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辩解

小刀的话显然让作者感到不舒服,于是出来做了解释
[quote]我是本文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敏捷开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很多读者对事实的实际发生根本不了解,所以会误解为我给这个开发者穿小鞋。事实上,这个开发者"A"从一开始就说“我会帮助你完成该完成的。”暗地里,他在三个星期中什么都没有做。我和他沟通无数次说,你要专心把一件工作做完再转到另一工作上,而不是这里忙一点,那里忙一点,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完。我把自己的想法很清楚地传达给他 -- 我想看到实质性的工作进展。敏捷需要清晰的交流,我觉得我做得很好了。和我一起工作的"B"同样做了口头,文字上的交流。我和"B"在三个星期内做出的努力得到的结果是0。

最近我和文中的"B",还发现"A"从被雇用以后的八个月里,总共提交了15次代码,其他QA提交了百次以上。我和"B"都发现"A"根本就不愿意在我们组里工作。与其让他不工作,不如将其调离我们组,这就是我和B最后所做的。

还有,最后"D"分配给我一个新的人手“W”,我和“W”在两天内就完成了"A"本来三个星期内该做甚至能做得更多的事情。所以请不要提醒我说沟通很重要,或者这不是敏捷。你要是站在我的立场上,你也会作出我的选择,因为“B”都这么做了。[/quote]
而近跟着其他三个人对这个解释做了评论。
Arui Zen首先问了几个问题
[quote] "最近我和文中的"B",还发现"A"从被雇用以后的八个月里,总共提交了15次代码,其他QA提交了百次以上。我和"B"都发现"A"根本就不愿意在我们组里工作。与其让他不工作,不如将其调离我们组,这就是我和B最后所做的。"

为什么这个人如此不愿意在你们组里工作? 既然他是所谓的高级工程师,难道此人就如此一无是处? 你了解你的这个手下到底在想什么吗?如果你能指到此人的真实想法然后在做决定是否会更好一些?[/quote]
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我看不到答案。
不过确实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有些时候很困难,而且也来不及做到这一点。因为作者已经说了,他不能容忍进度停滞。但是最终还是要搞清楚为何别人不喜欢在你的环境下工作,至少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你就会提前知道他会不喜欢不快乐。而工作失去了快乐,就别谈什么敏捷了。当然这需要沟通和设身处地的从A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需要换位思考。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时间可能不允许。不过事后是不是就没有机会这么做了呢?
不过我并不觉得知道了真实的想法,再做决定就必定会好些,毕竟很多时候你会理解他人,但是并不代表你就会认同他人。
小刀面对作者的解释继续坚持原有的看法
[quote] 我的意思是,这个故事没必要往敏捷身上套,你说,“敏捷开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难道不使用敏捷开发的软件开发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是它们的重要环节了么?

“敏捷需要清晰的交流”,这句话没错,但是,我的看法是,软件开发需要清晰的交流。不要硬生生的把敏捷从软件开发中隔离出来。[/quote]
确实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并且采取任何方法都需要。但是毕竟发现问题的手段在敏捷和其它方法下是有所不同的。传统的方法是加强控制,并且提前做出种种应当措施。而敏捷则是加强交流,时刻观察到最细微的变化,并实时的采取调整。敏捷确实需要清晰的交流,但是什么方法不需要呢?
问题在于作者很显然沟通出来问题。比如他说,他认为他和B做的沟通工作够好了。但是我看他仅仅是在说,他和B很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给A,但是A得反馈呢?反馈清晰吗?难道沟通就只是单向的吗?难道现在才发现A八个月才提交了那么点东西,是正常的吗?难道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沟通出了这么大的问题,难道这么看重沟通的敏捷会没有问题?我们当然可以说作者不够敏捷,但是为什么会实施错了呢?是对敏捷认识的偏差,还是实施的偏差,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偏差?难道这些问题都不是关于敏捷的吗?

接着gigix出场了,眼光确实比较尖锐。[quote] > 敏捷开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我在文中看不出你有什么机制或者方法来发现“开发者A”所存在的问题。你提到他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你“认为”他“应该”怎么怎么。好吧,他没有照你 “认为应该”的那样去做。so what?他造成了什么损害?哦,你“心里急啊”。仅此而已吗?难怪你老板一直把他扔在你组里呢。

你号称自己在做敏捷,号称自己很看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是对于“开发者A”的问题在我看来你就没有认真的去发现。如果你做了,你的数字在哪里?你的证据在哪里?如果你有他给项目造成损害的数字和证据在,老板还会坚持让他在你项目里呆着吗?

即便不说发现问题,你也同样没有体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力,当然这就扯远了,打住。

[/quote]真所谓点到即止。
不过我有个问题,显然发现问题,和得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不是一个概念,而发现根源更加不是一个概念,再加上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更加不是一个概念。
而显然作者在很多时候都不知道A究竟是在干啥,难道他说在看文档就没有办法检验一下吗?看了那么久的文档,难道就不该去交流一下他看得过程中的问题吗?我不说应该每一个小时都经常性的去交流一下,至少每天去看看,关心一下是不是遇到了问题,并且把自己在对方领域看到的疑点提出了给对方参考,都不去做一下吗?沟通是这样搞得吗?
事后说和B三个星期的努力结果是0,但是真的就努力了吗?难道交待下去的工作就不跟踪,不评审了吗?
而现在来个新人W,你说效率比A高多了。但是这又能说明了什么,是说明你沟通没有问题?我看这仅仅说明你和W沟通没有问题罢了。同时B也这么做了,难道别人也如此做就说明是对的吗?

小刀可能看得兴起,又发言了[quote] >让我认识到如何使用敏捷教条对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再来看一下文章第一段的这句话,敏捷都已经成教条了呢~~[/quote]
于是上 里巴人出来打圆场[quote] 我想这儿作者用“教条”的意思是说“敏捷原则”或者“敏捷的指导思想”,小刀同学大可不必如此追究作者用词的问题,而且我不认为这儿用“教条”就有什么不妥。

从文章中来看,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还是非常中肯的。在团队中作者的角色应该是敏捷教练,文章中所发生的这件事情是作者身为教练的经历,为何就不能作为敏捷的案例来讲呢?敏捷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特性,那就是强调沟通,如果是传统的方法,一切用制度和文档来约束,可能就不会产生类似的故事。[/quote]
什么是敏捷教练,作者能被称作敏捷教练吗?
而问题在于如果采取传统模式,一切都由知道和文档来约束,就真的能很快发现怠工了吗?而你在作者的叙述里面,很明显的可以看到A是十分希望搞过程改进的,其实说来说去就是A喜欢搞文档而不喜欢提交代码。这在作者看来是不能容忍的,没有见到实效的。难道这样一个人在传统方式下就真的会高效率起来,我看只能说是能够更好的隐藏起来罢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