖的听从,长此以往最终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不把这些放在首位不意味着第一阶段不能用这些手段,而应该是利用这些手段达到高效实践的目的。所以,关键在于怎么用。对于思考,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对于看书,应该是看有利于实践,有具体操作方法的书。对于交流,应该是以自己实践体会去验证的有选择的接受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里又可细分为掌握工具和用工具解决问题二个小阶段。以编程学习为例,第一小阶段应该是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此时实践的重点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来选择适合的项目,一般来说这种项目都能做得出。第二小阶段应该是去做些具备应用价值的项目,这种项目很可能会做不出,这是因为工具不能解决具体项目的所有问题,此时只靠实践的弊端就明显暴露出来了,因此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段思考了。
三、思考
实践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抓不住要害,被大量细节干扰。因此很多时侯,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实践才能 [来源:GameRes.com]有那么点长进。而更多时侯,由于实践的复杂性,很可能永远找不到方向。即使是些不复杂的实践,也回因人脑机能所限,无法找到方向,毕竟人脑在同一时间段里所拥有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被大量细节占用了,那么思考要害问题的精力就不够了。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来弥补实践的这种弊端。
弥补实践的这种弊端的方式是思考,但这种思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考,而是抓住问题要害的思考,即理论思维。为什么不能是看书和交流呢,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看书和交流缺乏思考的基础就会造成脱离实际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问题。思考最大的作用是在于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案,这并不是光靠看书能解决的。
在思考的时侯,要特别注意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拥有实践经验并不意味着在思考中能够自觉应用实践经验,还需要在态度上重视。在思考时要特别重视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理论思维要求在思考问题时尽可能直指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同时还要避免形而上学,尽可能全面分析问题。力求能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不再依赖实践。这种思维模式的养成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平时思考中尽可能排除对问题本质的干扰细节,另一方面要看有关思维方面的书,如逻辑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哲学等等,通过这些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当然,看与问题有关的专业书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实践思维要求思考必须建立在自己经验范围的基础上,能够切合客观实际去思考。而作为个体来说,我们的经验是非常局限的,如果把思考必须建立在自己经验范围的基础上简单的理解为是在已有经验范围内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会造成偏执。因此对于建立在自己经验范围的基础上应该理解为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而得到的结论,那么对于我们没见过的,就需要通过实践或更有针对性的实验来获取新的经验知识。对于有实践基础的人来说,实践思维的养成更主要是态度要端正,这样才能够养成按实践细节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于编程来说,可以看看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一类启发思考的书。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项目,做出具体的框架设计,用思考的方式解决各种难题。
随着思考的深入,会发现很多问题过于复杂,无法想通,这时就需要进入第三阶段看书了。
四、看书
我们的思考不能深入往往是由于我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因为很多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单纯凭一己之力,恐怕一辈子也研究不透。因此要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先吸收前人已经研究好的成果,然后再去解决前人没解决过的问题。这就是看书的手段。这里所说的看书并不是什么书都能看,而是指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书籍。那些偏向应用的书是不行的。这是因为在我们建立起完整独立的方案以前,这些书籍会干扰我们的思想,最终会容易出现脱离思考和实践基础的想法,这也是不能在这个阶段用交流的原因。选择成熟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之所以是理论书籍,是在于其直指要害,能够避免无谓的细节思考。
这个阶段看书的目的是掌握它,而不是用它帮助思考。因此我特别强调选书问题。要记就应该记些好的东西。看书的次序也非常重要,应该从基础理论学起,逐步按逻辑次序向应用理论的方向学。以看编程的书为例,最少也得从数字逻辑看起,然后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个阶段的看书不要思考太多怎么用这些理论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记忆,学进去了思维自然会提升。因此看些有助于理解这些理论的通俗读物也是可行的。随着这些理论的吸收,会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这时就需要进入第四阶段交流了。
五、交流
看书和交流在本质上是差不多,但它们在本文有特指,看书指的是吸收比较成熟的想法,交流只是观看各种想法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有选择性的接受。因此看书和交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只是单纯的吸收,一个是需要动脑的有选择性的接受,因此它需要前面三个阶段所形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动脑就可能乱动,反而适得其反。看书和交流的区别还有一处在于交流的对象要广泛的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看不同流派的书以及应用的书在本文也属交流的范畴。
之所以要交流是基于每个人的见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形成偏执,因此要吸取百家之言,不断反思,破除自己的偏执,从而达到真正的客观。而且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需要集百家之长,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
交流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心态。始终记住,交流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而不是显示自己的厉害。因此在看别人的观点时,要多看到其优先然后被自己吸取,而非去找别人的毛病,如果发现别人的毛病应该多想想为什么会有,实际上这些毛病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看书这种历时交流方式,做到上面所说就足够了。而对于聊天共时交流方式,互相尊重、情绪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同一问题有分歧时,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应该把想法强加在别人头上。尽可能不要对别人生气,当别人生气时应该先平息不良的情绪。因为在很多时侯往往由于情绪,使讨论问题变成“一决高下”。这样就适得其反,反而造成不愉快。

总的说来,我们通过这个过程需要养成一种思考方式:以实践事实为信息来源,用有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交流作为辅助。要避免用单一的实践方式,也要避免用不切实际的理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